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獵人學習!中山大學師生進山林探索原民生活智慧

  學習不只在課堂,走出戶外看得更多、更廣!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于欽平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巴清雄開設「原民生活科技探索」跨領域課程,帶領學生赴屏東縣霧台鄉山區,在獵人杜瑞龍、龍芳仁引導下,學習設置陷阱、狩獵工具、偽裝技巧及辨識動物路徑等狩獵文化與生態知識。

  巴清雄指出,魯凱族霧台部落的男性相當有才,包括蓋房子、種田等較耗費勞力的事物,他們都必須參與。農閒非颱風季節時,男性也要進入山林環境觀察植物、動物及耕地等,長期下來,累積相當豐富的生態知識。

  兩名魯凱獵人示範在沒有近代工具輔助下,應用周遭材料當生活工具,例如因著石頭的質地和形狀的差異,有的適合應用在敲擊,有的能固定彎弓基座或設置陷阱等,樹枝也能巧妙被運用成為勾拉東西時的幫手,就地取材相當環保。

  在實際操作設置陷阱的過程中,學生也體悟到細微的偽裝技巧、力量的控制、動物路徑的辨識及彎弓的韌度選擇等原民的應用智慧。

  副教授于欽平說,透過魯凱獵人的解說,學生學習到如何轉化自然的環境資源,成為得心應手的打獵或是生活工具,並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其中內涵等科學知識。參與的學生們在體驗中驚呼,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技巧,其中竟蘊含了如此高深的科學智慧。

  在狩獵的教學體驗中,學生也學習到魯凱族自然永續與相互扶助的文化與精神,例如對山林的敬畏與感謝、豐盛狩獵後會呼叫族人一起上山協助扛獵物、狩獵的成果也會與族人共享等,更加深刻認識魯凱文化。

  巴清雄指出,民族植物的認識與應用對學生來說特別新鮮,植物除了能應用在設置陷阱,魯凱族女性在任何場域,像是居家、耕地及參與其他活動等,也必須配戴植物頭飾。植物頭飾功能十分多樣化,例如蕨類植物、甘藷莖葉及澤蘭可用來遮陽;會散發出清香氣味的,如黃連木嫩葉、楓香嫩葉及澤蘭可製成額飾。野桐葉子可用來防曬,山芙蓉的樹皮纖維則可用來製作衣服與綁物品材料。

向獵人學習!中山大學師生進山林探索原民生活智慧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王昭月、王慧瑛/高雄即時報導 2021/04/12】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