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順應聯合國新趨勢 發展新世代環境教育

  今天(5)是世界環境日,我國「環境教育法」施行正式滿10週年,適逢臺灣面臨COVID-19疫情,應藉機重新檢視人與生態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透過教育系統重建全球化永續發展思維,並因應氣候變遷提升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構韌性防災,以有效應對各種環境挑戰和行動。

  今年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與巴基斯坦合作,以「生態系統復育」(Ecosystem Restoration)為主題,由聯合國宣示啟動「2021-2030年生態系統復育十年計畫」,促進地球環境韌性、生態倡議的造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教育部順應國際環境行動,今年度辦理學校愛樹教育推動工作,逐步落實師生對校園樹木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提升植樹和養護知識涵養,讓「校園永續,從愛樹開始」,共同營造永續學習環境。

  現行我國環境教育已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重要學習議題,學校持續運用教育方法融入各領域課程,培育具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思維的世代公民;然而,環境教育不單僅著重環境面向學習,同時也須兼顧經濟及社會面向的整全思考。教育部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提出「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w-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 NEED)學習藍圖,面對現今迫在眉睫氣候緊急狀態,透過提升師生新世代環境教育素養,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及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知能導入既有的環境教育推行策略,以正面回應聯合國確立2030年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為了帶動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深化永續發展教學,今年4-5月上旬教育部藉由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團務會議安排專題講座,以「上課啦!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為題,說明國內環境教育推動進程和永續發展導向的環境教育內涵,以學校治理、設施(含空間及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社區夥伴關係等構面進行教學策略精進,著重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精神,以具能力面對經濟、環境、社會所帶來的複合性挑戰。

  講座過程中,地方環境教育輔導團給予許多回饋,如新北市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深化教師專業素養,建立地方社區夥伴關係,發展多元教育學習行動;高雄市強化輔導團組織運作能量,在既有環境教育執行基礎上,普及學校對永續發展目標的認識;新竹市分享環境教育成果微電影,透過食物森林課程、水鳥濕地生態課程,並結合數位學習和創客教育,提高在地學校共鳴。

  為了讓學校更加了解環境教育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新趨勢和學習內涵,教育部編製「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策略地圖摺頁,提供教師於課堂中以桌遊形式進行議題教學,歡迎至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平臺」瀏覽及下載使用。

教育部順應聯合國新趨勢 發展新世代環境教育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石耀宇/臺東報導 2021/06/05】

信誼基金會協助親子居家學習 專家線上一對一解答

  因應臺灣疫情三級警戒,全國中小學預計停課到六月十四日,為了幫助家長更能掌握孩子的居家自主學習,信誼基金會特別邀請前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在「信誼好好育兒網」線上駐站,期望透過一對一問答方式,解決家長因孩子居家學習所碰到的各種問題。

  孩子停課居家學習一段時間後,逐漸熟悉與適應忙碌的線上學習課程,不過有些家長也發現,孩子似乎沒辦法保持或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相對地學習成效也大打折扣,前國語實小校長、現任教於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的林玫伶教授指出,其實在第一週許多老師跟家長也都還在摸索線上教學的模式,像是發現小學階段的孩子沒辦法持續40分鐘完全專注,讓老師開始增加互動、點名或限時任務等教學環節。

  林玫伶校長表示,許多家長反應孩子容易沉迷在聲光俱佳的3C產品中,建議應該在不動怒與苛責的情況下,跟孩子做理性的溝通討論,說出家長對於視力健康或上課成效等顧慮,同時讓孩子提出自己的合理需求,像是孩子提出想要兩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家長就能把握大原則,扣除固定的睡眠、起床時間與居家上課時間,剩下以不連續的方式讓孩子自行安排遊戲時間,一方面不影響親子關係,小朋友也能學習為自己負責,透過民主溝通、擬定規則以及落實執行大致就能夠解決部分家長的困擾。

  信誼基金會即日起至6月14日防疫停課期間,也邀請前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在「信誼好好育兒網」線上駐站,解答家長因孩子居家學習所碰到的問題,同時也為0到3歲、4到7歲家庭,提供分齡居家好好生活提案,陪伴親子規律生活,期望讓民眾在居家防疫也能開心過好每一天。

信誼基金會協助親子居家學習 專家線上一對一解答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石耀宇/臺東報導 2021/06/05】

停課不停學 臺東英語行動列車Youtube頻道開張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英語行動列車將全英語學習環境以及AR科技帶入縣內各校,因應疫情,各校課程轉線上期間,英語行動列車提供週一到週五下午兩點半每日線上直播,邀請全縣的學生一起來學習。

  饒慶鈴縣長表示,英語行動列車開播至今,已累積超過1,600次觀看。課程包含週一到週四每天30分鐘的英語課程與互動遊戲,以及每週五的線上VR校外教學,邀請全臺東的孩子們一起停課不停學,也希望持續為臺東英語教師們的課程提供穩定、創新的課程資源。

  近兩年來,英語行動列車在臺東各鄉鎮巡迴,對於臺東學生英語程度與需求均了解,因此能夠選擇最適合臺東孩子們的學習內容。週一至週四,教學團隊安排國中小學生都熟悉的日常主題,以說故事或是動手做的單元讓孩子在無壓力的情況下就能複習所學;週五延續教育處對於英語行動列車將科技帶入偏鄉的期許,透過線上教學平臺,帶著孩子進行VR校外教學,在疫情中也能環遊世界。

  教育處長林政宏表示,臺東縣近年來持續專注於學生基礎英語力的培養,以及英語教學資源的整合提升臺東孩子的英語能力。英語行動列車將教學資源公開,充分使用線上教學平臺,不僅繼續克服城鄉地域的限制,提供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更讓臺東的英語教學資源能透過共享,進而共好。

  英語行動列車頻道連結:https://youtube.com/channel/UCV0Ufe_KTI2eFWYqzGnw3Uw

停課不停學 臺東英語行動列車Youtube頻道開張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陳麗如/臺東報導 2021/06/05】

陽明交大歡送首屆開業生 虛擬攝影棚舉行線上典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5)天舉辦交大校區開業典禮,受到疫情影響改為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並以虛擬攝影棚作為典禮場地,由知名籃球YouTuber 10N與虛擬見習偶像VTuber妮酷共同主持。典禮邀請到連加恩醫師與多位校友獻上祝福,成為全台唯一由虛擬偶像主持、於虛擬攝影棚舉辦,極具創新創意的線上開業典禮。

  有別於以往傳統典禮由在校生擔任典禮司儀,今年首度由本校開發之虛擬偶像VTuber妮酷搭配YouTuber 10N(百川學程大三學生石恩亞)主持,線上小編也即時與觀眾互動,許多開業生家人在留言區直呼「很開心可以在線上直播看小孩的畢業典禮,真好!」、「恭喜帥兒子畢業,媽媽以你為榮!」、「為你感到驕傲,我知道你是多麼努力地來到這裡!」,在線上參與典禮的開業生也留言刷一排「開業快樂!」、「我陽明交大我驕傲!」雖然形式改變,但最即時與真誠的祝福使線上典禮更加溫馨感人。

  今年總共有1150名學士、3384名碩士及225名博士生完成學業。林奇宏校長恭賀學生完成階段性任務,邁向人生下個階段,並且表示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代,如《雙城記》所言「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教育、經濟、生活都因疫情有了重大改變,在如此巨變、轉型的階段踏入社會,更凸顯第一屆陽明交大人的新精神及肩負的社會責任。他邀請在螢幕前的同學為自己完成撥穗,畫下完美句點,「不同於傳統的線上開業典禮,可以想成遺憾,更可以看成創新,人生路上也會有許多危機,願你們都能走成轉機。」同時祝福學生們踏出校門後,走得穩、走得遠、走得有自信。

陽明交大歡送首屆開業生 虛擬攝影棚舉行線上典禮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石耀宇/臺北報導 2021/06/05】

慈大畢典線上見 期許畢業生用專業投入災疫時代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慈濟大學今(5)天舉辦109學年度線上畢業典禮,劉怡均校長透過雲端勉勵所有畢業生,「災疫的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們也必須以大智慧和大慈悲投入社會的重建,才能創造更健康、更有希望的新時代」。

  今年慈大總共684位畢業生(博士班11位、碩士班99位以及學士班574位)。 證嚴上人說,未來的人生方向在自己手中,大家要步步踏實,現在疫情嚴重,希望人人都能改變生活方式,將紛亂的心和慾望轉變過來,轉葷為素。

  慈濟大學畢業典禮包括師長致詞,頒獎、畢業生致詞等在符合防疫規定下以錄影轉播進行,而撥穗則由系上安排,在家或宿舍撥穗。雖然沒有實體畢典,但包括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海外家長都能零秒差同步觀禮。

  東方語文學系畢業生艾順琴出生在泰北回賀村,是泰北異域孤軍第三代,艾順琴的祖父從中國雲南來到緬甸,最後居住在泰國北部的清萊,那時候他們沒有泰國身分證,只能住在茅草屋,天天擔心著明日的溫飽。

  1995年,慈濟基金會在泰國執行「泰北三年扶困計畫」,修建了四個村子,其中之一就是艾順琴住的村落,慈濟一直陪伴他們到現在。艾順琴才有機會到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讀高中。艾順琴從小立志要當華語老師,艾順琴表示,不想因為居住在泰國而忘了自己的文化歷史,希望回國將中華文化和歷史傳授給在泰國的華人。

  在慈大四年,艾順琴感謝讓她從一個很自卑的小孩變成比較有自信,大一時中文很不好,修了一門課「論孟」常常邊讀邊哭,在她很需要時,老師和朋友給她很多支持和鼓勵。

  兩年前父親和大哥來到花蓮,當時父親對她說:「在這美麗的校園裡讀書,有這麼親切的老師教導。你要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懂得感恩!等你畢業的時候,我會來參加畢業典禮。」 今天她完成了成為華語老師的夢想,可惜的是疼愛她的父親卻在去年肝癌往生,因為疫情關係她回到泰國也還是無法見爸爸最後一面。

  穿著學士袍的艾順琴在畢業典禮上,跟爸爸說:「爸爸,我畢業了,可以回清邁當華語老師,我要將上人的理念,帶回泰國,相信爸爸會在天上祝福我的。」而遠在泰國回賀村的家人,也透過線上畢業典禮,與順琴一起分享這一刻的榮耀。

慈大畢典線上見 期許畢業生用專業投入災疫時代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黃凱昕/花蓮報導 2021/06/05】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臺北市臺美雙聯為學生備足續航力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自106學年度起開全國首例,推動臺美雙聯學制,委由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辦理,108學年度首屆畢業生計16位,至109學年度第2屆計有23位畢業生誕生,本屆畢業生藉由良好的時間管理,不僅完成臺灣及美國兩邊的課程取得雙文憑,更全數取得海外大學的入學許可,升學發展成果豐碩!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與美國加州費爾蒙特高中合作臺美雙聯學制,學生在臺高中3年期間完成課程,即可取得臺灣及美國雙邊的高中畢業證書。由於面臨新冠肺炎的衝擊,專家教師無法親自來臺與學生晤談、辦理講座,因此由中正高中改以視訊的方式,持續每個月進行觀課、議課之教師共備,持續精進教師專業;更進行小組或一對一的諮詢討論,維持學生學習策略、專題探究及個人檔案製作,以確保能達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透過美方學科專家教師、升學輔導教師、家長及學生的個別視訊晤談,不間斷地提供學生生涯發展輔導,給予學生最強力的後盾。

  本屆畢業生全數取得美、英、澳、歐洲及亞洲等國外大學的入學許可,其中4位同學確定前往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校區主修商管學系、瑞士日內瓦商學院主修商業學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主修商管學系,以及漢斯應用科技大學主修農業科學學系。臺美雙聯課程的規劃,滿足各類性向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屆23位畢業生獲全球各大學商管、工程、生科、心理、及藝術等多元學系錄取,更不乏錄取QS2021排名前100名學校的學生。

  中正高中鄭玟同學在雅思取得7分,錄取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越南分校,分享對於參與國際課程的心得:「參加這個課程使我學會如何表達觀點,並有時間思考別人的發現,最重要的是,挑戰自己問問題,在這個班上,我意識到承認自己的不知道以及發問是學習新事物甚至複習事務的關鍵。」;同時錄取了瑞士日內瓦商學院以及澳洲雪梨大學的劉俊麟同學分享,自己曾擔任模擬聯合國會議主席的經驗,不僅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也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讓他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及創思,讓他從容不迫地在面試中展現自己的優勢。

  臺北市高中國際課程以全英語授課為原則,不以出國留學為唯一的目標,重視學生是否具有增進學習視野的具體想法,以及學生修習全英語課程所付出的毅力、努力及決心。

  除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以外,也著重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透過課程中合作學習的設計以及國際教材,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的思考模式,學習正向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透過國際文憑及學分類2大類國際課程的多元學習方案,截至110年度計有22校475位學生受益,藉由多元國際課程之推動,讓學生有更寬廣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的全球視野,培育能適應快速變遷且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人才,幫助學生放眼全球、接軌國際!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臺北市臺美雙聯為學生備足續航力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廖南瑛/臺北報導 2021/06/06】

眼裡都是愛心的校長 柯伯儒帶領學生分享幸福

  「我是個幸福的人。」南興國小校長柯伯儒的聲音,聽起來永遠像在微笑,從他眼中看到的一切,就像被框在愛心的框框裡,都是正面積極、充滿了愛的。這樣的校長,會經營出一所什麼樣的小學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得從他的童年經歷談起。

  柯伯儒的父母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老師,雖然他們書讀不多,長時間於田間辛勞,幾乎無法關照孩子的課業,但他們卻以言傳身教,教導了柯伯儒為人處事的道理。

  他記得,母親曾在載著他趕時間上學的途中,為移除路上一顆石頭以免把人絆倒,而特別從腳踏車上跳下來,費力搬移;也記得,父親在路邊叫賣蒜頭時,因一位貧困老人路過,感嘆地說了一句:「飯都沒得吃了,哪還有錢買蒜頭?」回家後立刻打包白米蔬菜,又騎了大老遠的車,送到老先生家中,與他分享。

  父母的心中充滿了愛,為柯伯儒的生命種下善的種子。「他們相信孩子,所以只要是我喜歡的事,他們都支持。」從小就熱愛閱讀的他,鎮日埋首書堆,父母也不斷鼓勵,使柯伯儒可以恣意悠遊於各類偉人傳記中,從中汲取生命養分。

  從偉人故事中,他發現,值得效法的生命,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屢遭挫敗卻不被擊倒;衡量成功人生的標準,亦非擁有金錢與地位,而是願意給予人、幫助人。「老師的工作,不就在幫助人嗎?」他因此毅然走上教育這條路,希望與父母一樣,用愛影響孩子,在他們幼小的生命中,種下善的種子。

  承擔,也是一種幸福。「年輕人要多承擔一些」,為了前輩校長這句話,年輕的柯伯儒硬著頭皮挑戰主任一職,主動扛負起校內行政事務;成為主任後,沒多久,這句話又出現了,柯伯儒只得繼續朝校長之路邁進,年僅三十多就成為彰化縣的年輕校長。

  「行政工作雖然辛苦,但我相信,當你真心誠意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時,全宇宙都會來幫你。」5年前,柯伯儒校長來到南興國小,這所身處大校旁、學生只有20多班的中小型學校,始終存在著學生外流的憂懼。為了建立學校特色,柯伯儒和學校老師共同提出RAISE特色課程,結合全校師生與志工、家長的力量,一起推動閱讀教育、美感教育、國際教育、服務學習以及多元教育。

  特別是爭取大專院校外籍生到校進行國際教育交流,至今已吸引25個國家,90多位外籍生,不惜千里來到南興國小,除了讓學生增進國際視野,理解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透過跨文化交流,讓我們的學生更懂得珍惜自己文化中的美好底蘊。」

  透過RAISE願景計畫,如今南興國小不但已擺脫學生外流的陰影,越區就讀學生亦高達140多位,柯伯儒更因此榮獲師鐸獎肯定。

  不只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柯伯儒更希望,透過閱讀改變孩子的視野,在教育部及縣府補助下,將學校的老舊圖書館,改建為具有誠品風格的圖書館,第一天開幕就吸引了200多人湧入,強烈的風格,一度登上機上雜誌,他希望透過環境氛圍的設計,讓孩子在這裡,能夠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並且愛上閱讀。

  「身教,則是改變孩子的催化劑。」在南興,柯伯儒時常受到學校老師的感動與啟發,「南興沒有校工,但校園漂亮又乾淨,因為我們有主動認領掃地工作的老師、有承擔資源回收工作的老師,還有80多位志工媽媽,他們都為身教二字,做了最完美的詮釋。」而他們就是全宇宙的力量,讓柯伯儒不斷前進。

  除了書本閱讀,柯伯儒更強調人生閱讀的重要,他與教師團隊共同研發了SMART遊學課程,打開校門,接待來自臺灣各地偏鄉或部落小學師生;更走出校門,帶領師生送書到偏鄉、淨灘、服務老人院、教養院,教導學生樂於分享,使他人感到幸福。

  「當我們把幸福傳遞給每一個人時,我們自己就會被幸福包圍。」柯伯儒說,這就是分享,是讓幸福的人更加幸福的秘訣。

  才是永遠的第一。

眼裡都是愛心的校長 柯伯儒帶領學生分享幸福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廖南瑛/臺北報導 2021/06/06】

防疫時期的心靈良伴 上網借書或欣賞電影

  面對嚴峻的疫情,許多人因此身心備感壓力。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長鍾青柏建議民眾,透過上網借書或欣賞電影的方式,來紓解沈悶、緊繃的心情,同時也可以藉此享受國家資訊圖書館許多美好的資源。

  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好幾個縣市不斷傳出新確診個案,臺東雖然連續四天零確診,但由於全國每日新增個案眾多,民眾在關心疫情變化的情況下,心情難免受到影響。

  針對這種情形,鍾青柏處長希望民眾可以透過讀一些好書,看一些好影片,來緩和緊張或憂慮的情緒。

  鍾處長表示,因為全國提升到三級防疫警戒,各鄉鎮市的圖書館全部都關閉,沒有對外開放,但是,圖書館的服務卻沒有因此而中斷,臺東縣立圖書館自動取書、自重還書的服務還是持續的。

  鍾處長說,民眾可以透過家裡的電腦進行預約借書,兩週之後,就可以到縣立圖書館一樓自動取書機取書。

  鍾處長強調,對於消毒的部分,除了加強環境的清潔之外,每一本還回圖書館的書,都會個別消毒。

  民眾如果不想借實體書,也可借閱電子書。鍾處長指出,臺東縣立圖書館和教育部國家資訊圖書館合作,有34萬多冊的電子書可以借閱,若是再加上臺東縣立圖書館簽約的書,有將近40萬冊的電子書可以借閱。

  貼心的鍾處長進一步解釋說,在看書之餘,也有線上電影院可以欣賞電影。臺東縣立圖書館和國資圖合作,每個月約有100部電影可以欣賞,民眾可以用借書證號上網即可進行預約,上網進到縣立圖書館,找到公共圖書館資源分享平臺-影音平臺點進去,輸入借閱證及密碼,就可以看電影放鬆心情了。

防疫時期的心靈良伴 上網借書或欣賞電影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陳麗如/臺東報導 2021/06/06】

在絕望中轉念重生 臺中啟明陳靜儀獲總統教育獎

  臺中市立啟明學校陳靜儀,在高二時因腦瘤導致失明,讓她陷入學習迷惘,為渡過低潮,她加入田徑隊,在每天高強度的訓練中學會堅持,經過一番苦練,成績斐然,今年榮獲總統教育獎的肯定。

  陳靜儀在高二時因腦瘤開刀導致失明,轉入臺中啟明學校就讀。從看得見世界的光亮與色彩,到靈魂之窗卻突然被關上,陳靜儀坦言一度陷入絕望,想到在家人的陪伴下,都已經對抗病魔成功了,她不甘心就這樣認輸,加上媽媽一路來的陪伴,讓她決定在黑暗中摸索這個世界、重新活一回。陳靜儀開始去學習視障的基本功能,像是手杖的操作、定向行動技巧、點字與盲用電腦等等之類的,這些都是陳靜儀失去視覺後全部從零開始學習,鼓起百倍的勇氣,才能讓她走過學習的低潮,適應視障者的生活。

  陳靜儀來到臺中啟明學校就讀,知道學校有在訓練田徑選手,加入田徑隊,每日高強度的訓練,讓她學會堅持,學會努力不懈,為得就是能換取優異成績。在109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中獲得女子B1組100、200、400公尺和鉛球項目等4面金牌,以及身心障礙者會長盃田徑錦標賽6面金牌,更入選中華民國潛力新秀選手。

  陳靜儀的故事,鼓舞了許多學子,也讓那些對生命絕望的人看見一絲曙光。她立志要當一位諮商輔導老師,願意把自身的心路歷程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陪伴鼓勵更多困在黑暗角落裡的學子。

  珍惜生命,如須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在絕望中轉念重生 臺中啟明陳靜儀獲總統教育獎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常維鈞(常罡)/臺中報導 2021/06/07】

中市忠明高中連結大學端資源將成立雙語實驗班

  臺中市忠明高中獲得教育部核定通過成立雙語實驗班,今(110)年8月開始招收雙語實驗班學生35人,透過雙語實驗教育課程設計,同時連結鄰近大學端資源,落實扎根雙語教育,建立優質學習環境。

  忠明高中獲得教育部核定通過成立雙語實驗班,110學年度也就是今年8月高一新生開始招收雙語班實驗學生35人,有一位外籍老師和雙語老師將協助授課,逐年提高全英語授課的比例,深植學生學習運用英語聽、說、讀、寫的軟實力,讓下一代更具競爭優勢,更在面對國際化浪潮之下,厚植國家競爭力並成為具有新視野的世界公民。

  教務主任陳建銘表示,雙語實驗班甄選對象為110學年度錄取忠明高中的高一新生,甄選標準會參考學生國中教育會考的英語成績和學生的英檢證照,還會進行面試。實驗班學生會固定和國外姐妹學校合作線上教學,利用彈性學習時間及多元選修課程固定時間進行教學交流,另外,學生與外國學生間也會不定期利用即時通訊軟體或電子郵件等多元方式互相聯繫交流。

  校長鄭東昇表示,成立雙語實驗班,除了符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外,透過雙語實驗教育課程設計,同時連結鄰近大學端資源,漸進式推動、落實扎根雙語教育,建立優質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雙語,進而提升學生語言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符應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關鍵能力。

中市忠明高中連結大學端資源將成立雙語實驗班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常維鈞(常罡)/臺中報導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