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空間的可能性 臺東專校室設科畢業成果展登場

  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室內空間設計科畢業成果展,即日起至16日於臺東生活美學館展出,以「獨樹一室」為主題,展出23組獨具風格的設計創作與提案,透過情境式的專題設計,帶領觀眾由淺入深,探索空間的豐富樣貌與可能性。

  展出作品包含住宅類、商業空間類、休憩類等3大空間類型,延伸出各個獨具特色的空間形式,如公寓、獨棟別墅、膠囊旅館、生態旅宿、寵物美容工作室、餐酒館、咖啡廳、花藝體驗館。

  為使設計提案更臻完善,特別先於4月份廣邀全科師生舉行校內成果發表,並票選出12組優秀專題設計,於校外展開幕當天進行簡報提案,配合空間模擬3D圖以及手製空間模型作說明,引導觀眾一探人與空間的設計奧秘,最終評選出優勝作品3名以及佳作5名,頒發獎學金以茲鼓勵。

  學生王春梅表示,整個展覽內容多都是由同學自行規劃,包括公關組、文宣組、場佈組等各司其職,老師則適時從旁給予意見,收穫很多,能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來讓大家欣賞,很有成就感。

  室內空間設計科主任宋清彥表示,由於生長在臺東,同學的作品相對較純樸,設計上也多以現地的天然資源作為素材,將自己理想中的住家或店面透過設計思考呈現,也有同學將現成案例重新規劃設計,應用3年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展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臺東專校室設科「獨樹一室」設計成果展,於臺東生活美學館希望藝廊展出至5月16日,接著將於5月29日至6月5日移師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2F展覽室展出,邀請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探索空間的可能性 臺東專校室設科畢業成果展登場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睿鵬/臺東報導 2021/05/04】

花蓮縣松浦國小邀請苗栗縣輔導團 推廣防災教育

  花蓮縣松浦國小辦理「教育部110年度原住民地區特色防災校園計畫」,邀請苗栗縣防災教育輔導團參訪,提升師生的防災素養與災害應變能力。

  透過教學課程,培養師生具備防災相關知能,以「和諧山林‧智慧防災~農村再生融入阿美族文化內涵,營造韌性防災校園與社區」為課程主軸,結合科普教育推廣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及農村再生等教學活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達到有效學習,進而認識家鄉文化。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督學林炎彬在參訪過後表示印象深刻,他說,松浦國小推動教育部原住民地區特色防災校園,並將水土保持的願景融入課程中,讓師生對在地災害潛勢更加認識,同時培養判斷思考能力,提升學童環境教育與防災素養,進而營造永續的生活環境與家園。

花蓮縣松浦國小邀請苗栗縣輔導團 推廣防災教育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文玲、吳宛璇/花蓮報導 2021/05/04】

國風國中科探有成 將代表花蓮參加全國科展

  花蓮市國風國中「科學探索社」16組學生,參加花蓮縣第6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12組獲獎學生中,物理科「火龍升起-探討火龍捲的特性」與生活與應用科學「環給地球新吸望-環保吸管的製作與探討」更是將代表花蓮縣,參加全國科學展覽競賽。

  因為響應環保而使用紙吸管,七年級廖𡢅柔與林恩慈卻發現,紙吸管不僅不耐用,其中的塗層也不利回收,她們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甚至親手捲了上千根吸管後,總算找出最佳配方。𡢅柔說,她們現在都用自己製作的環保吸管喔!

  而同樣七年級的賴可峮與八年級的林君,則是語資班的學生,沒有一般對「文科生對理科一竅不通」的刻板印象,兩個人研究起火龍捲。賴可峮說,下一步,她們想要研究讓總是造成災害的火龍捲清除海上廢油的可能性。

  國風國中校長劉文彥表示,科學探究不分文科或理科,學校藉由科學實驗,提高學生對科學的思考力、想像力及創造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老師則藉此突破傳統教學的框架,以創新模式傳授科學知識,是師生共好的方法。

國風國中科探有成 將代表花蓮參加全國科展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5/04】

員林高中抗癌鬥士 繁星上北醫

  員林高中三年級學生曾子濬曾經因為血癌休學兩年,今年終於以繁星計畫管道考進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他因為治療過程中看見醫護人員的專業,陪伴他度過那段最難熬的治療過程,因此立志研究癌症的治療方法,希望未來也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病人。員林高中今天特地到曾子濬的母校永靖國中貼紅榜,與母校分享喜悅之餘,也希望將這個好消息送給媽媽當作母親節禮物。

  曾子濬員林高中導師蘇孫鑫表示,曾子濬最擅長的科目是生物及英文,曾獲得生物類學科能力競賽第一名並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另外也曾經在校內英文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除此之外,曾子濬對課業的要求高,讀書也相當細心、有耐性,與同學們相處融洽有極佳的人緣,今年他能以繁星計畫錄取理想大學,同學們都很為他高興。

  員林高中校長游源忠很肯定曾子濬的求學精神與開朗個性,雖然年紀輕卻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不斷超越自我,相當令人佩服,也很期待他未來能對台灣醫學貢獻一份心力。

員林高中抗癌鬥士 繁星上北醫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凌筠婷/彰化報導 2021/05/04】

愛要大聲說出來 沙鹿國小溫馨母親節活動

  台中市沙鹿國小今天舉辦「溫馨五月情,媽媽我愛您」系列活動,「我愛媽媽」畫展中,小朋友們畫出媽媽慈愛模樣,「我愛媽媽招待券」讓小學生拿回家,幫媽媽們做家事或按摩服務。

  沙鹿國小校長王銘男指出,五月是感恩的季節,學校藉由此次系列活動喚醒孩子心中「愛」的種子,期望透過大人的身教、言教及境教的氛圍營造與行為形塑,讓孩子勇於表達對母親的愛與感謝,並在日常生活中化為行動展現出來,以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促進家庭氣氛的和樂與融洽。

  今天早上學生朝會時間,家長們為表達對師長的感謝,在全校孩子面前分送康乃馨給全校師長,並獻上祝福;幼兒園辦理「孝親感恩奉茶活動」及「我愛媽媽」畫展,溫馨感人的奉茶畫面令人動容,活潑逗趣的媽媽圖像更讓母親們露出會心的微笑。

  國小部規劃「我愛媽媽招待券」活動,鼓勵孩子們回家動手幫媽媽做家事,分擔媽媽的辛勞,同時也幫媽媽按摩、搥背、奉茶,消除媽媽的疲勞,又可增進親子間的情誼,可說是送給媽媽最實用的母親節禮物。

  圖書室閱推老師結合了「五閱溫馨情」的書展活動,鼓勵孩子們到圖書館借閱好書,只要活動期間借閱滿二本好書,同時跟服務的志工媽媽說「母親節快樂」,即可獲贈「康乃馨小卡片」回家送給媽媽。

愛要大聲說出來 沙鹿國小溫馨母親節活動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游振昇/台中即時報導 2021/05/04】

打造小時光教室 瑞芳國小推出裝置藝術

  瑞芳區瑞芳國小在今年滿120週年,因此以學生的發想,加上瑞芳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的模型概念、瑞芳心流體驗工作坊的協助完成新裝置藝術「迷宮種子」,孩子可在特殊設計的軌道上開心投球互動,另外學校也打造了「小時光教室」,提供學生展示創客作品,並復刻瑞芳國小早期的教室景象。

  瑞芳心流體驗工作坊負責人蘇仲康表示,今年在新北市文化局專案下,在瑞芳開設心流體驗工作坊,教學式的引導瑞芳人投入在地的設計與活化,而自己也搬來瑞芳,因孩子轉來瑞芳國小就讀,剛好適逢120週年校慶,為此擔綱駐校藝術家之職,結合瑞芳高工的專業技能與瑞芳國小學生的創新想法,打造了裝置藝術「迷宮種子」,在操場旁邊的活動裝置,不僅可實現孩子排迷宮的有趣願望,還能以球充當種子,從花朵形狀的入口以軌道滾動,小朋友都覺得很好玩。

  瑞芳國小校長盧娟娟表示,很感謝駐校藝術家蘇仲康帶領校內社團學生,將創意實現,這次也透過他的幫忙,將學校的閒置教室打造成十年前校舍未整修時的復古樣貌,更幫忙拍攝校慶宣傳影片,讓120週年校慶在1日圓滿落幕,未來「小時光教室」會提供給教師備課使用,如有校友想一睹小時候記憶的母校,也可以連絡學校做參觀。

打造小時光教室 瑞芳國小推出裝置藝術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蕭皓文/瑞芳報導 2021/05/04】

特教生裝飾蛋糕大賽

  新北市昨天於新北特殊教育學校辦理「特教傳愛,技藝展能!母親節蛋糕裝飾大賽」,十所高中職特教班學生組隊參加。教育局表示,因特教生工作認真,許多職場願意留用,不少學生都能獨立生活幫忙家計。

特教生裝飾蛋糕大賽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楊惠芳/連線報導 2021/05/04】

牡丹國小每個學生都會拉小提琴 餘音繚繞整個東北角

  位在新北市雙溪區的牡丹國小是一所只有18名學生的學校,近年以營造「山中維也納」學校為目標,搭配音樂教育,103年起設立「牡丹弦琴樂團」,到現在每一位學生都會拉小提琴,且開始四處參加音樂比賽、到各地展演交流,表現都十分亮眼。

  校內音樂老師林唐安帶著全校學生共同演奏流行歌曲-mojito,位在偏鄉的牡丹國小創校70多年,校長及老師們努力引進資源來推動音樂教育,儼然成為「山中維也納」,餘音繚繞整個東北角,校內高年級學生也組成政光三號爵士樂團,精彩的演奏每每都是活動亮點,音樂老師林唐安功不可沒,每天從基隆通勤到牡丹,她說看到孩子們認真的學琴,甚至課業上有所進步,一切都值得了。

  林唐安老師說,其實他們也很努力在練習,後來聽到他們回家都願意練琴,或是因為學到好聽的歌,而跟家人分享,就覺得很感動!在學琴的過程當中,希望帶給他們的是自信,因為在學琴的過程當中,常常遇到困難或是挫折,但是透過學琴這件事,培養他們未來遇到困難或是挫折要如何去面對,並學習去跨越這個障礙。

  因學校人數少,僅18名學生,因此林唐安老師就把全校學生聚在一起上課,林老師說,大家在同一個空間就可以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切磋,聽聽看彼此的程度到哪,像是如果一年級小朋友學得特別快,學長姐就會覺得學弟妹好厲害,自己要加把勁了,又或著是學長姐會主動去幫忙學弟妹,這樣進步的幅度不僅大幅提升,各年級的感情也會變得更好!

  六年級學生廖婕茗在三年級從瑞芳國小轉學到牡丹國小前,從來沒有碰過小提琴,剛開始接觸時,什麼都不會,回家也不會練習,但是經過老師的指導,也跟著大家一起學琴,就覺得學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現在回家都會主動練習,就怕跟不上大家,如果有人不會的時候就會大家一起練習,老師則是會在課堂上設計「接龍」,以遊戲的方式考驗大家有沒有認真在練習,真的很刺激又好玩,每每拉完一首曲目也都很有成就感!

  教育局表示,牡丹國小在音樂特色的推動成果有目共睹,日前也完成老舊建築重建工程,給學生們樂團練習、表演及置放樂器的良好場地,另外規劃意象建築與展演角落,營造藝術與人文的氣息與美感,以嶄新的校舍樣貌重現牡丹風華。期待學校持續深耕校本特色,豐富偏鄉藝文氣息。

牡丹國小每個學生都會拉小提琴 餘音繚繞整個東北角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5/03】

宜昌國小音樂會 與相聲的相遇

  花蓮縣宜昌國小舉辦「樂‧說,越有趣」音樂會,邀請老師朱德剛與劉毓謙加入相聲元素,藉由相聲巧妙的穿針引線,拉進音樂跟生活的距離。

  校長李國明說,透過音樂會,不僅展現出學生們的成果,也讓努力更具價值意義,同時肯定學生與老師們默默的耕耘與付出。

  這次音樂會結合直笛、合唱團、鼓陣及朱德剛老師的相聲藝術,由擊鼓樂團「醒獅鑼鼓」揭開序幕,整齊且富有節奏變化的鼓聲震撼現場。因適逢五月感恩月,藉由樂聲對全場母親表達感謝之意,並由老師蔣秀侖將歌后鳳飛飛歌曲改編成組曲,讓觀眾醉於歌聲中。

  家長會會長蔡雲卿說,睽違兩年的感恩音樂會,看到學生在舞台上表演,盡情的展現自己,是宜小重要的文化傳統內容。

宜昌國小音樂會 與相聲的相遇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文玲、吳宛璇/花蓮報導 2021/05/03】

AI智慧農業工作坊 體驗人工智慧與科技應用

  花蓮縣政府委託花崗國中辦理「中小學程式暨 AI 學習體驗營課程工作坊」,培訓中小學 AI 教育種子,將 AI 知識與實用場域相結合,提高學生自主求知、問題解決及程式邏輯的能力。

  花崗國中校長李恩銘說,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率學習,以生動活潑的課程方式,讓初學者理解 AI 技術如何運作,並持續與農業處合作辦理智慧農業示範教育場域,讓課程與實務結合,培育未來智慧農業人才。

  AI 學習體驗營課程包含使用 Codecombat 遊戲化程式教育平台學習python程式語言、實作 Quick Draw 線上體驗人工智慧如何判定手寫圖像、體驗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等。玉里國中游翔旭說,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帶給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減少勞力不足問題,使他收穫很多,也更清楚了解AI。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處長吳昆儒表示,未來將AIoT人工智慧科技導入有機農業,不但促使有機產業升級,也提高有機農產品行銷到全世界的機會,造福農民與消費者。

AI智慧農業工作坊 體驗人工智慧與科技應用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文玲、吳宛璇/花蓮報導 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