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國小語文融合藝術跨域課程 體驗搓湯圓樂趣

  臺北市南門國小在學期即將結束前,結合三年級社會領域的民俗節慶-冬至,安排體驗搓湯圓活動,結合藝術領域創客課程,將各種不同造型的動物圖案,進行「美感教育」體驗,並跨域延伸國語領域,融入本土文化學習。

  冬至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又稱為「亞歲」,也就是第二個年的意思。在傳統民俗觀念,吃了冬至圓就等於長了一歲。農村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A(磨)圓仔』,傍晚全家聚在廚房共同搓圓仔,小孩圍在大人旁邊,人手一團棵米糰,隨意捏塑成各種動物造型,其中以雞、狗等造型最常見,俗稱『雞母狗仔』。

  南門國小表示,『雞母狗仔』的製作在農村非常普遍,不僅可讓孩子diy及食用,還兼具藝術觀賞的價值。『雞母狗仔」還可用來祭拜,祈求六畜興旺。它也是農村秋收冬藏農閒時的精巧手工藝,同時也是展現民俗節慶、娛樂趣味的活動。

  南門國小希望透過傳統搓湯圓活動,讓學生加深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趣味連結,活動首先介紹冬至與『雞母狗仔』關係,澄清「雞母狗仔」不是捏麵人。接續說明是項習俗由來及形成背景,並進行食材介紹及課程說明。製作使用食材部分,係採用蓬萊米A(磨)成米漿,壓乾並揉成棵米糰(俗稱棵粹),最後加入糖及食用色素進行製作。

  小朋友們將加工後的棵米糰,捏製成大圓豬、公雞或小老鼠等各式作品,讓在場的親師生結合藝術教育,動手學習和欣賞。現場除了有作品展示與分享外,也設計學生學習單,讓學生逐步完成,具體地呈現本次學習成果。

南門國小語文融合藝術跨域課程 體驗搓湯圓樂趣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1/14】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