踏查梨山 彰化高中呼籲,讓山林休息

  因為到日本踏查,帶回日治時期大島正滿留給家屬關於臺灣櫻花鉤吻鮭的調查,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帶著高一學生到梨山踏查,想尋找陸封型鮭魚的蹤跡,無意間發現的是梨山種植大量高麗菜對山林水土的破壞。師生在震撼之餘,呼籲.臺灣人,該讓我們的山林休息一下,讓鮭魚回來,讓梨山生態回來。

  目前就讀中興大學水保系的彰化高中校友詹子弘說,總聽到梨山空氣清新,水源乾淨,第一次上去被梨山空氣和水源吸引。但是,到了梨山,詹子弘說,眼前看到的景象卻和印象中的梨山有很大的差距;他說,大面積高麗菜田和一個又一個的溫室,以及散落路邊一間間紅色鐵皮屋,以及路旁時不時出現的車子停在邊坡,還有面臨崩塌危險的圍籬。

  他疑問心目中的山林是什麼樣貌?會是整片崩塌地或是高麗菜田?或是整片鬱鬱蔥蔥的樹海森林?

  暑假過後就是交通大學土木系學生的王駿榤回憶說道,一到梨山滿山滿谷一大片一大片高麗菜田,著實壯觀,但是使事前做過調查的他們,知道這一切被破壞的多徹底,引起心中滿滿的不自在。

  他說,藉由種植高麗菜得到暴利農民,留給山林的卻是一到收成季節光禿禿的一片山,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王駿榤同學說,結束踏查,下山那一刻起, 對大卡車的汽油味異常的反感,立馬懷念起梨山味道。對他而言,梨山踏查可能在心中埋下一顆種子,那天可能成長茁壯,成為未來他投身其中足夠的理由,變成為他的理想與目標。

  梨山原本是種植蘋果,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說,但是在蘋果開放進口之後,梨山蘋果沒有競爭力,蘋果樹被砍,取代的是淺根的高麗菜,高麗菜最大問題是淺根無法抓住水士,一年收獲多次每次都要翻土,施肥,用化學農藥,對水土保破壞以及德基水庫水質影響可想而知。

  那時是高中生的詹子弘同學在梨山踏查中發現,梨山被破壞的開頭是政策對高山農業的推廣,加上921地震後以及極端氣候的強降水,原先的鬆動土石崩塌滑動,梨山的問題從從原先的高山農業問題變成了國土保安議題,尤其梨山位於德基水庫旁,土地超限利用,農業廢水造成水源優氧化都是目前亟待處理的課題。

  呂興忠主任希望農業經濟與山林生態有平衡的一天,如果梨山的生態可以回來,曾經活在大甲溪的櫻花鉤吻鮭也會回來,櫻花鉤吻觟回到梨山的大甲溪,相信觀光效益產值一定勝於現在的高麗菜產值,更不要說臺灣森林水質生態,更龐大效用更無以估計。他呼籲,讓鮭魚回來,讓梨山生態回來,可以改變下一世代對梨山的新的想像。

踏查梨山 彰化高中呼籲,讓山林休息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劉文珍/彰化報導 2021/06/15】

停課不停學 失智長輩也視訊上課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日照中心、失智據點也暫停服務,慈濟科技大學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瑞智憶學苑」,6月3日起,嘗試遠距教學課程,每週四天、固定上午10:00,進行一小時線上課程,讓失智長輩在線上依然保持人際互動與課程活動,緩和長輩情緒,也讓家屬有所喘息。

  為了讓失智長輩不因為「停課」而「停學」,在與家屬反覆討論、規劃後,瑞智憶學苑開始了失智長輩版的「停課不停學之線上教學」。

  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宋惠娟表示,因為疫情三級警戒的關係,長輩的家中都有居家辦公或居家上課的家人,在家屬協助下,解決了技術性問題,長輩們都能夠順利的在線上與老師、同學見面。

  宋慧娟所長說,據點暫停服務之後,有些長輩因為白天沒事做,開始日夜顛倒、每天吵著要出門,甚至有家屬,為此不得不開車載著爸媽,在住家附近繞圈。由於家屬既要照顧長輩、又要注意孩子在家線上學習,同時還得兼顧自己的居家辦公,多重負荷、壓力極大,而瑞智憶學苑的線上課程,正好讓家屬有一小時的喘息機會。

  雖然考量長輩專注程度與3C使用時間,每天只有一小時課程,不過,瑞智憶學苑在教育部USR計畫經費下,安排了不同的主題,包括肢體伸展和肌力提升的體育課、活絡大腦的手工藝,還有訓練觀察力的「大家來找碴」。讓長輩即使在家中,依然能活化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記憶力)、動作功能及人際互動。

停課不停學 失智長輩也視訊上課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6/15】

雲嘉南分署成長團體課程 為身心障礙學生找到就業出路

  19歲、有輕度智能障礙的阿強,他參加勞動部雲嘉南分署為即將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舉辦的就業前成長團體課程,並幫他媒合到台灣應用材料公司,擔任業界首創的廠內專屬烘焙師職位,讓還沒畢業的阿強已找到工作。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說,分署與新化高工合作,提供畢業班學生就業前成長團體課程,阿強班上共11名學生參加,6月底才要畢業,現已有4位學生找到工作。

雲嘉南分署成長團體課程 為身心障礙學生找到就業出路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2021/06/15】

中市東平國小學生線上畢業美展突破疫情界線

  臺中市東平國小學生畢業美展運用環景照片拍攝技術及數位影片剪輯,推出線上藝廊,每個孩子均能呈現一件藝術創作作品,為六年的小學生活留下最珍貴的回憶!

  校長葉聰信表示,今年的畢業美展從一年前即開始籌備,無奈受到新冠肺炎全國三級警戒停課影響,現場活動只能暫時停止。不過經學校團隊討論後覺得應該比照「停課不停學」的精神,透過線上網路的力量突破疫情的封鎖,讓孩子們在家也可以進行美展創作的學習參觀,因此在短短幾天內,運用環景360照片拍攝技術及數位影片剪輯,立即推出畢業美展線上藝廊,藉由陳羿薰、陳筠喬兩位導覽小志工的介紹帶領大家一窺美展現場,同時也提供給老師們在遠距教學的課程資源參考。

  今年策展主題為「我們」,策展人馮盈尹老師藉由「砂紙畫」、「我的小怪物」、「動物與花」、「我們的立體偶」、「給你繡繡」、「食器自造」等不同創作主題面向,共同讓孩子們珍惜彼此、互相陪伴、互相成長,讓藝術創作也成為刻畫生命力的歷程。同時,透過平面及立體等多元形式帶領孩子從學習、體驗到創作,每件作品都展現出孩子們獨一無二的美學靈感巧思。展場中也同步邀請校內老師及志工們一起參展,包括有畫作、攝影作品及立體創作等,一起融入現場美學饗宴。

  線上畢業美展從即日起推出,可以透過學校網頁「線上美展」專區進行點選瀏覽,讓未能到現場參觀的師生及家長們可以藉由網路平臺欣賞孩子們的傑出表現,也期盼大家繼續給予東平師生加油鼓勵,讓校園美學創作源源不絕!

中市東平國小學生線上畢業美展突破疫情界線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常維鈞(常罡)/臺中報導 2021/06/16】

鼓勵偏鄉會考績優學子 嘉縣家長協會發放獎助學金

  為鼓勵會考成績優異偏鄉學子,嘉義縣家長協會理事長蘇正煌、副理事長盧君昇親赴梅山國中、昇平國中、中埔國中發放獎助學金;包括梅山國中畢業生陳彥宇,中埔國中舞蹈藝術才能班畢業的陳玥,昇平國中梁丞琳、何姿瑩、曾盈菁、陳怡穎、劉昱霈、林佳俐均獲得寫作6級分佳績。

  蘇正煌表示,全國考生僅1.63%的考生取得作文6級分,3所嘉義縣偏鄉國中,位處於全國偏鄉中的偏鄉,能有如此佳績實數難得。

鼓勵偏鄉會考績優學子 嘉縣家長協會發放獎助學金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2021/06/16】

109下_國小國語二年級_教師手冊乙本_第九課心智圖提問(2021/06/15)勘誤

回數/課數/單元:第參單元第九課點亮世界的人

頁數:76

行數:心智圖

原始資料:

背景/人們買不起油燈

 

更正資料:

背景/人們買不起電燈

 

勘誤內容說明:誤植

 

 

國小三年級上學期自然-陳秋民等-國審字第110065號(110/05/31領證)

學童造獨木舟 約疫情後出海

  新北市瑞芳區瓜山國小自去年發起「從海上看故鄉」活動,當時五年級生在班導指引下,克服經費不足,在升上小六後花費半年時間,成功打造屬於自己的獨木舟。受疫情影響,原定六月下水活動被迫延期,校長沈美慧表示,雖然可惜,但已跟同學約好,等疫情趨緩一定會實現。

  雖畢業生僅五位,但同學們和班導吳彥樺從四年級就一起相處,培養出比一般學校更深厚的革命情感,平時除了上課,還會跟著老師走進附近社區、了解自己的家鄉,並與耆老互動,聽長輩們分享過去金瓜石的歷史。

  吳彥樺老師表示,這次邀請到造舟專家大沐老師帶領學生一起造舟,孩子們歷經數不盡的失敗,承受回家後的肌肉痠痛,總算打造成功,「每艘獨木舟,背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與夢想,我們真的做到了」。

  六年忠班同學林傑安表示,他發現金瓜石的歷史、人文在慢慢消失,特別在獨木舟畫下來,把這些故事保存起來。同學劉晧欣則說:「我們可以划著有金瓜石故事的舟,在海上航行,回頭看見自己生活的地方,會覺得特別驕傲、很有成就感。」

學童造獨木舟 約疫情後出海
來源:【人間福報 新北報導 2021/06/15】

6年實驗教育 多重返升學路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六年,部分機構面臨招生、就業與體制內升學的難題。台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是全台第一所「機構實驗教育」,主打表演藝術,創校時高喊讓學生畢業就能就業,未料兩屆畢業生仍以升學為主,招生率持續下探;培養孩子建築等技能的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引入德國工匠精神,但去年只招到十名新生。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有個人、團體、機構三種,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內實驗教育機構走過草創「爆發期」後,整體學生數雖仍有增加,但成長已趨緩,一○六至一○八學年年增率已降至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之間,部分實驗教育機構開始艱苦經營。

  跨領域教學使課程變動大

  TMS兩屆共五十七位畢業生,二十五人就業創業,但高達三十二人選擇升學,不少體制外孩子又回到體制內;當招生面臨考驗,為了能發獎學金,TMS校長李遠(小野)今年還將展開募款計畫。小野坦言,這幾年與家長互動過程,發現有八成父母仍希望孩子升學。

  汗得今年二十名應屆畢業生,八名參加學測、一名參加統測、一名參加指考;其他學生有的準備多實習一年摸索性向,有的準備參加青年儲蓄計畫,或明年的多元選才,因上學時間是上午七時到下午三時,放學後學生仍有時間補習學測或指考;汗得應屆畢業生中,補習者占一半。

  汗得負責人胡湘玲說,第一屆因外界報導多,再加上新鮮感,收到最多學生,到了第三屆學生幾乎全從實驗教育出來,她表示,實驗教育規模小,必須在招生宣傳花更大力氣才會被注意。

  汗得的課程和老師也屢遭家長質疑「改來改去」,胡湘玲說,一般學校例如數學老師,一個年級可能換一次,依照課綱教學,沒有「變動」太多的感覺,但汗得以建築為主題,必須與業界、學界、德國能源建築趨勢連結,沒有「一個」建築老師可以在一個年級從頭教到尾。

  讓學生探索培養選擇能力

  TMS主任楊湘穎認為,升學與就業不是二元對立,不少學生邊讀書邊就業,TMS讓他具備去「想去的地方」的能力,得到選擇的自由;像就讀台藝大戲劇系的康文瑜,大一發現對影像有興趣,從環工科系休學,在TMS求學一年後,她重考進入台藝大戲劇系夜間部並輔修電影;TMS對康文瑜來說,只是一個開始。

  在台灣,實驗教育常被貼上「不必考試比較輕鬆」的標籤,汗得應屆畢業生黃禹睿觀察,學生若抱著「逃避考試」心態來念實驗學校,念沒多久就會「陣亡」轉學;從國小就開始讀實驗學校的他表示,實驗學校只是打破傳統教育的考試框架,但學習不會比體制內學校輕鬆,以汗得為例,畢業門檻是「蓋一棟房子、寫一本書和通過德文檢定考試」,挑戰更高於考試。

  在汗得教「手思教育」的建築師詹益忠說,家長、政府都都不習慣放手讓學生「探索」,但汗得樂於讓老師帶著學生探索,就連校長都被稱呼為「工頭」。他認為「實驗教育就是未來教育,實驗成功便會走入體制」,希望探索精神成為體制內教育的一環。

6年實驗教育 多重返升學路
來源:【人間福報 台北報導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