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走進新課綱現場 國文課搞穿越、英文課遊世界

  108課綱主張的「素養」強調生活情境融入教學,課堂上應用地圖的頻率大增。地理教師指出,3C環境下,習慣圖像思考的學生變多,地圖能讓枯燥的等高線等線條變得立體,助理解也添趣味。另有國文教師將古詩地圖化,上演「穿越劇」探究詩人在哪裡寫作。英語教師運用免費地圖系統,帶學生看各國教室樣貌,教語言也教文化。

  地理是與地圖最相關的科目,近年升學考題也大量融入地圖,比如今年指考地理考了九題地理技術創新高,包含疫情下「口罩地圖」的判讀等生活題型,要求學生了解地理資訊系統使用方式。補教教師表示,此類題型是趨勢,看不懂地圖恐難拿高分。

  台北市萬芳高中退休地理教師、出過四本地圖教學書籍的廖振順說,他常將Google地圖融入課堂,因為它免費,不像其他地理系統艱澀,且呈現各地真實樣貌,坐在教室就能環遊世界。例如,地理教師教到台灣沒有的冰河地形,很多學生只能憑空想像。此時一打開地圖,學生立刻體會冰河的真實樣貌。

  廖振順也說,真實地圖比課本易懂,比如地理課本相關章節常出現等高線圖,許多學生因看不懂而感到頭痛。此時若在螢幕秀出等高線對應的真實地景,生硬的線條,馬上轉化為具體的緩坡、陡坡,讓學生快速讀懂圖片。

  新課綱還強調跨領域教學,廖振順指出,地圖絕對是讓他科融入地理元素的一大利器。比如他曾和國文教師分享,如何將古詩描述的地點結合Google地圖,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寫作時空背景。

  長期投入數位教學的台中市葫蘆墩國小資訊組長廖昭彥也說,詩詞常描述詩人顛沛流離、受貶謫的路線,學生難想像他們到底多顛沛、被貶得多遠,這時一打開地圖,學生立刻對距離有感覺,拉近他們和詩作的距離。

  台中家商英文教師蕭仕原分享,Google地圖有個「旅行家」功能,其中一個選項整理各地的教育實況,是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好幫手。一點開地圖,學生立刻看見印度的教室,學生坐地板的上課畫面。很多學生質疑「印度是不是經濟不好,才只能坐地板?」此刻教師就能進一步介紹當地席地而坐的文化,把語言和生活連結在一起。

地圖走進新課綱現場 國文課搞穿越、英文課遊世界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 2020/12/2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