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西瓜綿仔與瓜子瓜 小學生驚呼大開眼界

  西瓜綿仔是南部製作地方特產西瓜綿的食材,瓜子瓜則是昔日曾文溪畔取得瓜子原料的來源,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執行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出「西瓜綿仔與瓜子瓜」探究課程,讓師生們一窺「另類」西瓜,小朋友直呼「大開眼界」。

  志工隊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農家捨不得將疏果後的西瓜綿仔丟棄,便醃漬成西瓜綿。經由學甲頂洲國小校長賴榮俊引薦,瓜農郭鳴修帶領師生前往八掌溪畔瓜田撿拾西瓜綿仔後,帶回學校製作西瓜綿。郭鳴修說,西瓜綿有自然發酵的酸與香,去油解膩,是南部獨具特色的料理。

  隨後,師生們再轉往麻豆鬧區的瓜子行,由瓜子達人劉賢杰向學生介紹瓜子的歷史與製作方式。昔日曾文溪畔種植瓜子瓜,取子製成瓜子,因此麻豆也有「瓜子故鄉」美名;只可惜,如今的原料多從大陸進口,瓜子瓜在台灣已成絕響。學生余晨瑄恍然大悟地說,「原來瓜子就是西瓜的子,但來源不是大西瓜啊!」

  一行人帶著一大袋西瓜綿仔回到學校,親師生按照頂洲國小分享的製作祕笈醃漬西瓜綿。學生余宥勳指出,西瓜皮要削得乾乾淨淨,切塊之後還要均勻抹上鹽,再放入桶內重壓7天,期待西瓜綿完成的那天,一定要請媽媽煮西瓜綿虱目魚湯讓全家品嘗。

  張景傑為讓學生提早享受到西瓜綿的好滋味,還特地準備西瓜綿虱目魚丸湯;魚丸的鮮,搭配西瓜綿的酸,學生們都吃得樂開懷,也感受到先民愛物惜食的精神。

探究西瓜綿仔與瓜子瓜 小學生驚呼大開眼界
來源:【中時新聞 記者洪榮志/台南報導 2021/03/08】

時代的眼淚 正濱國中用色彩說故事

  基隆市正濱國中美術老師張嘉純主任,參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的「109學年度色彩學學」教案設計徵選,獲選成為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陶瓷博物館合作的「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陶博特展」的成員學校。參與的8縣市35校中,正濱國中是基隆市唯一的參展學校,將在陶瓷博物館展出代表基隆的故鄉五色。

  為了啟發學生由文化中尋找靈感及學習色彩,張嘉純主任帶領學生,透過社區文化踏查與色彩採集,找尋代表自己家鄉的五個文化主題與色彩,作為彩繪創作靈感,藉藝術創作建立學生自信,提升對家鄉的認識與認同,培養學生對色彩敏銳度與文化感知力。

  「時代的眼淚」是這次正濱國中同學展覽作品的主題,也是沈于馨同學對於這次美感體驗課程的註解。這個文化美感體驗課程,開始於108學年度與正濱港町藝術共創-星濱山合作的色票旅行社課程,以正濱的彩虹漁港為發想,希望以色彩來帶領遊客深度認識正濱漁港週邊的古今歷史場域。

  該校並於109學年延伸課程,參與徵選學學文化基金會「109學年度色彩學學」的教案設計。學生藉由走讀及踏查淬煉出屬於在地的文化五色:「在地食物的吉古拉黃」、「阿根納造船廠的鋼架灰」、「舊漁會大樓的十三溝面磚紅」、「正濱漁港的海港藍」及「和平島公園的海灣藍」,彩繪於由藝術家莊普設計的「感動牛」素胚。讓原本只是對環境色彩的分析及導讀,轉換成觸手可及兼具美感的動人作品。

  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認同自己的文化美感,更進一步的欣賞其他學校的文化特色。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送到陶瓷博物館去展覽,不僅僅只是培養文化的感受力,更增強自我的自信心。

  正濱國中九年二班王佳瑩同學說,她的創作理念,是把牛變成下雨天,最常出現的蝸牛,體驗課程讓她的眼界變大了,吸收到了藝術的氣息感到舒適。

  沈于馨同學說,她想表現的是,我們正濱國中最美的夕陽海景,水的流動線條展現出海面的波光粼粼。林之嫻同學說,她發現大多數的色彩,是從日常中挑出來的,而藝術家則是從人得到靈感,雖然,有些作品像做到一半,可是不失美感。王聖穎同學是畫出了從學校看到的所有景色,我們是屬於山上的學校,四週充滿了歷史故事與漁港,基隆只有正濱國中入選感到很榮幸。宋正崴及高心惠同學的設計理念,則是以一個阿美族人為發想,將阿美族的紋飾,融入文化五色彩繪。

  此歷史文化與美感探索課程,以正濱漁港為核心,藉由文化踏查及體驗,以國中美術色彩學的基礎知識,運用參與式藝術形式,從文化認識與理解,進而表達對文化藝術的感動。

  跟隨著孩子們的生活環境走讀,探尋與探討周圍的文化底蘊及色彩,以拓展藝術視野及社區營造,讓學生用色彩來認識自己的故鄉,運用色彩來說故鄉的故事。期許孩子積累美感經驗,自在地運用色彩創作,培養對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表達能力及對文化的感知力。

時代的眼淚 正濱國中用色彩說故事
來源:【yahoo 記者戴上容/新北報導/台灣新生報 2021/03/08】

長庚大學落實暑期實習 學生蛻變成職場搶手人才

  長庚大學工學院重視學生實作能力,不只聘請的教師首重實務經驗,在產學合作計畫的研究題目上貼近產業,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為期八週的暑期實習,近年前往海外實習站的人數更大幅提升,在學習專業實務技能的同時,學生們也提升語言能力及國際觀,不少人的成長宛如脫胎換骨,對於之後步入職場有莫大助益。

  「計畫導向學習」的暑期實習是長庚大學工學院的一大特色,負責推動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林彥亨老師8日指出,院內學生大三升大四暑假都需要實習,行前師長們會耳提面命請大家注意安全衛生與職場倫理,老師們也會親自訪視至少四次,了解並關懷學生的實習情況。

  目前工學院一年約有300名學生前往150個實習據點學習,海外實習人數也逐年提升至十分之一。林彥亨表示,雖然海外實習比較辛苦,要克服語言跟文化差異,但眼界跟語言能力都會大幅提升,更了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他就有學生念完研究所畢業後,隨即進入知名外商,領取連老師也羨慕的年薪。

  另一方面,每年難免有些排斥實習的學生,不過在職場跟著業師學實務應用後,同學反而有被點醒的感覺,深刻了解理論知識不足之處,及要加強學習的重點落在哪裡。同時,還有不少人因實習內容與專題方向相符,更加如魚得水,不只獲得成就感,也有信心未來能將所學無縫接軌就業。

  工學院指出,為了讓學子與世界接軌,拓展視野,將推動相關國際交流計畫,包括學期制的交換生、暑期實習及雙學位等。目前已拓展的國際實習站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日本岡山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等,數量持續增加中,努力提供學子最好的實習環境與國際化的機會,畢業時即成為具備理論基礎與實務能力的人才。

長庚大學落實暑期實習 學生蛻變成職場搶手人才
來源:【yahoo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台灣好新聞 2021/03/08】

克服重度聽損 劉辰璟自學3D列印

  目前就讀臺中市霧峰國中,曾經獲得總統教育獎的重度聽障生劉辰璟,在去年底母校桐林國小六十周年校慶時,以3D列印校舍模型送給母校。

  劉辰璟有重度聽損,即使戴上助聽器,聽力仍然有限,但桐林國小教師發覺他對實作很有才華,因此鼓勵劉辰璟繪畫、摺紙、製作模型。

  上了國中,劉辰璟進一步接觸到3D列印,從網路找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參加臺北海洋科技大學的3D列印設計競賽,獲得佳作。劉辰璟國中三年也持續從事3D繪圖創作,作品累積百件以上,目前正準備申請高工相關科別,持續朝目標前進。

克服重度聽損 劉辰璟自學3D列印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1/03/09】

南市仙草臺美跨國視訊 用英語介紹家鄉溫泉

  臺南市仙草國小與關嶺分校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日前與美國Asheboro高中學生展開跨國視訊交流,十二名高年級學生用英語介紹關子嶺泥漿溫泉及溫泉手工皂,讓美國高中生十分嚮往。

  仙草國小學生林柏文說:「Johann哥哥竟然能喊出參與視訊的十二名同學姓名,我覺得很開心。」學生杜秀子則表示,用英語和外國人對話,有如置身在國際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覺得很輕鬆。

  關嶺分校學生李軒廷提到,剛開始視訊交流很害怕,還好有老師在一旁鼓勵與提醒,終於能和美國大哥哥講英語,介紹家鄉的特產,也得到稱讚,對視訊交流更具信心。

南市仙草臺美跨國視訊 用英語介紹家鄉溫泉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李榮茂/臺南報導 2021/03/09】

新北米倉動手釘圍籬 保護育雛水鳥

  新北市米倉國小六年級五十八名學生日前在校長林愛玲帶領下,與營建署、荒野保護協會在北堤沙灘動手打下一百六十個木樁圍籬,希望在東方環頸鴴繁殖季前,營造季節性水鳥保護區,讓水鳥媽媽在這裡安心育雛。

  林愛玲表示,北堤沙灘是北臺灣東方環頸鴴最大的繁殖區域,每年四月到六月,東方環頸鴴會在沙灘上產卵,但因天候、捕食或人為因素,導致繁殖受到很大影響。如果能營造季節性的水鳥保護區,便有機會提高東方環頸鴴的繁殖率,是很有意義的環境行動。

  學生林韶毅說:「這是我第一次做保護區圈護的工作,我釘了兩支木樁,再利用繩子把繁殖區圈護起來,並綁上自己畫的布條,希望水鳥媽媽在這裡安心育雛。老師說育雛的水鳥很敏感,如果水鳥媽媽可以在這裡安心繁殖下一代,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學生張恩浚說:「我來到北堤沙灘,才發現沙灘上真的危機重重、垃圾好多,我們做了圍籬,希望讓更多小水鳥在這裡平安長大,等到繁殖季節結束後,再把圍籬拆掉。」

新北米倉動手釘圍籬 保護育雛水鳥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楊惠芳/新北報導 2021/03/09】

無語良師典禮 慈大醫學生學習生命教育

  慈濟大學舉行109學年大體解剖學無語良師人文典禮,12位「老師」引導醫學院學生瞭解人體地圖,讓書本的知識具象化,用「老師」的生命孕育醫界的新幼苗。

  109學年度大體解剖學的12位無語良師,為張德明、王鳳玉、胡榮助、林宜柔、湯少藩、陳田蜜智、陳政文、雲壽美、賴淵宗、王林金桂、林正楠、張晶玉。由醫學生在解剖教室裡親自為「老師」入殮,家屬帶著不捨與歡喜的心,看著親人圓滿和完成最後的遺願。

  醫學系三年級陳祖安同學指出,從「老師」身上發現腎臟萎縮情形,對照病史後發現老師患有糖尿病,長期治療下腎臟受到影響。「老師」身上的經驗寶貴,這些細節無法從書本學到。

  慈大每年皆會在解剖學課程結束後舉辦無語良師人文典禮,陳宗鷹院長表示,慈大解剖學課程讓醫學生除了學習專業課程,也對無語良師的人文精神有所體驗。近年在科技的協助下3D人體解剖學盛行,但3D解剖較不真實也無法帶給人們溫度,透過典禮讓學生學習生命教育。

無語良師典禮 慈大醫學生學習生命教育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顏鸝槿/花蓮報導 2021/03/08】

苗栗縣東河國小推廣族語 囊括全國語文競賽3特優

  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的東河國小全校(含附幼)不滿百人,卻在109年全國語文競賽一舉獲得3項特優,豐碩的成果來自長期的耕耘,東河國小是原住民重點學校,校方除了申辦「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也結合師長與社區的力量,為學生打造良好族語學習環境。

  東河國小位於walo’(音「瓦祿」,賽夏族語「蜂蜜」之意)部落,walo’部落是賽夏族的重要據點,尤其部落內「向天湖」更是矮靈祭的舉行地,學生認識傳統祭儀之餘,也可以就近與社區耆老對話、請教族語。

  善用環境優勢,東河國小附設幼兒園申辦成為「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把握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讓學生從小接觸族語,幼兒園內的教師更全數通過中級族語認證,能以族語輔助教學,讓學生習慣以族語學習。

  東河國小校長高清菊說明,小學階段「本土語文課程」一週只有一堂,效果有限,因此把握幼兒園階段從小扎根族語,更顯重要。此外,家庭的支持不可或缺,語文競賽獲獎師生的家中多以族語作為慣用語,參賽者對族語有一定熟悉度,遇到困難時也有對象可以諮詢。

  她指出,語文競賽的訓練過程漫長又辛苦,期間還會遇上暑假,參賽者必須不辭辛勞到校練習,對校方和指導者而言都是挑戰。所幸付出最後沒有白費,東河國小滿載而歸,一口氣在109年全國語文競賽獲得賽夏族語演說、賽夏族語朗讀,以及萬大泰雅族語演說等3項特優,讓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苗栗縣東河國小推廣族語 囊括全國語文競賽3特優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曾筱婷/彰化報導 2021/03/08】

大橋國小學區親子Open School活動 演示注音教學、體驗數學

  臺北市大橋國小在上週六(3/6)上午舉辦Open School的活動,邀請學校周邊學區的家長帶著即將升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一起來參觀校園、體驗學校活潑有趣的課程。

  活動當天,一年級老師以生動話語搭配圖畫跟黏土操作的方式,示範小學老師教導小一學生認識注音符號的方法,現場有不少家長拿起相機拍照或提筆作筆記。在數學體驗課時,老師用七巧板讓學生及家長了解七巧板不只可以拼湊形狀,更是數學幾何的學習基礎;外籍教師也協同教學,帶著孩子走逛校園,從多樣的植物帶著孩子認識顏色,親子也在音樂課上體驗節奏。

  少子化的影響使得不少學校陸續減班,大橋國小超前部署,透過Open School的規畫,邀請學區內的親子到學校體驗課程,讓家長藉此瞭解大橋國小的軟硬體資源,進而提高就讀的意願。

大橋國小學區親子Open School活動 演示注音教學、體驗數學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3/08】

新北挹注10外師 前往偏鄉推特色雙語課程

  新北市教育局今年跟學術交流基金會合作,引進10名外師到16所偏鄉國小推動「偏鄉特色雙語實驗課程計畫」,透過中、外師共同設計課程,以雙語方式讓孩子學習在地特色課程,並在今(8)天宣布正式達成聘任100位外師的目標。副市長劉和然也當場宣布今年將會再增聘10名外師,外師人數將達110名,成為全國之冠。

  新北市以「2030雙語城」為目標,因此推動「師資專業化」最為關鍵,除了培訓本國雙語教師外,近年來也引進外籍英語教師,副市長劉和然說,這十幾年來會積極推動許多雙語政策,今年跟學術交流基金會合作,聘任10名外師到偏鄉學校服務,來平衡城鄉英語學習資源落差,至於上的課不只是傳統的語文課程,而是跟在地的文化連結,畢竟語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跟在地做連結,學習效果會加倍且馬上就可以運用,孩子就會很有成就感。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那原道說,這10名外師都是經過基金會嚴格篩選,評選出優秀的美國傅爾布萊特青年得獎人來臺進行跨文化的交流,這些外籍英語協同教學助理希望可以多了解臺灣的社會跟文化,所以基金會認為,有機會進入臺灣的小學、國中就會更了解臺灣的溫暖、熱情,也都能擁有豐富的文化與社會經驗,這都是在他們自己的家鄉無法體會到的。

  教育局表示,除了外師的進用,透過「正式教師甄選」、「開辦雙語學分班」、「培育雙語公費生」三大管道,提升本國籍雙語師資,預計5年內增加200名以上的本國雙語師資,達成校校皆有雙語師資的目標。

新北挹注10外師 前往偏鄉推特色雙語課程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