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臨百年大旱,如何將水有效利用很重要,環保署與國內多所大學合作,研發新興廢水處理技術,可有效處理洗車場、高科技產業排放的汙染廢水,不僅讓水質乾淨再利用,甚至還能從廢水裡回收原料,創造新的綠色循環。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吳盛忠表示,目前處理廢水多是添加藥劑淨化後排放,但卻造成二次汙染,環保署支持多所大學,協助中小型產業在重金屬、氨氮、染整、洗車及醫院等廢水處理的技術研發,有相當成效,能讓洗車業者、高科技業者的有效廢水淨化後不需排放,可回收再利用,讓廢水變黃金。
輔英科技大學研究暨產學發展處研發長賴進興表示,製造手機等高科技產業的電鍍技術,需使用原料氯化銨,產生的高濃度氨氮廢水即使處理後排放,也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團隊一改過去在廢水裡加氯淨化的方式,改為利用氣提技術,將氨氮物質提出後回收,不僅可重新製成固體的氯化銨原料,還可去除廢水中99%的氨氮,讓廢水後續處理更簡單。賴進興說,這套技術不僅讓原料回收、廢水重新利用,還能省下3分之2的設置成本、2分之1的處理成本,每月回收的氯化銨,還能讓工廠省下數十萬元的藥劑使用費,對中小型企業幫助很大。
目前洗車業者多數使用沉澱加活性處理技術進行廢水淨化,但是設備成本高、設施又占空間,明志科技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利用旋風過濾方式搭配特殊濾材,並結合高效浮除技術設計成「垂直式浮除塔」處理及回收洗車廢水,不僅大幅節省設置空間,更可回收八成的廢水,水情緊繃的情況下,能高效率回收,應付所需。
研發新興處理技術 多所大學讓廢水成金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曾鈺羢/臺北報導 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