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元宵 南門國小附幼學童手做雞母狗仔 體驗年節趣味

  為了將傳統節慶文化和習俗傳承給下一代,臺北市南門國小附設幼兒園在元宵節前讓小朋友體驗手做「雞母狗仔」的民俗活動,邀請民俗文化工作者許明焱老師為小朋友們說明吃湯圓的習俗,以及「雞母狗仔」的由來。

  許明焱老師說,傳統在冬至時要吃湯圓,在他兒時家人都會聚在廚房一起搓圓仔,小孩則是在旁拿棵米糰隨意捏塑成各種動物造型,其中以雞、狗等造型最為常見,俗稱「雞母狗仔」。「雞母狗仔」蒸熟後不但可以拿來吃,也能當作玩具。另外,在早期農業社會物質較為缺乏,所以也會將「雞母狗仔」作為祭拜的供品,祈求六畜興旺。

  在許明焱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拿起用蓬萊米做的棵米糰,動手捏造型。因為曾看過姊姊做的「雞母狗仔」,所以中班的楊同學非常投入,覺得很好玩。大班的曾同學除了做了小豬造型外,還捏了立體愛心送給同學。

  幼兒園蘇郁雯主任表示,學校向來重視在地文化與生活的連結。傳統上過年是從小年夜開始一直持續到元宵節,為了讓孩子也能感受到年節的歡慶氛圍,所以就將節慶課程結合「雞母狗仔」的活動,體驗除了搓湯圓之外的民俗活動。由於在學習區內也曾玩過黏土,所以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靈活地運用大拇指和食指,將粿米團捏塑成各種動物造型。蘇主任認為,這不但有助於幼童的小肌肉發展,還能發揮巧思進行創作,將美感教育與生活連結。

  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培養創客精神,南門國小張秀潔校長表示,有別於元宵搓湯圓,「雞母狗仔」的製作不但能動手做也可以拿來吃,還兼具藝術觀賞的價值。希望藉由結合過年習俗與傳統手做的活動,讓幼童在認識傳統年節文化的同時,也體驗到過年的不同趣味。

歡慶元宵 南門國小附幼學童手做雞母狗仔 體驗年節趣味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2/2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