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寒輔 花崗國中舉辦科學營

  花蓮市花崗國中舉辦「科技教育寒假創意科學營」,五天的營隊課程,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臺東大學等專業師資,提供物理、化學、能源等知識,並透過分組實作、創意比賽等方式,讓學生相互觀摩交流,提升對科學的興趣。

  以提升學生對科學興趣為目標的花崗國中科學營,呼應新課綱精神,這次大幅調整了課程進行的方式,尤其在實作方面,幾乎是「只給原料」,從材料預備開始,就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花崗國中校長李恩銘表示,完全由學生動手操作,的確會增加許多「變因」,無論是學生自己操作時的錯誤,或是對原理的理解程度,都會讓實驗結果有所改變,他坦言,如此一來,結果可能不如預期,但這正是讓學生觀察、比較、體驗、學習的好機會。

  科學營五天的課程,以具有趣味性、操作效果明顯、器材易於取得、蘊含科學概念或科學原理的科學活動為主,再結合環境與能源議題討論、實驗操作科學過程及戶外學習體驗等,建構學生科學概念,希望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進而願意深入研究與理解。

不一樣的寒輔 花崗國中舉辦科學營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1/27】

走進大自然 花蓮資優師生前進大山大海

  提供資優學生更多元的學習機會,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特別舉辦為期三天的「區域性資優方案課程」,30名花蓮縣資優學生與教師前往海岸山脈、有機農場等,觀察動植物與自然地形,從大自然中體驗生命的價值。

  三天的區域性資優方案課程,第一天課程注重學生對植物的觀察,在農場和社區中發現各類型植物的特質,尋覓各種植物的結構,並探討植物對人類的幫助與可能的危害;第二天課程進行野地動物觀察,透過夜間觀察尋找動物、聆聽山林的聲音,讓學生接觸自然的物種,體驗生命的價值;第三天課程則前往海岸山脈地質探勘,自主觀察並歸納本縣沿海長達數億年演化至今的岩石與地形種類,讓學生更貼近成長的環境,進而愛上環境,保護環境。

  宜昌國中古同學表示,夜觀動物時,原本感覺不到動物的存在,在老師引導後,才發現原來動物一直都在,讓他恍然大悟,原來,生命就時刻存在於身邊。

  花蓮縣政府特殊教育輔導團資優類輔導委員廖美菊老師指出,資賦優異學生除了知識的學習,人文、感知方面也不可缺少,花蓮的資優教育,可以更多元規劃與發展,這次的活動不僅是這三天的呈現,更有所有參與教師過去一年的準備,希望從活動中,給予學生更多元且全面的學習經驗。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表示,花蓮縣經鑑定通過的資優學生,國小部分可安置於中正國小與宜昌國小,提供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服務,國風國中可提供學術性向語文資優資源班服務,自強國中則可提供學術性向數理資優資源班服務,此外,教育處也補助未設班學校,申請校本資優方案與區域資優方案,讓各類資優班型多元發展。

走進大自然 花蓮資優師生前進大山大海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1/27】

新北海洋教育推手獎 北海岸海洋市級課程備受讚賞

  新北市教育局研發以學生為主的素養導向「海洋教育市級課程」,讓海洋知識和生活連結,在109年海洋教育推手獎中獲得地方政府獎,另外三芝國中及野柳國小皆強化學生親海經驗,培養學生對於海洋的興趣、認識與關懷,分別獲得課程教學團隊獎與個人獎。

  三芝國中透過海洋教育市級課程帶學生進一步認識海洋,校長黃中良表示,101年時就開始推動以校本課程為中心的海洋教育系列活動,像是這一次就推出大屯山北的鄰海教事計畫,積極把在地特色跟文化融合,讓各個學校都能了解,三芝國中一直都在推動海洋教育,且學校鄰近海邊,平常就會帶孩子去海邊進行闖關與淨灘活動,這些都是三芝國中日常生活,因此在海洋教育課程推動上,很感謝校內老師們大力協助。

  黃中良校長說,學校在海洋教育上還有融入藝術領域的課程,跟三芝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合作,邀請專業的老師到校指導並製作關於海洋的偶戲,像是海龍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水晶宮等等,另外也會搭配時事或反毒宣導活動,編寫各種有趣的劇本,並且讓孩子實際表演給全校師生看,等於是把各種活動做結合,同時也宣傳教育部的重要政策。

  獲得個人獎項的野柳國小校長張錦霞說,野柳國小是教育部選定的海洋教育基地,也打造成各校可以來遊學探索體驗的海洋教室,因此協同老師喊出「海洋教育333」,第一個3是希望推動在地話、生活化與國際化的海洋教育,希望小朋友可以親近海洋,在海洋教育情境中體驗探索;第二個3是在課程設計上配合海洋素養、海洋教育白皮書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第三個3是希望在海洋教育的推動上,落實減塑、食魚教育與守護海洋,重視環境倫理,讓海洋永續發展。

  張錦霞校長說,野柳國小在推動海洋教育時,希望小朋友能結合108課綱中的生活實踐,因此每年都會舉辦獨木舟活動,主要是可以行銷推廣海洋教育,甚至親自下海跟小朋友一起划獨木舟,更能體會在過程中,感受到海洋的有感溫度。另外在復育上,還可以觀察到軟絲復育的成果,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實踐上,對家鄉能夠盡棉薄之力的部分。

  至於教育局工環科以「生活海洋、海好有你 better ocean better life」為目標,特別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14項目標「海洋生態」,用整整一年的時間編輯「海洋教育市級課程」共18套教案,希望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讓不同地區的學生願意去認識海洋、關心海洋、守護海洋,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

新北海洋教育推手獎 北海岸海洋市級課程備受讚賞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1/27】

和僑生提早過年 屏科大舉辦僑生專場春節餐會

  今年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僑生們暫時只能待在臺灣渡過寒假及新年,因此,屏科大特別舉行「僑生專場」春節餐會暨歌唱比賽。今年將近120位同學報名參加。

  今年同樣也規劃Mr. Red 與Ms. Red選拔,由水產養殖系余偉盛同學、餐旅管理系陳雪妮同學拿下寶座。戴昌賢校長表示,今年能與老師及身旁的好朋友一起度過年節,相信未來會是同學在屏科大最深刻及最難忘的回憶。

和僑生提早過年 屏科大舉辦僑生專場春節餐會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2021/01/27】

甲中美工師生協助活化石頭公園 化腐朽為神奇

  台中市立大甲高中美工科師生團隊用五天的時間,在外埔區石頭公園舉辦「產學合作食農教育」,由於有去年承辦的經驗,致師生能把握與業界和社區合作無間,參與石頭公園活化再造的小小工程,讓美工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實務經驗。校長蕭建華表示,新課綱強調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藉由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外埔區的石頭公園曾經是甲安埔地區盛極一時的遊樂場,環境優美,盡是田園風光,後因故成為廢墟,由於公園的負責人葉石頭有活化公園的念頭,找來甲中校友,婚紗攝影師蘇耿紹擔任工程總監,因蘇平時與母校多所聯結,因此提供在校學弟妹實作的機會,邀請於寒假中到石頭公園的園區中一起投入活化園區、創新園區的工作。

  美工科二年級八位學生在實習組長黃維靜組長和科主任林秋萍老師的帶領下,二十五日起五天在園區實習,學生們第一天工作,跟著學長學習補土仿磚牆的習作,今天則是要學習上色彩繪。學生莊侑展說:這樣的學習是書本上學不到的,邊做邊學真棒!

  園區內活化之後,增加有很多打卡的亮點,也是網美必到的景點。黃維靜組長說學生參與實作有幾個功效,他們未來也會在校內把閒置的場地活化成一個美麗的校區,另外可建置為學習歷程的一部分,最後將以實作的過程和成果,報名參加教育部辦的設計群專題製作比賽。

甲中美工師生協助活化石頭公園 化腐朽為神奇
來源:【yahoo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台灣好新聞 2021/01/27】

運用專業回饋社會 交大資工系學生回應高齡議題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人口都將是中高齡者。交通大學服務學習中心、資工系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誠馨照顧協會合作,共同開發長照衛教資訊網,透過分析使用者需求、規劃網站內容,了解台灣長照政策與資源,以及未來照顧家中長輩會面臨的問題。

  人口高齡化造成長照、居家照護、居家安寧的需求人數與日俱增,長輩扶養人力嚴重不足,且因家庭功能逐漸式微,更增加了個人照顧長輩的重擔,進而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因此所有20至30歲的年輕人更需要正視。

  修課學生張嘉誠表示,動手設計長照衛教資訊網前,會先了解服務所蘊含的精神,因此在課程中不只學到如何架設網站,更藉由醫護及長照從業人員的分享,認識失智症照護的各個面向,非常有意義。

  學生游承翰分享,當初以為服務內容是到長照機構陪伴長輩,但後來才知道是幫忙建置網站增加曝光度,使大眾更關注長照議題。他認為長照已是全世界不可忽視的議題,能多一份關心就是多一份助力。學生林鴻廷也補充,藉由課程,他更加了解長照2.0推行狀況,以後如果身邊的人有需要,就能提供協助。

  年輕人越早認識這個議題,越能及早準備,學校與長照機構合作即是學子們絕佳的學習場域。師生同時藉由這項服務走出校園,參與新竹縣的長照發展,深化大學與社會的連結。除長照領域外,交大也協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推廣安寧療護資訊,未來將繼續帶領學生運用專業知能服務社會。

運用專業回饋社會 交大資工系學生回應高齡議題
來源:【yahoo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台灣好新聞 2021/01/27】

南市議會首創主管開課 學生們獲益良多

  臺南市議會自民國102年起加入成為「公私立國民中學校外服務學習機構」,在每年寒、暑假皆推動學校學生服務學習。往年皆是在學生報到後,分至各組室處理簡單的文書作業。今年郭信良議長首創由議會各主管每日輪流開課,自訂主題與學生們分享經驗,學生們都說獲益良多。

  市議長郭信良指出,為了不過度佔用主管們辦公時間,每位主管每期只需授課1次,每堂課至多15分鐘。雖然時間不長,每位主管備課全不含糊,不僅自印教材,甚至還帶教具與學生互動。譬如總務組林河松主任27日以「用電安全與節能減碳」為題,就帶了延長線及吹風機當場示範,學生們都覺得有趣又實用,直說與在學校上課截然不同。

  議會秘書室表示,由於學生服務學習納入免試入學比序項目中,為了照顧到眾多學子的需求,南市議會早在102年就是校外服務學習的機構之一,每年寒、暑假都提供5天公共服務學習的機會,申請方式由市府教育局統一公告,屆時歡迎本市公私立國中生多加留意、踴躍報名。

南市議會首創主管開課 學生們獲益良多
來源:【yahoo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台灣好新聞 2021/01/27】

國小生快樂學機器人 北投國中AI機器人營隊 啟發學習樂趣

  北投國中與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合作於1/25、1/26兩天舉辦AI機器人STEAM營隊,帶領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機器人的組裝與應用。

  本次課程內容涵蓋機器人組裝、S形道路競賽、超音波的測距實驗、變數板的摩斯密碼、直線障礙挑戰賽、自己寫程式完成會唱歌的機器人等,透過遊戲化的活動,將AI教育向下扎根,並藉由動手操作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潛能。

  大屯國小蔡汶達同學表示,雖然以前在學校也曾操作過機器人,這次營隊讓我更快、更熟悉地完成機器人組裝,回到學校我就可以當老師課堂上的小幫手。

  曾參加校內機器人社團的國語實小曾可宇同學說,在社團中玩過至少5種的機器人,但就是沒有這次營隊的機器人。而且在營隊裡認識許多新朋友,也幫忙他們組裝機器人。

  北投國中表示,為了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透過國小機器人營隊讓小朋友對於程式設計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概念有更多的認識,並希望學生在學習程式設計做為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培養他們的運算思維、數理概念及邏輯概念,與AI做朋友,快樂學機器人。

國小生快樂學機器人 北投國中AI機器人營隊 啟發學習樂趣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1/27】

新北語文競賽特優數為全國第一 展現深耕語文教育成果

  新北市語文競賽代表隊參加109年全國語文競賽,獲得89面特優獎座,獲獎數為全國第一,今(27)天由市長侯友宜在市政會議中,親自表揚特優選手及指導老師的努力付出,展現出新北深耕語文教育的成果。教育局表示,新北語文培訓團隊成立30幾年,老師們傾囊相授、無私奉獻,透過實戰經驗分享、模擬和相互觀摩,增強選手信心,也讓學生在比賽中發光發熱。

  國語朗讀退休教師,同時也是本臺節目主持人岳志中老師,本身也曾是全國賽金牌選手,因此決定回饋所學,加入培訓團隊,服務至今已培訓多達200位選手。岳老師說,會針對學生自身條件跟特色,因材施教打造獨一無二的訓練菜單,「不希望訓練出來的學生都是我們的翻版」,老師只是把技巧與對文章的理解,傳授給他,真正的詮釋與表達,還是要靠選手自己努力。

  岳老師分享,這次培訓主要以古文文言文為主,選手條件不錯但古文對學生難度太高,要在短時間理解30篇古文實著不易,過程雖辛苦,但選手們十分認真,不只讀的懂,也讀的通,在比賽中也表現不錯,甚至深深愛上古文朗讀,只要在外頭看到碑文或是古文,他們就會忍不住「朗朗上口」,真正體會到文言文之美。

  這次獲得客家語字音字形項目特優為南山中學國中部阮楷倫同學,阮同學說,自己雖然是客家人,但不會講客家話,小學時被老師挖掘去上客語課,起初覺得很難、很多、寫不完,不過自己也找到了方法解決,每天花上1-2個小時慢慢練、慢慢寫,經過練習與集訓後,不僅有了興趣也提升了客語能力。

  阮楷倫同學的指導老師林文彩老師說,對於學生來說,接觸客家語字音字形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在教學現場中,從小學就有鄉土語言課,學生如果有來修習這堂課,教材內容就會放入「音標」,只要了解基本的英文,就可以很快地切入學習,若再加上本身也有母語環境,就可更快進入音標系統來學習,當然音標只是輔助,希望孩子藉由這樣的學習,可以更認識客家文化。

新北語文競賽特優數為全國第一 展現深耕語文教育成果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1/27】

助失智者安心生活 高市文府手繪散步地圖

  高雄市文府國小五年級學生黃昱瑩、黃晨晏、陳宇昕,在教師王永志、張恩振指導下,從社區原生植物園出發,實地訪查周遭環境與居民需求,並製作「失智患者安心散步地圖」及「蓮潭鐵馬漫遊趣」等手繪地圖。作品日前榮獲第十六屆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環境觀察暨手繪地圖能力測驗全國決賽國小組銀牌。

  黃晨晏說,繪製「失智患者安心散步地圖」後,自己更了解失智患者了。

  陳宇昕說,地圖繪製經過多次修正及現場探查,不僅藉此學會使用定位系統,計算比例、設計圖等,也對社區周邊事物有更多了解。

  黃昱瑩表示,過程中發現,平時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對失智患者來說可能充滿危險。

助失智者安心生活 高市文府手繪散步地圖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陳景清/高雄報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