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C荷蘭國際餐飲挑戰賽 龍華科大奪6金

  2020 NICC荷蘭國際餐飲挑戰賽成績揭曉,龍華科技大學奪下「觀光伴手禮設計」、「傳統調酒」、「咖啡調酒」及「咖啡拉花」組項目共6面金牌,觀光休閒系老師鍾涓涓指導PBL影視行銷專班學生陳玥蓁、陳怡欣及觀休系蔡勝芳同學,分別以「Aromatic Tea Set」茶葉禮盒及「Fragrant Aroma Taiwan」芳香精油組,在「觀光伴手禮設計」項目榮獲學生組2面金牌;「Aromatic Tea Set」茶葉禮盒,使用陶做為壺和杯的材質,從拉坏到盒裝一體成形,呈現雅致精品文化。「Fragrant Aroma Taiwan」則以梅花、茶葉及檜木作為擴香精油,擴香棒則以臺灣知名建築造型,如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台中國家歌劇院為設計元素,透過台灣獨特文化及味道,希望能將台灣價值如香味一樣擴散到全世界各個角落。
 
  另外,蔡勝芳以「LADY IN RED 」奪下調酒金牌;觀休系王金澤、黃柏崴,也在「咖啡調酒」組勇奪2金。「咖啡拉花」金牌則是有手次參賽的顏妤倢獲得。

  NICC荷蘭國際餐飲挑戰賽主辦單位為荷蘭美食交流協會。今年因疫情影響,首度採取線上參賽,計有來自荷蘭、澳洲、臺灣、緬甸、日本、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大陸、越南、印度、法國、美國等20國、535支隊伍參賽。

NICC荷蘭國際餐飲挑戰賽 龍華科大奪6金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曾鈺羢/臺北報導 2021/01/13】

金華國中全球金融戰略王競賽 從遊戲中培養策略思考、團隊互助

  為了讓金融理財教育能向下扎根,金華國中與『臺師大宏觀金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籌備處』合作,於校內成立金融教育社團,並在1月8日舉辦「全球金融戰略王GIVE ME 5微型競賽」,展現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實習老師吳姿穎表示,本次競賽是採用「全球金融戰略王」桌遊,學生兩兩一組,分組對戰。其中一方用選到的事件卡,像是新冠肺炎疫情、美國總統大選等,發動攻擊,另一方則在閱讀事件卡後去判斷對股票、債券、原物料、房地產及外匯等金融市場的影響,經由思考後壓上籌碼,如果決策正確將能得分,積分最高的隊伍可獲得2000元的獎金。

  微型競賽在90分鐘內共進行3回合,40位選手們要在短短1分鐘內做出決策,過程是相當激烈且緊張,這不但是檢視選手對金融知識的熟悉度,也是在考驗選手當機立斷的敏捷力。吳姿穎老師表示,透過本次競賽,學生除了能瞭解歷史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與關聯外,並在團隊合作中進行風險配置、戰略決策。

  平時就對理財投資有興趣的鄭弘年同學在本次競賽中獲得第三名的佳績,他認為「全球金融戰略王」是一個可以團隊互助的遊戲。在競賽的過程中除了要發揮平日累積的金融知識實力外,與夥伴溝通討論和戰略應用也是致勝關鍵。像是事件卡中的融資議題,他就有些搞不懂,也幸好隊友讀懂了融資概念,使得他們下對籌碼。而在和對手PK的過程中也是相當刺激,當對方發動事件卡攻擊時,就必須去評估對五大市場的影響性,區分出哪個金融工具會慘跌、哪個金融工具是利多,再應對籌碼的使用。

  金華國中透過微型競賽推廣金融教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金融知識與歷史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並培養宏觀格局、鍛鍊結構性思考,促使學生不但能勇於挑戰困難,也能以策略思考解決問題。未來也將持續鼓勵教師將金融課程融入在教學活動,讓學生具備金融素養,並能學以致用,進而關心國際情勢,促進對經濟生活的參與。

金華國中全球金融戰略王競賽 從遊戲中培養策略思考、團隊互助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1/13】

南山學子設計「微負壓滅菌空氣清淨系統」 獲實作競賽金牌

  教育部國教署日前舉辦「自造教育及創新科技創意實作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巧思,透過天馬行空的想像,透過實際動手做貼近生活,並團隊合作面對及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國中機電整合組由南山高中「微負壓滅菌空氣清淨系統」獲得金牌。

  機電整合組是結合資訊、機械、電機、電子等技術,設計可以實際應用或具備市場發展的作品,獲得國中組金牌為南山高中國中部團隊,其中謝奕宏同學表示,去年因為擔心疫情會造成國內負壓隔離病房不足的情形,因此設計出「微負壓滅菌空氣清淨系統」,這次競賽如同參與了一項產品完整的開發流程,從設計報告然後建模測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最後產出作品並加以改良,大家充分享受互相討論、分工合作的過程與樂趣,尤其每解決一個問題所帶來的更是成就感與激勵的動力。

  指導老師張傑武補充,這項作品是資訊專班的同學設計出來,雖然沒有達到負壓病房的標準,但也有類似滅菌的功效,因此叫做「微負壓」,可以在通風口加裝滅菌系統,室內就可以有循環的滅菌效果,保護外面進來的空氣是可以經過消毒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找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學生也都能提升團隊溝通、協調能力、創造力以及相關專業知識。
 
  國教署表示,「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邀請全國中小學生,將平日於科技領域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發揮於實作競賽之中,競賽分為「生活科技組」、「資訊科技認知組」、「機電整合組」,期待透過競賽的參與過程,能夠訓練學生培養創新思考的能力。

南山學子設計「微負壓滅菌空氣清淨系統」 獲實作競賽金牌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1/13】

我的校園野菜紀錄 臺東信義國小扎根阿美族野菜文化

  阿美族的野菜飲食文化中,蘊含豐厚的傳統智慧,但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野菜文化逐漸式微,位在臺東都歷部落的信義國小規劃野菜課程,帶領學童觀察、記錄部落及校園中常見的野菜,也向長輩請教料理方式,期盼從小扎根,延續珍貴的文化與記憶。

  信義國小校長廖允伶說,過去阿美族人採集與食用野菜的經驗,大多由家庭生活中傳承而來,然而隨著時代演變,想吃蔬菜只要到超商就買得到,年輕族人對於本土可食用野菜的辨識能力也逐漸遺失,「怎麼會把這麼重要的生活智慧給丟了?」

  山萵苣、山蘇、龍葵、紫背草……信義國小校園中就有10種以上的野菜,經由教師共備、發想出教學活動「我的校園野菜紀錄」,帶領五年級學生用平板拍攝記錄下校園中的野菜,並仔細觀察、描繪出野菜的特徵,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野菜的分布與習性。

  此外,課程也讓學生回家向長輩詢問野菜的煮法,發掘出不少Mamo(阿嬤)的獨門料理,學生說邱翔宇說:「Mamo最常種的野菜是地瓜葉,還會去撿蝸牛回來跟地瓜葉一起煮湯或拿來炒,有甜甜的味道,很好吃!」

  參與備課的老師謝松齡表示,過程中也許Mamo會和他們說說部落的故事,可以學習老人家的智慧,也在無形中增進祖孫間的互動與情感。

  本身是阿美族人,謝松齡說,期待未來課程若能持續深化,自低年級開始從認識、採集、紀錄到烹煮,規劃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小朋友以後即便不去吃野菜,但他會知道那就是野菜,不再是只有血統,沒有傳統。」

  廖允伶表示,在部落長大的孩子,不能只是學到去超市挑兩三樣菜,必須要學會部落的智慧與技能,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發現這些「寶物」,而野菜不需要噴農藥就能在逆境中求生,孩子也能學習這樣的精神,也是課程中強調的,向植物學習的能力。

我的校園野菜紀錄 臺東信義國小扎根阿美族野菜文化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睿鵬/臺東報導 2021/01/13】

新住民子女呂彤 希望入學上台大

  台灣大學希望入學已在去年12月24日放榜,基隆女中的越南新住民學生、低收入家庭的呂彤錄取台大物理治療學系,基隆女中校長陳明印昨天頒發1萬元獎學金;當年國中教育會考拿到22.6分的呂彤,就近選讀基隆女中,努力讀書來翻轉人生,她希望靠著物理治療的專業,守護家人與國人的健康。

  呂彤的父親因為身體不好,沒有固定工作,家中經濟全靠新移民的媽媽在夜市辛苦工作,她與雙胞胎的姊姊就讀基隆女中,家中經濟雖不寬裕,但一家人感情融洽。

  陳明印說,呂彤認真讀書且乖巧懂事,她深知要脫離困境,更要奮發努力,靠教育才能翻身,沒錢補習的她憑藉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努力將成績維持在全校的前3%,奮發上進、非常不易。

新住民子女呂彤 希望入學上台大
來源:【自由新聞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 2021/01/12】

AI稻草人 守護農田不傷鳥

  早年的鄉村,農夫常為了驅逐麻雀等不速之客而以稻草編成稻草人來製造威嚇鳥群的作用,但久了也就容易失去效用。有鑑於此,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師生團隊,運用人工智慧與互聯網科技,集思廣益研發出科技稻草人般的「 AIoT智慧農業─禽鳥驅離系統」,不僅不用擔心會傷害到鳥兒,還能發出讓禽鳥不喜歡的超音波,讓牠們自動退避三舍。

  資工系主任陳啟彰表示,系統的靈感來自系上教師廖冠雄及學生們,他們發現農民常受禽鳥上門偷吃米糧的困擾。因此團隊利用感測器、攝影機、超音波儀器,並結合太陽能蓄電池設計出可藉日光發電並自動控制的「禽鳥智慧驅離系統」。

  此系統透過AI人工智慧科技來感測與辨識農田裡飛來的群鳥,再將訊息透過IoT互聯網進行接收與傳送,接著系統就會自動發射超音波、製造鳥類不喜歡的聲音,達到不傷害禽鳥又可驅離禽鳥的效果。

AI稻草人 守護農田不傷鳥
來源:【人間福報 記者羅智華/綜合報導 2021/01/12】

骨牌微課程 玩出火山噴發

  不少人都有看過或玩過骨牌,但可能不知道裡頭其實蘊藏巧妙的科學原理,為培養學生動手實作能力,花蓮女中教師團隊開設「科學創意骨牌」微課程,引導學生將化學、物理融進骨牌設計,有學生利用雙氧水、碘化鉀等物質製造出宛如火山噴發般的化學反應,令人看了大呼好玩又有趣。

  授課老師陳玉時表示,這門課是教導學生藉由骨牌進行創新發想,並聯想出可結合科學原理的實驗機關作為設計關卡,藉此添增課程的趣味性,透過老師的教學與引導,讓人看見學生天馬行空的蓬勃創作力,常常讓人眼睛一亮,例如有學生運用化學原理,將雙氧水加上碘化鉀與沙拉脫等加進骨牌設計關卡中,當骨牌推到這裡會製造出有如噴發火山般的泡沫反應。

  陳玉時表示,教師團隊希望透過設計骨牌關卡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新課綱動手實作的教育意涵;排列骨牌的過程還能訓練學生耐心與毅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骨牌微課程 玩出火山噴發
來源:【人間福報 記者羅智華/花蓮報導 2021/01/12】

北市永建培育珍稀原生種 植物方舟啟航

  位在臺北市永建國小的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日前與臺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合作,舉辦「植物方舟啟航——栽植珍稀原生植物」活動,帶師生認識稀有的臺灣原生植物,並透過種植活動學習植物照顧方法,也讓永建國小成為校園育種中心。

  環教中心表示,原生植物是指自然狀況下,生存在特定生態環境中的植物,這些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地質、水文和氣候,譬如可食用的仙草、染布用的臺灣馬藍等。然而,原生植物因環境威脅正逐漸減少,這次邀請臺北植物園長范素瑋介紹珍稀原生種植物,也帶大家栽種臺灣大豆等,以實際行動認識原生植物。

  學生周承昊說,他種的石碇佛甲草是瀕臨絕種的植物,希望植物可以在他們照顧下長大。

  學生高孝昇表示,希望以後不要再有砍伐森林、濫用紙張的事情發生,他會和同學一起除草、澆水,守護這些珍貴的原生植物。

北市永建培育珍稀原生種 植物方舟啟航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阮筱琪/臺北報導 2021/01/13】

彰縣萬合手作飾品 把果實變貓咪

  彰化縣萬合國小藝術深耕計畫,帶學生嘗試陶藝手作等生活美學,日前生態教師吳子明運用校園中常見的瓊崖海棠,教導學生做貓咪飾品。瓊崖海棠果實製成的貓咪飾品,臉蛋圓滾滾的,相當討喜。

  校長陳金鍠表示,學校申請藝術深耕計畫,引進陶藝教學、生活美學等相關課程,這學期更有生態教師帶領學生運用植物創作。

  吳子明說,這次他教學生運用鋁線與果實創作可愛的貓咪,果然吸引學生目光。

  學生陳巧歆表示,她們先幫瓊崖海棠鑽洞,過程緊張又害怕,接著再用鋁線繞出貓咪的脖子和四肢,並按照自己的喜好,創作貓咪的動作,可愛極了;她要將飾品放在桌上,陪自己讀書。

彰縣萬合手作飾品 把果實變貓咪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彰化報導 2021/01/13】

高市大同跨國直播 認識印尼文化與偶戲

  高雄市新興區大同國小學生日前透過「達學堂」平臺,與印尼雅加達臺灣學校的學生直播共學,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偶』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以對話、偶戲方式交流,並探究臺印兩國的春節文化差異。校長陳詠禎說,該校藝文教師規畫一系列課程,引導低年級學生設計紙影偶;雅加達學生則秀出自己製作的印尼影偶。

  學生鄭又熙表示,這次活動不但認識了新朋友,還學到異國文化,例如每年春節最期待收到的「紅包」,印尼用的竟然是「綠包」。

  學生林子泰說,第一次體驗直播,除了認識印尼春節的習俗外,也看到不一樣的戲偶,更學到印尼的生活用語及禮儀。

  雅加達學生張又升說,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已經很久沒有到學校上課,都沒機會見到同學。這次從直播平臺認識臺灣的同學,還學到臺灣的十二生肖,真是特別又有趣。

高市大同跨國直播 認識印尼文化與偶戲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陳景清/高雄報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