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陽中學吳建德老師 用藝術幫助逆風少年

  為了幫助迷途學生透過藝術轉化生命,化學及國中理化教師出身的明陽中學吳建德老師,22年前來到少年矯治學校明陽中學,在一方面教化學的同時,一面跑去攻讀藝術研究所到博士學位,期望能教導學生如何欣賞藝術。吳建德老師說,藝術是公平的,它可以打破所有界線,只在乎內心情感的互動,過去以為要改變一個人只能靠信仰,沒想到,藝術也可以。

  吳建德回想剛開始任教時的挫折,教黑道學藝術?別說學藝術了,就連上課唸書,都已經是天方夜譚。「老師啊,當流氓,還要唸書嗎?」「X我是老大,為什麼要被當作學生?」「老師,你講那麼多幹什麼?安非他命怎麼做啦!」課堂上,抗拒的聲音從未停歇,學生一個比一個剽悍,一不高興就站起來罵同學、罵老師。

  既然「外面那套」在這裡完全不適用,挫折久了,他總想著突破。吳建德說,其實班上也有學生對藝文感興趣,有的愛彈吉他,有的喜歡畫畫,而他意外發現,當他們手執吉他或畫筆時,「整個人,從眼神到姿態,就完全改變了。」

  於是他成立「藝術欣賞社」,引導學生從藝術文學欣賞與導覽著手,他認為,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只要學會欣賞就會想學創作,想學,就請老師來教,藝術化後的流氓,對於外在世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吳建德老師說,要改變逆風少年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在黑色叢林中生存已久,受到次文化的影響與限制,就算想改變也無力掙脫,只能在其中沉浮。

  「他們看到的世界與你我不同,普世價值、道德與真理對他們來說反而不真實。」因此,吳建德老師得到一個結論:「人無道德及真理不可生存,但僅靠道德及真理,則生存者不復為人。」用以說明教育必須經過變通,強調教育關係的重要,「因為你的道德並非他的道德,你必須進入他的世界,才有可能突破他已存的限制。」

  而藝術就是突破點。吳建德老師不以「我來改變你」的拯救者姿態出現,言必道德與真理;在學生面前,他只是分享一幅畫作,用一幅畫,藉著創作者的人生,提出一種價值,闡述一份道理;學生在學習導覽的過程中,說給別人聽,也說給自己聽,講久了、聽久了,道理就變成自己的了。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哪個點觸動了他們?」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吳建德老師屢獲驚喜,以為他們一定看不懂較具深意的畫作,但對學生來說,卻只是「一片蛋糕」(A piece of cake),例如今年參加「廣達游藝獎」導覽達人競賽時,學生抽到細膩難懂的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原本以為完了,沒想到他們竟然看得懂,還說得頭頭是道!」他大笑。

  吳建德老師認為,由於生活環境中文化刺激過少,致使學生們對藝術的感受性較差,其實他們內在有極大的能量、豐沛的情感,愛與恨都強烈,只是需要一位引導者,透過各種方式、譬喻或隱喻,不斷梳理情感,引導他們去感受內心的想法與感覺,並以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因為藝術教育的精神是傳遞感動,而不是知識及技能的教導而已。」而吳建德老師就是那位引導者。事實上,明陽中學在歷屆導覽達人競賽中總是屢獲佳績,曾經史無前例,帶領50位徒刑少年到奇美博物館校外教學;也是史上第一次,校長、主任、組長以及假釋出校的學生,共同得獎且同遊德國,但這些成績對吳建德老師來說,都是意外的收穫,重要的仍是藉著藝術,改變學生對外在世界的既存看法。

  去年吳建德老師獲得師鐸獎肯定,即將退休的他,最大的快樂,不是自己功成名就,而是看見學生離開這裡後,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自由地過著正常生活,對他來說,這才是成功,因為那條緊緊綑綁生命的黑色繩索已被掙脫。

明陽中學吳建德老師 用藝術幫助逆風少年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石耀宇/臺北報導 2021/01/30】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