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體驗 小農夫擁米樂

  苗栗縣啟文國小參與農糧署「食米學園」計畫,開設米食宣導與農事體驗課程,剛好呼應社會領域「多元學習」單元的教學內涵「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豐富生活」,讓學生有最佳體驗機會。

  在育苗場學習

  師生來到嘉盛社區,參訪「源發育苗場」。在田邊等候的育苗場人員彭先生是校友,他戴著可愛豬豬斗笠,熱情的帶師生做稻田巡禮。

  他給學生一些稻穗,要他們丟入浸種池,再解釋:「稻穗下沉代表稻穀飽滿成熟,浮在水上就代表空心。」運用浮力原理檢視結穗狀態,令昀恩印象深刻。稻田巡禮後,萭涵才發現每天上下學必經的田路有很多學問;放慢腳步觀察,看似平常的事物也會有新發現。

  在育苗場,彭先生規畫「稻秧培育」、「舊農具用途」、「農田雜草知多少」學習站做介紹。每一站小朋友都駐足聆聽,對稗草跟稻草植株近似,以假亂真求生存的特性嘖嘖稱奇。在傳統農具體驗時,小朋友「以人代牛」扛著牛犁,假裝在犁田,頻頻摔得四腳朝天,增添不少笑料。

  從插秧到收割

  一個清晨,親師生前往六年甲班劉辰芳的爺爺的農地體驗插秧。聽完插秧要領後,大家就赤腳踏進田裡,卻深陷泥淖。峻旗寸步難行,生怕跌倒,從窘境中體會到務農不易。一邊插秧,一邊倒退走,也讓禹葳寫下心得:「原來倒退也是前進的一種方式。」

  既然了解育苗過程、參與插秧,稻作收割,師生當然不能缺席。參與收割前,劉爺爺為親師生示範,並說明割稻技巧:「雙腳站穩,一手拿鐮刀,一手抓緊稻穗,瞬間下刀就能俐落割稻。最好一口氣連割三五株再起身,減少彎腰次數。」大家投入稻穀收割,煒翔阿婆早年參與過人工割稻,也下田展現技壓群雄的氣勢。

  活動後,煒翔分享:「我學到正確割稻的方式,也明白農民不是普通的辛苦,尤其在過去人工收割的年代。」丞湖說:「我終於知道桌上的白米飯,是農民做那麼多事換來的成果。」禹葳則體會到,要珍惜碗裡的每粒米飯,仔細品嘗。

  學習有很多途徑,「食米學園」計畫提供的體驗,擴大學習面向,讓學生感受到務農辛勞,親眼看見桌上米飯得來不易的過程,拉近了他們與「米」的距離。

多元體驗 小農夫擁米樂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汪秀珍/連線報導 2021/01/06】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