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練習】113下_高中國文一年級_語文練習甲_內容勘誤(2024/02/26)

課次:第一課〈雨神眷顧的平原〉

頁數:第111頁解答篇

行數:左欄第21行

原始資料:5  (二)2.√  5.  6. 

更正資料:5  (二)1.  3.  4.  6.

 

課次:第一課〈雨神眷顧的平原〉

頁數:第111頁解答篇

行數:右欄倒數第3行

原始資料:9  1.琦君 2張愛玲 3.張曼娟

更正資料:9  1.琦君 2張愛玲 3.簡媜

 

課次:第四課〈臺灣古典詩文選〉

頁數:第32頁

行數:二、詞語小學堂 (一)詞語活用篇 第4題(教用版紅字解析)

原始資料:勤奮好學,對學問感到滿足的時候,耐心教導人而不知倦怠

更正資料:勤奮好學,對學問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耐心教導人而不知倦怠

 

課次:第四課〈臺灣古典詩文選〉

頁數:第115頁解答篇

行數:左欄倒數第7行

原始資料:4.勤奮好學,對學問感到滿足的時候,耐心教導人而不知倦怠。

更正資料:4.勤奮好學,對學問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耐心教導人而不知倦怠。

 

課次:第四課〈臺灣古典詩文選〉

頁數:第116頁解答篇

行數:右欄第5~7行

原始資料:丁、蔡旨禪受新思潮洗禮,是在霧峰林家擔任家庭教師期間。當時霧峰是日治時期新文化重鎮,得以有機會接觸新興思潮。

更正資料:丁、蔡旨禪是因為自身的經濟壓力,才有以教職自力更生的想法。

【文宣配套】114上_114學測精彩解析_社會考科_答案解析更正(2025 / 2 / 26)

依114.2.21大考中心公布114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非選擇題評分原則

第46題更正答案與解析。

頁數

題號

原為

更正為

P.52

第46題

左欄答案

適合的概念與解析

適合的概念與解析

媒體近用權有助於傳播重要的教育資訊

媒體再現影響人們的價值進而改變行為

P.52

第46題

右欄答案

抗議能促進自我實現的理由

(28字內)

抗議能促進自我實現的理由

(28字內)

使邊緣群體青年世代更有機會在媒體上行使表達意見之權利,使其觀點被媒體顧及,促進報導公正

 

使邊緣群體青年世代更有機會在媒體上看見邊緣群體科學家的角色楷模(看見自己群體的科學家),進而相信自己的科學才能

P.52

第46題

解析

所謂「媒體近用權」是指人民得依一定條件,要求媒體提供版面或時間,讓其能行使表達意見之權利,促進媒體報導或評論能確實公正,進而傳播重要且正確的資訊;而科學家甲所主張向媒體抗議要求更換成正確族群或性別的圖片之做法,是為了讓有科學才能的邊緣群體青年世代,更有機會在媒體上行使表達意見之權利,不會因媒體偏頗而懷疑自己、放棄科學才能,進而促進青年世代自我實現。

所謂「媒體再現」,是指媒體加工後的二度呈現,因各家媒體產製的內容不盡相同,使得媒體在資訊過濾與再現時,對於公共意見產生不同的影響,文中提及 AI 誤導人們以為白人男性才會成為科學家;而科學家甲的主張,是認為 AI的誤導致使媒體(二度呈現的內容)出現了偏頗的訊息,進而讓有科學才能的邊緣群體青年世代懷疑自己、放棄科學才能,因此向媒體抗議要求更換成正確族群或性別的圖片的做法,是為了讓有科學才能的青年世代,不會因媒體偏頗而懷疑自己、進而相信自己的科學才能(改變自身行為),促進青年世代自我實現。本題科學家甲的主張在於關注媒體再現可能造成的影響,而非強調媒體近用權的功能,因此第一項的關聯性較小。

 

【教專】113下_國小社會六年級_教專第一本_第53頁勘誤(2025/02/21)

頁數:第53頁
行數:想一想參考解答

原始資料:

更新資料:

勘誤內容說明:原參考解答誤植六上第一單元之內容,故再此更正為「智慧科技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環境風險並促進永續發展,讓農業變得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