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種稻 台中東光國小獲教學卓越獎

  居家常見的塑膠水桶,在台中東光國小的校園裡化身為種稻好物,學生細心呵護自己的稻作,證明都市孩子也能習自大自然,成為綠手指。

  台中市東光國小以食農教育「東光桶稻學」獲得109學年度教學卓越獎,從209個參賽隊伍中抱回銀質獎。

  東光國小教務主任郭美滿回憶,學校位於台中北屯區,草創初期被稻田、菸樓包圍,當時師長便把稻米融入自然科教學。隨著土地重劃,農地被大樓取代,孩子的生活也離大自然越來越遠。

  都市帶來繁榮,卻也造成人際冷漠。沒有田,失去在地連結,加上米食逐漸被多樣的外食選擇取代,東光的師長們儘管有心想重建孩子與土地的連結,卻苦無適合空間。106學年,在營養師洪菱窕的協助下,學校導入觀樹教育基金會資源,摸索出「水桶種稻」的構想,克服校地不足的困境,讓收成的喜悅重返校園。

  「東光桶稻學」以四種課程主題貫穿全校一到六年級課程,「綠活桶稻」實踐自然共生,讓孩子藉實際耕作認識稻米;「情繫東光」強調在地文化的認同,從語文能力出發,帶孩子踏察當地產業聚落,思考未來發展可能性;「美創食堂」跟「樂享健康」則把稻米元素在創客、美學、飲食營養與健康教育等領域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收成量有限,但自栽的稻米卻是孩子盤中最美味的滋味。

  郭美滿說,「桶稻學」讓孩子重新找回與自然的關係,加強地方連結,促使他們思考農業未來各種創新可能。不單學生,桶稻學也讓東光老師們從「無地可種」變成「變通解決問題」,想法和作法都有成長。

水桶種稻 台中東光國小獲教學卓越獎
來源:【聯合新聞 2020/12/01】

大成國中李泓洋畫出水資源重要性 奪全國美術比賽特優

  桃園市大成國中9年級學生李泓洋,雖然非術科生,但從小熱愛畫畫,這次更在109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中,以作品「渴望」畫出有感氣候變遷,喚醒人們對水資源議題的重視,獲評審青睞,於國中組普通班漫畫類摘下全國特優。

  李泓洋從幼稚園開始便會主動向爸媽要求想畫畫,小學4年級時到民間美術教室學基本素描,國中時因車程問題沒有考取美術班,不過他仍會在放學空閒時間拿起畫筆作畫,在家常自己練習畫卡通畫像,更會做成小冊子自我研究。

  李泓洋去年以作品「回家的路」拿下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漫畫類佳作殊榮,今年再度挑戰,用周末放假時間,耗時約1個月產出作品「渴望」拿下全國特優,對非術科生來說相當不簡單。

  談及這次比賽作品「渴望」的靈感概念,李泓洋表示,對氣候變遷、全球人口增長相當有感,數十億人的用水安全備受威脅,這次想藉由自己的畫筆,用水彩與廣告顏料作畫,想喚起人們對水資源及環保議題的重視,很高興能獲得評審的青睞。

  李泓洋媽媽也對孩子喊話,鼓勵李泓洋往自己喜歡的方向走,家人會一直支持他。至於未來李泓洋是否會轉往美術路?李泓洋媽媽說,經討論後決議先選擇普通高中,待李泓洋升大學時再來選擇是否要專注在美術這個領域中。

  大成國中校長蘇佐璽表示,李泓洋在校熱愛畫畫,參加無數校內、外的美術比賽,這次大成國中40週年校慶Logo也是他所設計,李泓洋的作品在老師評選及學生票選中皆獲得第一名,從幾十件徵件中脫穎而出,Logo會用於3千個校慶徽章、老師及家長會委員衣服圖樣、校慶背板及大成國中臉書首頁等,將持續使用一整年,鼓勵學生發揮才能。

大成國中李泓洋畫出水資源重要性 奪全國美術比賽特優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陳夢茹/桃園報導 2020/12/01】

大山國小環境教育亮眼 二度獲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國小落實環境教育,展現亮眼成果,今年第2度獲行政院環保署「台美生態學校計畫」綠旗認證,校方利用環保素材結合科學教育教導學童運用回收物製作機械玩具,也將學校菜園結合生物多樣性教學,營造適合「獨居蜂」的棲息環境,盼有助於社區農田授粉、除蟲害,學童在過程中更增長了視野與知識。

  大山國小推廣食農教育已超過10年,更是縣內第1所通過綠旗認證的台美生態學校,師生一同努力遵循國際規範的7大步驟,完成永續食物、能源、學校棲地等項友善環境任務路徑,今年更透過探索環境藝術作品,探討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引導學童思考發展永續能源,創建綠色家園,再次獲環保署綠旗肯定。

  校方致力環境教育也結合各項教學目標,安排的許多豐富的課程,包括用枯木製作耶誕樹枝筆、用回收厚紙板製作起重機等機械玩具,材料不需多花錢,一樣能達到科學教育的成果。

  大山國小校長徐慶宏曾獲師鐸獎,20年前任教師時還建置當時全縣第1個主題教學網站「竹南紅樹林」,近幾年大山國小菜園結合生物多樣性教學,栽植蜜源植物、設蜂箱、有機栽培,盼吸引獨居蜂類來棲息成為農園的「好朋友」,幫忙授粉除蟲,在師生努力下,果然有獨居蜂類的切葉蜂現身,豐富了校園教學特色。

大山國小環境教育亮眼 二度獲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2020/12/01】

智慧灌溉、搬花盆!興大2團隊生物機電田間機器人獲獎

  第13屆生物機電盃田間機器人競賽今年由嘉義大學承辦,競賽有高中職組10隊、大專組共有20隊進行角逐,參賽隊伍來自北中南各地,包含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宜蘭大學等,集結各校高手一同共襄盛舉。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團隊「明天起來就會動了」榮獲第3名,另一生機系團隊「達拉崩巴班得貝迪卜多比魯翁」榮活最佳潛力獎。

  興大生機系指出,田間機器人競賽講求機器人須在戶外多變的環境穩定運行,大專組更需透過機電控制、機構設計來完成自主行進等功能,難度甚高。每年的競賽關卡皆不盡相同,今年度機器人須通過碎石塊地、智能澆灌、搬運花盆等任務,模擬田間環境及農事工作。

  組成「明天起來就會動了」的興大成員陳璟寬、吳泓頡、陳家宏、謝承婕榮獲大專組第三名及獎金一萬元。隊長陳璟寬說,今年在機構方面,團隊採用鋁擠型結構進行車體輕量化,同時保留車體行進穩定性,再搭配所設計的履帶,可輕鬆克服田間地形顛頗的狀況。

  在控制方面,團隊採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鳳梨花辨識以進行精準灌溉,目的在於實踐人工智慧於農產業,為此次機器人設計的最大特色。

  生機系另一團隊「達拉崩巴班得貝迪卜多比魯翁」,團隊成員蕭凱澤、段友浩、陳膺介及洪紹桓榮獲「最佳潛力獎」,未來團隊將傳承比賽經驗給生機系的學弟妹,再創佳績。

  興大生機系指出,田間機器人用在產業、運用智慧科技在農事生產具有極大助益,期許未來學生的能力導入至產業,提升產業之生產效能。

智慧灌溉、搬花盆!興大2團隊生物機電田間機器人獲獎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20/12/01】

中市太平踏查臺中公園 認識歷史文化

  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將社區踏查列為校訂課程,學生走出教室走讀社區,探索鄉土,日前二年級學生前往深具文化特色的臺中公園,認識臺中歷史。

  教學組長彭文欣向文化資產處申請解說志工,由志工為親師生導覽介紹,造訪公園內的市定古蹟湖心亭、神社遺址、鳥居、放送頭、中山橋等,一睹臺中公園的風華歲月。

  學生高彩恩表示,湖心亭造形很特別,屋頂尖尖的,爸爸曾帶她到這裡划船。

  學生廖海彤說,湖心亭在水面上,除了柱子是水泥,其他都是木造的,很有特色。

  學生葉可晴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木造的中山橋,和旁邊水泥做的中正橋不一樣。

中市太平踏查臺中公園 認識歷史文化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0/12/02】

澎縣中山仿古運動會 學生騎辦公椅打馬球

  澎湖縣中山國小日前舉辦「穿越時空,古代運動」主題運動會,帶領學生探索唐代與明代的運動種類,並選擇角牴、投壺、捶丸、木射、馬球五項運動,作為趣味競賽遊戲,還請各班掌旗手進場時穿古裝,彷彿穿越時空。

  校方表示,運動會前,學校利用體育課帶學生認識古代運動名稱、種類、玩法,並實際練習。另外,校友蔡泯剛擔任導演,以穿越劇的方式,為學生拍攝運動會預告片,而道具則由志工「仿古新製」,例如將馬頭造形面具綁在廢棄辦公椅上,再將舊掃帚製成馬球桿,學生「划」著辦公椅模擬馬球運動。

  學生陳薳麓說,木射就像現代的保齡球一樣,「捶丸」則是現代的高爾夫球;打馬球要「騎」著辦公椅移動,可惜他的腿太短,划不快。

  學生呂家郡表示,這次的運動會很好玩,仿古趣味競賽的項目中,她最喜歡角牴,女生力氣雖然小,但只要技巧好,也不會輸給男生。

澎縣中山仿古運動會 學生騎辦公椅打馬球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阮筱琪/澎湖報導 2020/12/02】

南興國小英文課跨國視訊 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鑒於國際疫情嚴峻,彰化縣南興國小這學期用視訊暫時取代國際志工英語教學的活動,利用英文課跨國視訊交流,讓小朋友在學習英語同時,也能線上體驗出國旅遊,感受美國在地的風土民情。

  南興國小在謝靜瑩老師及彰化縣人師教育協會的協助下,安排國小六年級4個班級的學生利用早上英文課的時間,分別和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瑞吉斯大學(Regis University)的Maggie,透過跨國視訊的方式,進行國際英語教育交流。

  南興國小謝靜瑩老師說,英文課邀請未來會成為老師的美國人與南興國小的同學進行英語視訊,美國瑞吉斯大學所在的丹佛市與臺灣有近9個小時的時差,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小朋友認識較少聽到的美國城市風貌。

  Maggie開心地說,她畢業自瑞吉斯大學的英文系,目前正在學校任職,在科羅拉多州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休閒活動規劃,譬如秋天他們喜歡露營,冬天他們則喜歡滑雪,在夏天他們喜歡騎腳踏車或者爬山,以及在當地也發現許多恐龍化石,還有700多座鬼城,Maggie也特別說明所謂的鬼城是指沒有人居住的小鎮,生動活潑的分享,讓南興國小的小朋友相當投入,甚至踴躍舉手發問。Maggie看到小朋友熱烈的反應很感動,她期待疫情結束後,能夠親自到國外教學。

  南興國小校長柯伯儒表示,透過視訊國際交流,不只提升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更希望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他也邀請Maggie在國際疫情解禁之後,到臺灣旅遊,親自體驗臺灣最美的風景。

南興國小英文課跨國視訊 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任容/彰化報導 2020/12/01】

花蓮英語教學智慧升級 讓孩子邊玩邊學英語

  響應政府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花蓮縣政府結合經濟部工業局與互動英語教學集團等廠商資源,於花蓮縣境內52個觀光景點與11所特色學校,拍攝實境英語教學影片,再結合廠商既有的「遊臺灣學英語」APP,讓花蓮的孩子從遊戲中學英語。

  逛夜市、玩景點,就可以玩遊戲學英語,復興國小蘇姷潔說,以前學英語,是抱著書本拼命背單字,一個較長的單字,往往要背個兩三天,但是現在學英語,是拿著手機玩遊戲,一個晚上,就輕輕鬆鬆記住一個長的單字。

  花蓮縣教育網路中心主任,銅蘭國小校長許壽亮指出,建立浸潤式英語學習環境,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英語,是這次與廠商合作的最大目的。

  許校長說明,互動英語教學集團本身就有各種英語學習資源與APP,花蓮縣政府與廠商合作,在縣內觀光景點與特色學校拍攝實景影片,學生只要在特定地點,打開APP,就可以看見雙語簡介、英語聽說讀寫闖關遊戲,整個花蓮,都是孩子的英語教室。

  雖然目前花蓮僅有11所特色學校的實境影片,但許壽亮校長表示,各校只要願意,都可以申請加入,並且由廠商提供專業師資培訓,讓老師們能夠自行設計校園英語教學,提供更客製化的服務。

  此外,花蓮縣政府智慧教育心也成立「智慧英語學習體驗室」,結合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體驗,讓花蓮的孩子有更多元的英語學習機會。

花蓮英語教學智慧升級 讓孩子邊玩邊學英語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0/12/01】

深耕品德教育 南市五校獲獎

  臺南市長各校落實品德教育成果亮眼。勝利國小、玉山國小、西門實小、成功國小及竹埔國小等5校獲得「109年度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甄選,國小獲獎校數全國居首,將於12月17日獲教育部表揚.

  同時東區勝利國小更是全國小學唯一獲邀進行經驗分享與影片拍攝學校,顯見臺南市深耕品德教育有成。黃偉哲市長特別鼓勵各學校結合校本特色發展策略,善用潛在課程,結合各校特色課程,形塑優質之校園品德文化。

深耕品德教育 南市五校獲獎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2020/12/01】

南河、北河社區推動環境教育 獲環保署評比特優

  苗栗縣公館鄉南河、北河社區推動社區環境教育,今年度以「山林‧家‧自造環境永續」為主題,執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聯合型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在雙方夥伴及社區民眾積極參與下,得到評審肯定,榮獲聯合型社區執行成果「特優獎」殊榮。

  南河村、北河村是苗栗縣公館鄉北邊2個緊鄰的村落,擁有豐富生態及歷史蘊積,自106年起由南河村主導,加入環保局推動的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逐步改善環境,並且加強綠美化景觀。

  今年度南河社區結合北河社區,推動跨區域「聯合型社區環境調查與改造」計畫,記錄兩村特有動物的棲息地,例如石虎、藍腹鷴、飯島氏銀鮈、歐亞水獺、穿山甲與大冠鳩等;並活用環境資源,以親子共學教案,推廣山村多元化低碳生態小旅行,設計中、英、日文等3語的手繪地圖手冊,幫助在地居民瞭解社區內涵,同時吸引外來遊客深度參訪。

  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陳華盛表示,「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的目的乃是透過環境調查,協助社區找出環境問題的解決之道,發揮居民的自主精神,以實際行動守護居住環境,使環保理念扎根社區,使環境教育與社區發展達到雙贏。

南河、北河社區推動環境教育 獲環保署評比特優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曾筱婷/彰化報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