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語學習動機 臺東大學通識中心辦英語口說比賽

  口說能力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結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利用MyET口說學習軟體,舉辦校內「MyET英語口說比賽」,盼藉此鼓勵學生自動自發練習英語口說。

  「MyET英語口說比賽」包含「線上初賽」與「現場決賽」2階段,並分成「進階組」與「普通組」2組進行,前者主要為校內通識英文課程進階級和中級的學生,後者則為基礎級的學生;線上初賽時間長達23天,參賽學生可於參賽期間不限時間、地點、次數,利用手機或電腦完成指定項目。

  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成績互有領先,競爭激烈,讓同學有更高的動機與意願完成比賽內容,藉此達成英語口說訓練的功效。初賽成績最佳的前30名同學進入現場決賽,參賽選手須在約1小時的時間內完成指定賽事,時間壓力與同儕競爭,讓選手卯足全勁完成比賽。

  初賽發音表現前3名與完成次數前3名的同學,各獲得獎狀與獎金5百元;現場決賽的同學,則有「特優」、「優等」、「甲組」與「佳作」等獎項,獎勵包含獎狀與5百元至3千元不等的獎金,同時還有MyET廠商所提供的免費線上課程,獎勵非常豐厚,得獎的選手收穫滿滿。

  音樂系的吳同學表示,參加這項比賽不僅有許多練習口說的機會,也讓她的發音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受益良多,也讓她有動力進一步學習英文。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郭美女表示,同學報名參賽相當踴躍,完成比賽的比例也相當高,在適當的活動引導下,相信能提升學生進行英語口說練習的動機,進而提升其口說能力。

提升英語學習動機 臺東大學通識中心辦英語口說比賽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睿鵬/臺東報導 2021/01/04】

全球陶笛賽線上較勁 暨大附中莊宗諺奪世界第二

  由義大利主辦的「全球Ocarina-Rave陶笛大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改為線上比賽,國立暨大附中學生莊宗諺錄製影片參賽,在獨奏B組榮獲第二名,同時受邀參與明年在義大利音樂會,待疫情趨緩,2021年7月可望代表台灣赴義演出。

  目前就讀高中二年級的莊宗諺,國小一年級就跟著當時導師劉淑珠學習陶笛,每天放學都練習2至3小時,學出濃厚興趣,至今已學習11年,就算上了高中也是每天自學練笛,一次都練1至2小時,也透過練陶笛來排解課業壓力。

  而莊去年得知義大利將舉辦「第一屆全球Ocarina-Rave陶笛大賽」,他就細心被賽,將比賽曲目彩排演奏給老師聽,再從專業角度加強指導,自選曲2首則以古典曲目「愛之喜」及流行曲目「淚光閃閃」,用陶笛展現古今音樂的美妙旋律。

  為拿下好名次,莊不斷加強練習,未料該賽事為因應新冠肺炎,取消現場演奏,改採取線上比賽,他為此錄製自己的演奏影片,並傳到比賽指定平台參賽,日前比賽結果,榮獲該賽事獨奏B組第二名佳績,他非常驚訝,也很感到十分高興。

  莊宗諺說,比賽單位要求參賽者錄影後得在一定期限內上傳,之後再由多位評審聆聽評比,當主辦單位透過Youtube在線上公布名次,一聽到自己是獨奏B組第二名,真的相當雀躍,也激起其鬥志,以後會更認真練習,盼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暨大附中校長張正彥則說,宗諺能在自己喜歡的音樂領域中嶄露頭角,實屬不易,而他在學習過程的亮麗紀錄,對於未來準備大學特殊選才升學很有幫助,而他未來也將以國立大學音樂科系為目標,希望未來能朝向更專業的音樂殿堂前進。

全球陶笛賽線上較勁 暨大附中莊宗諺奪世界第二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賴香珊/南投即時報導 2021/01/04】

弘光科大聖文森校友開物理治療所 回校分享開業經驗

  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第一位外籍畢業校友Gathy Greaves(帕卡西那),6年前畢業後返回家鄉,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開物理治療所,兩個多月前從拉丁美洲飛到台灣進修義肢課程,日前抽空回母校分享開業經驗及國外物理治療發展情形,她透過復健幫中風病患恢復行走功能。

  弘光科大物理治療系副教授陳志鳴表示,帕卡西那10年前入學,是系上第一位外籍生,當年她完全不懂中文,系上老師為了教她,必須另外製作英文教材,利用課餘時間幫她加強課業,她努力學習,順利畢業返回聖文森,還開了一間物理治療所,擔任執行長,聘請物理治療師服務當地病患,看到她回國創業有成、造福病患,與有榮焉。

  「大家好!」帕卡西那一開始先用閩南語問候,令學弟妹備感親切,接著和同行的菲律賓籍的物理治療師Lina Ibrahim,一起分享「物理治療專業在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與菲律賓的發展狀況」,也講述她來台求學及返國開業的寶貴經驗。

  帕卡西那說,她當年先到台灣學了一年中文,再到弘光科大念書,求學期間為了更快融入學習環境,吸收更多知識,參加社團活動、也擔任志工。

  「真的很高興可以回來跟學弟妹分享。」帕卡西那回憶表示,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術,需要透過實務經驗來驗證及加強,實習、開業都是累積經驗很好的管道,儘管自己已經是物理治療師,但是開業後發覺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更加努力學習,特地回到台灣進修,「持續學習新的技術很重要。」

  大一學生陳珈方說,聽學姊的分享經驗,了解到物理治療應用模式隨國情而有所不同,在聖文森接受物理治療的大部分是中風患者,雖然病患比較少,但是物理治療師反而更有時間去照顧病患,病患也能依照物理治療師的指示復健,學姊運用所學專業,幫助原本不能走的病患復健到到慢慢可以走路,視病如親,令她感動,「這是一堂很棒的分享,對我幫助很大。」

弘光科大聖文森校友開物理治療所 回校分享開業經驗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游振昇/台中即時報導 2021/01/04】

【備課】109上_國中社會一年級_課本地理篇_圖表勘誤(2021/01/04)

回數/課數/單元:第一篇 第6章 水文

頁數:75

行數:圖1-6-9,頁75河川流量統計圖的單位

 

原始資料(文字/圖):

(流量/立方公尺)

 

更正資料(文字/圖):

(立方公尺/秒)

 

勘誤內容說明:誤植

協助偏鄉小學發展特色課程 民間企業老董捐貴重木材拍賣

  桃園市復興區光華國小發展特色課程,由於長期需要經費龐大,龍潭區一家木材工廠得知後,決定捐出一批貴重木材透過網路拍賣,所得捐給學校,協助學生圓夢。

  去年也捐出一批貴重木材公益用,所得42萬元,捐助苗栗泰安汶水國小少棒隊專款,今年則是選在桃園市復興區光華國小。摩里沙卡木材工廠創辦人余峻寬表示,近年來林務局等單位標購到一級木,在盈餘之餘,願意拿出取之原鄉的貴重木材,經過合法程序,並且義賣所得,捐助原鄉弱勢學校,也請喜愛木頭、木材的朋友一起共襄盛舉。

  光華國小全校學童約20人左右,去年新生人數不到3人,不過,學童學習的態度認真,校長李中正表示,學校積極發展特色課程,有傳統歌謠與在地傳統樂器、傳統射箭課等,傳統射箭隊獲得教育部經費補助興建射箭場,但是後續仍有一些設備、教練等需要建置及經費,以及歌謠合唱團也要培訓,現有經費還稍有不足,真的很感謝木材工廠大力支持,當天拍賣也會帶著孩子一起,見證大家對光華國小的支持。

  這次拍賣的木材有檜木、肖楠等,喜歡木材的民眾可以準時出價。另外,光華國小學生大都是泰雅族,畢業生在去年畢業典禮前,校長李中正等師長規劃勇闖北橫及在校露宿等5項活動,讓學生能親近學習泰雅族祖先智慧,以及用心愛護、珍惜這塊孕育的土地。

協助偏鄉小學發展特色課程 民間企業老董捐貴重木材拍賣
來源:【yahoo 記者李明朝/連線報導/中廣中國廣播公司 2021/01/04】

環保教育不能停 校園巡迴撒播善種

  行動環保教育車全台巡迴,開進社區也進駐校園宣導環保。高年級學生化身導覽志工,怎麼樣珍惜資源,說得頭頭是道。

  行動環保教育車進駐僑光國小。

  僑光國小學生:「就回收、分類、再生原料、環保新品,然後愛心,清流再繞地球。」

  高年級學生成了導覽志工,是校園內的環保小尖兵。

  僑光國小學生:「水開跟一根筷子一樣多,就可以省水省了那麼多,而且就是用量也會差很多。」

  環保知識從小扎根心田。

  僑光國小校長 侯靖男:「讓全校每一個小朋友,都對環保教育有深入的認識跟了解。」

  行動環保教育車日前也開進神圳國中展示。

  慈濟志工:「大家一起做動手環保,讓這個地球更乾淨,這樣好不好。」

  透過體驗了解環保,聽取分享吸收知識。

  慈濟志工:「回收的寶特瓶,可以拿來做我們穿的衣服,你們大家知道嗎。」

  神圳國中學生:「我回去會盡量使用環保餐具,地球是大家的,要做環保,不要讓地球遭受太多汙染。」

  神圳國中校長 劉夏豪:「對學生來講,是一個很寶貴的體驗。」

  互動中體驗環保,低碳生活從現在開始。

環保教育不能停 校園巡迴撒播善種
來源:【yahoo 大愛電視 2021/01/03】

宜蘭高中爭取設置東部首個科學班 盼造福地方

  宜蘭高中去年10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盼能在學校內設置東部地區第一個科學班,造福地方,1班預計有30人,採鑑定選材,2年課程上完後,第3年可到台大、師大及宜大等學校修課;宜中校長張以方說,宜中成立科學班的條件都已經到位,學校也有宿舍,供花東與基隆等地有需求的學生,全案就待教育部核定。

  宜蘭高中約有1400名學生,於2003年開始設置數理資優班,為東部數理科學發展特色學校,近兩年,學生連續獲得國際奧林匹亞銀牌,累計已經有4面獎牌,顯見科學教育的師資完備,校方有意向教育部申請成為東部地區第一個,也是全國第11個科學班。

  目前全國只有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武陵高中、竹科實中、台中一中、彰化高中、台南一中、嘉義高中及高雄中學共10所高中設立科學班;高中要成立科學班,學校需達到在奧林匹亞競賽獲得獎牌、辦學優等、獲校內校務會議通過以及有與大學端合作等4項條件。

  根據宜蘭高中與台灣大學、師範大學及宜蘭大學簽定教學合作,申請成立科學班實驗計畫,科學班1班約30人,採鑑定取材,全案已送往教育部。

  張以方說,東部地區學生要讀科學班,只能去台北,交通成本高,變成有社經地位的家庭孩子才能就讀,宜蘭高中已經符合成立科學班的各項條件,如果順利成立,學校內還有宿舍,花蓮、台東甚至基隆等沒有科學班的鄰近地區,學生有需求,就可以到宜中就讀。

  張以方說,學生如就讀科學班,高一、高二上完課程,高三就能到與宜蘭高中合作的大學上課,如此能為東部地區培育更多科學人才,造福地方,但現在全國科學班的員額僅810名學生,已經額滿,宜中尚無成立科學班的空間,已積極跟教育部溝通,看能否放寬員額上限,或針對各校的員額做些調整,全案就等教育部核定。

宜蘭高中爭取設置東部首個科學班 盼造福地方
來源:【自由新聞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 2021/01/02】

挑戰合歡群峰 東華附小師生達陣

  花蓮國立東華附小趁2021年元旦連假,13名學生由老師、指導員及家長等陪同,1行24人前往挑戰合歡群峰,頂著寒風成功登頂包括百岳之一合歡北峰,以及石門山北峰、哈哈山等3000公尺以上山頭,校長鮑明鈞高興地說,小朋友展現運動家精神,堅持完成挑戰,「孩子們真的太棒了」。

  國立東華大學附小這學期設計高山自我探索課程,學校趁元旦假期,由山野教育團隊4名老師,加上2位臺灣師大的指導員、包括團長黃文利、隊醫王柏凱等5位志工家長陪同,前往合歡群峰登山,在寒風及氧氣比平地稀薄的環境,不僅完成高山炊煮,並且成功登頂百岳合歡北峰,以及石門北峰、哈哈山2座3000公尺山頭。

挑戰合歡群峰 東華附小師生達陣
來源:【自由新聞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 2021/01/03】

延續史蹟勘考精神 成大師生動手動腳找材料

  成功大學歷史系為重新回顧該系師生近半世紀以前「史蹟勘考」對於田野調查與歷史研究的貢獻,重啟田野踏查與「史蹟勘考」雜誌復刊工作,師生日前到高雄鳳山城隍廟、鳳儀書院等地進行田野調查工作,系主任陳文松表示,該校首創以走路方式進行跨領域學習的「踏溯台南」,近幾年規劃不同特色的走讀路線,是48年前史蹟勘考的擴大版,透過在地文化的調查與考證,建立對在地社區的認同感。

  陳文松表示,近20年來,台灣各地文史工作者投入在地文化的調查與考證工作,藉由認識地方的歷史,重建社區的認同感,但早在48年前,成大歷史系已訓練學生進行相關工作,當時的成大與歷史博物館合作,加上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經費支持下,開啟了「史蹟勘考」計畫。

  陳文松說透過計畫,師生到各地進行史蹟調查的工作,最遠甚至去到澎湖、金門和馬祖,進行拓碑、文物採集、史蹟紀錄和文物典藏、展示等。當時還創辦年刊「史蹟勘考」發表師生田野調查的學習成果,前後共發行9期,為了保存與展示這些文物,成大歷史系在1976年更率先成立了大學的「歷史文物館」。

  106學年度,成大文學院考古、歷史和文學各系所老師的規劃與校方強力支持下,規劃以走讀方式進行跨領域學習的「踏溯台南」通識課程,這幾年更結合不同院系的跨領域老師,規劃不同特色的走讀路線,可說是1970年代史蹟勘考的擴大版。

  陳文松說,日前還到鳳山城隍廟、鳳儀書院、曹公祠和雙慈亭等地進行田野調查工作;同時,結合成大為期3年的「惡地協作」USR計畫,過去1年來帶領學生從事高雄田寮地區的田野研究成果,合併舉行「偎海e所在:走跳港城惡地─重回史蹟勘考成果展」。

  成果展從即日起到1月8日為止,在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展出,期間邀請曾參與史蹟勘考活動的成大歷史系退休教授何培夫、台灣古典詩人田寮呂氏古厝後人呂自揚老師進行專題講座,以及安排拓碑實作、測字文化體驗及魚拓實作等體驗課程。

延續史蹟勘考精神 成大師生動手動腳找材料
來源:【自由新聞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2021/01/03】

家扶首場售票音樂會月底登場 為兒少圓夢

  家扶基金會為兒少舉辦的首場售票音樂會「家扶七十心無限音樂會」,將在一月三十一日,於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登場。兩百名家扶兒少目前正緊鑼密鼓的排練,歌手嚴正嵐昨天準備點心,前往探班一起共演的兒少,並呼籲民眾購票支持,售票所得將全數用於家扶「才藝培育計畫」,幫助更多有才華的孩子。

  家扶基金會主任潘惠珍表示,家扶推動「才藝培育計畫」,幫助弱勢兒少發展才藝,並資助有專長的弱勢兒少完成夢想,十五年來共累積一萬三千六百七十一名兒少參與,服務近三十萬人次。今年首次舉辦售票型音樂會,並由魚丁糸團長可田擔綱節目總監,攜手嚴正嵐、林逸欣、陳芳語等多名藝人與家扶兒少共同演出,目前售票僅四成,邀請民眾到ibon售票系統購票,成為孩子的圓夢推手。

  大學生怡瑄從國中畢業就開始打工,補貼家用,喜愛唱歌卻沒有機會學習。三年前經家扶引荐,參加可田發起的「助星計畫」,終於接觸專業的歌唱及舞蹈訓練,後來也在臺北燈節演出。怡瑄說,期待與嚴正嵐同臺演出,完成歌唱夢想。

家扶首場售票音樂會月底登場 為兒少圓夢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李琦瑋/臺北報導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