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109下_國中社會二年級_備課地理篇_關鍵字勘誤(2021/04/07)

回數/課數/單元:第一篇 第3章 東南亞

頁數:118

行數:1中南半島

 

原始資料(文字/圖):

1中南半島

 南洋群島可分為菲律賓群島與東印度群島。這些島嶼地形破碎,大部分地區河川短小、平原狹小,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的一部分,多火山與地震。

 此區島嶼形成的類型,大多為大陸島(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與火山島(印尼、菲律賓)。

 

更正資料(文字/圖):

1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的山脈延續中國滇西縱谷區,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河川大多南流,河口三角洲為精華區。

 地質構造為歐亞陸塊向南延伸,沉降入海形成半島,地形具過渡性的特徵,由北部中國的大陸地形,逐漸到中南的半島地形,漸變成南洋群島地勢。

 

勘誤內容說明:誤植

平溪附幼分享旅遊大書 一步一腳探索百年山城

  新北市平溪國小附設幼兒園日前舉辦「每一站都好玩,旅遊大書」主題活動,幼童們拿著自己繪製的「旅遊大書」,分別在平溪銀髮俱樂部、平溪老街十字路口、十分老街、菁桐老街、菁桐車站前分享旅遊大書,讓孩子們的學習領域不再侷限於教室,也讓美感教育的幼小種子在社區深耕茁壯。

  平溪附幼的老師們,日前帶領幼生們將主題課程學習共同辛苦完成的旅遊大書,發表給社區的叔叔阿姨一起欣賞,並介紹自己的家鄉給更多人認識,及宣導愛護美麗的家鄉,也教孩子們用閩南語唱出「一條鐵路二條溪,三ㄟ庄頭四條街、五路人馬攏到齊,覓找君雅小妹妹,六間店面七佇家,八仙洞府神仙地,平安鐘聲敲九響,十字路口好事多」這首屬於平溪的歌謠。

  園主任蔡耑倫說,透過在車站分享旅遊大書以及歌謠的方式,能培養孩子表達能力與自信心,達到這次在地化課程之核心目標。校長鄭益堯表示,平溪附幼的幼童們不僅走入社區分享藝術創作,更搭上支支叫鐵道時光機,一同探索菁桐、平溪站、嶺腳、望古、十分、大華、三貂嶺等車站秘密,讓孩子們聽著鐵軌聲、穿過煤礦坑,一起發現平溪山城的風華。

  幼生陶芷萱表示,我們搭火車去很多地方,好好玩哦,用我們一起完成的旅遊大書可以跟大家介紹平溪好玩的地方。幼生闕羽芯表示,歡迎大家來平溪玩,肚子餓了,老街還有有好吃的香腸、雞排、古早味芋圓與花生捲冰淇淋,不過,也要記得把垃圾丟垃圾桶,一起守護平溪之美!

平溪附幼分享旅遊大書 一步一腳探索百年山城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4/07】

北市明湖收購地瓜 分送千名師生

  臺北市明湖國小在實業家郭家寶與學校家長會榮譽會長吳政鴻、家長會長沈志勳協助下,收購雲林縣水林鄉有機地瓜農栽種的地瓜八千多臺斤,昨天由二十多名家長志工分裝,發送給全校近兩千多名師生。明湖國小校長郭添財表示,這是把感恩、奉獻、付出的實際行動,當作兒童節禮物送給學生。

  學生對地瓜料理都不陌生,李采倢、陳宥竹、莊沁衡、葉家鈞、施芊語、鍾東序、彭禹童、蔣采霓、邱煥騰、杜振旭都說,學校的營養午餐出現過「地瓜飯」,地瓜佐飯,香甜好吃。地瓜能做的料理很多,像地瓜稀飯、烤地瓜、地瓜球都很常見,炸地瓜條則最受大家歡迎。學生表示,這次拿到好吃的地瓜,還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心裡很開心,回家後可以把地瓜交給家人料理,也可以拿去種,日後摘採地瓜葉享用。

北市明湖收購地瓜 分送千名師生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阮筱琪/臺北報導 2021/04/07】

彰縣新生新圖書館啟用 發表家鄉繪本

  彰化縣積極推廣閱讀,二林鎮偏遠的新生國小舊圖書館已經多年未整修,採光與空間規畫都不利學生閱讀,圖書館獲得縣府補助一百九十萬元進行改造,終於在昨天落成啟用。因為新生國小校園仍保有傳統的大象滑梯,校方就用象的意象,將全新的圖書館命名為「福象愛閱圖書館」。

  學生林益祥說,在新圖書館可以安心又安靜的閱讀,也可以在裡面休息,是一個舒服又美麗的環境。

  學生陳思妤說,新的圖書館很漂亮,還可以吹冷氣,很開心畢業前能夠在新圖書館看書。

  企業家楊儒勳昨天捐贈一百個「巧智球」給新生、興華、育德及民靖國小學生,期盼學生在動手做中啟發智慧,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此外,新生國小昨天也發表用中、閩、英語創作的繪本《蕎見希望.麥向新生》,希望透過繪本帶領學生走讀二林,認識家鄉。

彰縣新生新圖書館啟用 發表家鄉繪本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彰化報導 2021/04/07】

與作家面對面 屏縣學生學習找靈感

  屏東縣教育處為開啟偏鄉兒童文學想像力大門,半年多前策畫「偏鄉閱讀童樂會」,邀請王文華、林偉雄、陳維霖、亞平、周淑琴、李明珊、林秀穗七名兒童文學作家下鄉,與學生面對面分享找尋靈感及寫作歷程。昨天在東海國小和塭子國小啟動第一場媒合約會,看到國語課本裡的作家出現在眼前,學生直呼好新鮮。

  東海國小校長施秀玉指出,第一次有課本作家到校,師生相當興奮的設計歡迎海報,教師也借了陳維霖的書與學生共讀,讓學生了解他有哪些創作、喜好和得獎作品,再請學生編撰成小書,並製作心智圖,繪製苦楝花和新詩創作。

  東海國小學生余建豪說,陳維霖喜歡從爬山過程找尋靈感和寫作素材,讓他明白作家如何藉由興趣塑造文章風格。學生黃婷瑜說,原本以為作家的模樣都很文青,但陳維霖陽光愛運動,還帶大家彩繪漸層樹,十分有趣。她說:「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課本裡的作家,要把簽名收藏當紀念。」

  塭子國小學生謝融澤指出,要成為作家,原來需要做很多功課,不但創作前要蒐集很多資料,還要加上想像力才會與眾不同。學生張可欣說,作家帶來自繪的手稿,小海龜栩栩如生的模樣讓人印象深刻。

與作家面對面 屏縣學生學習找靈感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莊舒仲/屏東報導 2021/04/07】

樹科大『什麼樣的大人』畢業展 學生創作充滿想像力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畢業季節,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準畢業生以『什麼樣的大人』為題,推出19組包括平面、包裝以及多媒體設計作品,4月7號開始,一連五天在學校舉行畢業展;接下來將再轉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以及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

  展現四年所學,高雄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準畢業生畢業作品亮相,這屆畢業生以『什麼樣的大人/WHAT KIND OF ADULT』為題,以「時間不曾停歇,追尋理想,勇敢去闖,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為發想,推出19組包括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以及多媒體設計作品,每一組的創作都看得到學生的想法與用心。

  校長陳清燿看過學生的作品之後相當肯定「這個系每年在紅點、在if獎,都是幾乎奪冠,雖然是私立科大,在教育部的技職之光裡頭,大概全國是排名第2。」

  去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也因此,學生的創作有好幾件都從是疫情發想而來,此外,『環保議題』也是學生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來台唸書的馬來西亞僑生黃順杰跟五位同學共同創作的《逆光-後疫情時代》,透過影片和音樂,來表現疫情之後人類如何重新開始「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希望我們可以放下所有的一切仇恨,一些私慾,給世界帶來美好的地方。」

  19組精彩的作品4月7號到11號在樹德科大校內展出之後,4月30號到5月9號將轉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4倉庫高雄青春設計節,5月14號到17號移師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

樹科大『什麼樣的大人』畢業展 學生創作充滿想像力
來源:【yahoo 記者溫蘭魁/連線報導/中廣中國廣播公司 2021/04/06】

永春國小國際英語日活動 外師Tiffany為學生彩繪鼓勵開口說英語

  臺北市永春國小將兒童節活動結合國際英語日,透過一系列的藝術饗宴,以生活化、趣味化為融入方式,鼓勵學生勇敢開口說英語。

  在4月1日「Let’s Talk in English」國際英語日活動中,學校安排了學生的吉他自彈自唱、直笛吹奏、英語歌唱等內容,外籍教師Tiffany也為學生進行「face painting」的彩繪活動,讓學生開口用英語對談。另外,學校退休的吳佳俊主任表演薩克斯風,以及樂齡學堂的陶笛演出,為全校師生帶來美妙的樂音。

  永春國小表示,本次活動為學生營造雙語學習情境,學校行政人員和教師也以身作則,在活動進行中儘可能使用英語作為公共語言和教學語言,讓學生適時運用英語交談。在下課時間也播放西洋歌曲和英語廣播節目,讓國際英語日活動更加活潑多元。今年首次邀請外藉老師的共同參與,也讓國際英語日產生跨文化的交流互動。

永春國小國際英語日活動 外師Tiffany為學生彩繪鼓勵開口說英語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4/06】

新北學子跟局長有約 友善心校園由學生自主發起

  新北市學子自主推動友善校園,南強工商學生日前跟教育局長提出專訪邀約,以友善校園多面向主題討論各種學生行為議題。而局長張明文以自身經驗提供學子們倘遭遇校園霸凌、藥物濫用及不當暴力事件時的處理方式及態度,活動全程均由學生自主規劃及拍攝,充分展現以實際行動營造友善校園的創意思維。

  訪談以輕鬆、幽默有趣的互動方式進行,藉由學生提問議題呼籲校園內應充滿愛與關懷,不讓霸凌、毒品、暴力進入校園;另也強調看到霸凌事件時應挺身而出,發現毒品或暴力事件及時反映,以營造友善和諧幸福的校園環境。參與學生黃馨平表示,從確認擔任專訪主持人,即開始策劃活動細節與撰擬問題,其間多次排練深怕無法勝任,但互動之後發現,局長具親和力而且風趣,在訪問的過程增長知識,活動非常有意義也受益良多。

  執行拍攝工作的學生康涵喻也說,自己具有許多影片拍攝經驗,但這次活動卻格外緊張。為了呈現最完美畫面,先前準備及當天拍攝工作都投入相當的心力,雖然很辛苦但整個過程卻是收獲滿滿,也很感謝教育局提供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不僅拓展個人視野,日後也更有自信完成每一項任務。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學生是校園的主體,因此預防偏差行為的教育輔導策略及推動「學子為本」的友善校園理念是新北教育的重要工作。未來除持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校園事務,更期許學生自治團體籌劃豐富多元有趣的各類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友善校園的重視,讓所有人都能盡一己之力守護他人也保護自已,提供學子們健康茁壯快樂的校園,共同塑造和諧友善的學習環境。

新北學子跟局長有約 友善心校園由學生自主發起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4/06】

金美附幼插秧季 最美的土地邂逅

  金美國小近年來致力於在地課程,其中附幼年度盛事「插秧季」開跑了,每年幼兒園的師生在菜園裡種下種類豐富的作物,從種植、照顧、收成到料理已經成為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老師們將教學活動透過有計劃性的安排,貫徹從土地到餐桌的農人堅持,順應節氣的農事,讓孩子與家鄉土地進行兼具深度和溫度的對話。

  金美附幼主任張馨仁表示,邁入第六年的插秧季,有了更周全的計畫,推出「你農我農初體驗」依不同年齡設計插秧練習,成為正式下田的前導活動,幼幼班孩子在沙坑裡練習將竹筷子直插在沙中,僅需建立嘗試的意願便完成任務;中小班孩子利用毽子當秧苗,練習以倒退走熟悉插秧姿勢;而最有經驗的中大班孩子,以湯匙當秧苗在沙坑裡進行插秧練習,身體姿勢和秧苗的直立度和整齊度便是中大年段孩子需要達到的目標。透過實際插秧前的練習活動,不僅協助孩子建立基本的插秧技巧,也提升了孩子的插秧意願。

  張主任說,有了前導的經驗後,孩子們先認識秧苗的生長,進而分秧苗、踩田水,都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心理準備,也知道真的要下去插秧了。到了正式的插秧,邀請親子一同參與,一個孩子搭配一位大人,目的有二,一是讓孩子對於難行走的水田,有熟悉的家人陪同之下能勇於體驗。二是創造親子互動的經驗,建立共同完成任務的美好記憶。這樣的土地回憶,希望的是孩子與家人一同共有共享的。

  透過一系列春耕插秧樂的體驗活動,培養孩子們嘗試與挑戰的勇氣,也練習保持身體協調、平衡的技巧,並從中瞭解到務農的辛勞以及每天吃的米飯是如此得來不易,進而養成珍惜和不浪費食物的美德。另外因為是以親子插秧的方式,創造孩子與家人共同完成任務的經驗,插秧過程與家人的相互配合和合作,正是練習與他人互動的良好機會。

  張主任分享在孩子們插完秧後,不僅會讓孩子以口語的方式表達,也會讓孩子用繪圖寫生的方式來記錄對插秧的一切感受。有個孩子說道下田的土濕濕黏黏的,踩起來鋪機鋪機的,也有另一位大班孩子說道,以前都不敢下田,今天原本不想下去的,但是下去之後就不想起來了!簡單又真實的一段分享道盡孩子對於插秧活動的熱愛。

金美附幼插秧季 最美的土地邂逅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4/06】

關心海洋生態推動食魚教育 小學生研究魩仔魚

  花蓮縣立宜昌國小紀宥安、鄭恩哲以及陳語謙三位同學,走訪漁會、漁港及學術研究室,並實際觀察市售魩仔魚,以「『魩』可奈何的一生~魩鱙漁業捕撈與食用之調查研究」,獲得第十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優選。

  魩仔魚到底是單一魚種,還是多種魚的幼苗?三個六年級的小朋友想要知道答案,開始做起了研究。紀宥安說,魩仔魚主要是鯷科和鯡科的魚種,他們從市場買來魩仔魚,想要分類觀察,卻發現,肉眼真的很難分辨,再加上搜集到的資訊,讓他們越來越不確定,自己吃的到底是單一魚種?還是因為一時口腹之慾,吃下了不小心被捕撈到的魚幼苗?

  陳語謙說,他們的研究,凸顯出臺灣民眾吃魚,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什麼魚。他說,如果消費者只是一昧地要「吃」,那就很有可能成為過度捕撈、造成魚類大幅減少的兇手。因此,他們的研究,希望能帶給民眾「食魚教育」,讓大家在吃魚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吃的魚是怎麼來的?會不會傷害海洋永續?

  鄭恩哲也說,一般民眾吃魩仔魚,大多是想要補充鈣質,但其實,一千多隻魩仔魚的鈣質,也才只有半塊豆腐的量,既然不確定魩仔魚是否包含魚幼苗,是不是改吃豆腐、牛奶等食物,同樣也可以補充營養。

  團隊指導老師林嘉琦、沈盈君表示,「魩仔魚」不僅是生態問題,也與漁民生計、消費習慣等有關,孩子們從研究中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事情,最後還能提出食魚教育的觀點,展現學生在研究中的成長。

關心海洋生態推動食魚教育 小學生研究魩仔魚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