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奇缺學校卻沒有教 機械業中的藝術家─ 鏟花

  鏟花聽起來,好像與花藝有關,但其實這是一項精密機械工藝,也是讓台灣相關產業,能名列世界第五的原因之一,但國內懂得鏟花這門技藝的師傅越來越少了,入行門檻高,想熬出師也難,因此業界 就算開出年薪百萬,也乏人問津,避免產業凋零,開始有計畫的推廣傳承。

  一刀一畫在機器上開出像花朵一樣的花紋,這一道工藝,是打造精密機器不可或缺的步驟。

  鏟花師 蘇春榮:「幾千年就有用這技術,只是目前鏟花定義都是運用在機器上機械上,等於是金屬的一些修整,早期像我們在說,在做木工裝潢沒有辦法平整,用刀刨完,然後再接合在一起,其實這也是鏟花的技術。」

  越精密的儀器,就越需要人工校正,這在科技進步、人工智慧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現在,聽起來似乎非常不可思議。

  (示範) 鏟花師 蘇春榮:「我們來做實驗,一個會推得很緊,一個很輕,這就摩擦力的象徵,那我們現在來做一個數據,這一個我這樣輕輕推 它的數值大概在一公斤而已,那我現在歸零,換推這個,它的力量已經到四公斤的力量,我現把這拿起來看,給各位看。」

  仔細看,一個有鏟花一個沒鏟花,摩擦力差了四倍。

  鏟花師 蘇春榮:「應該是說,機器是你給它指令一就是一,那我們人會在它這個,我們會觀察環境的變化去做修整,這是機器目前可能無法做微量的觀察,這是我們人可以去做。」

  在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剷平、鏟均勻,以鏟花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精準移動,這也讓加入的潤滑油發揮中介功能,降低機器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賴永祥:「機台可以把它做得滿精確的,但是要把這一些結構件或是滑道件,放在這個精密機械調整好,它的困難度是相當的高,其實人工還是最精確跟最好的一種方法 。」

  每天重複成千上萬次的動作,得經過三年左右的學藝才能出師,有時一個平面,得花上一兩個月;重複一樣的動作,也難怪雖然年薪百萬,卻很少人要從事這行。

  鏟花師 蘇春榮 :「機械上很多做不到一些精度,可能機械做出來的精度是千分之一公分的誤差,那我們人工鏟花可以做到萬分之一公分的誤差。」

  台灣的精密機械工藝國際聞名,鏟花技術尤其獲得肯定。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 賴永祥 :「用機械產業的話,我們在2017年的時候已經達到破兆的產業,它等於是台灣是第三個兆元產業,那如果是在裡面比較關鍵的,我們說的工具機產業,我們全世界的出口大概是在排名第五。」

  為了讓這項精密工藝不會斷了傳承,鏟花師蘇春榮開始開班授課。至今學生超過兩千人。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賴永祥:「就我們在十年前,開始開辦這個鏟花這種算是技藝的訓練班 我們幫產業界,所謂的產業界主要以工具機為核心,機械相關的也是,這個部分我們把它做這個有系統的教學。」

  在金屬上面塗上塗料,才可以精準地看出鏟花的痕跡,學生認真地揣摩老師的動作,希望可以抓到律動的訣竅。

  學生 徐浩偉:「施力點都要一致,然後如果稍微不小心施力點過度的話就會比較鏟得比較深一點,它不只只有手還要一些身體上的平衡。」

  學生 劉旻昇:「鏟花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

  持續一定的專注力和精密動作,考驗著學生的耐心和耐力。

  它這塊有一點中凸 所以中凸這塊我們一定要把它做掉

  學生 張迪威:「滿累的,因為你的身體要一直這樣,一直反覆,你的膝蓋要一直施力,靠膝蓋去剎車。」

人才奇缺學校卻沒有教 機械業中的藝術家─ 鏟花
來源:【yahoo 大愛電視 2021/01/2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