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啟動返鄉學生健康關懷追蹤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教育部今(19)日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停課至28日,臺東縣政府自即日起針對停課返鄉遊子進行健康關懷,呼籲該類學生或家屬主動於上班時間撥打專線通報,將由所在地衛生所專人進行健康追蹤關懷。

  全國各級學校停課,許多大學全面改為線上授課,不少大學生在近日紛紛帶行李返鄉,也有民眾到臺東度假。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希望自外地返鄉的鄉親及前來臺東旅遊的遊客,務必做好自主衛生管理,落實防疫措施,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造成疫情傳播,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臺東縣啟動停課返鄉學生健康關懷追蹤,呼籲停課返鄉遊子或其家屬應主動於上班時間撥打專線(089)331-172或(089)331-171轉103,並提供姓名、現居住鄉鎮、手機號碼,屆時將由所在地衛生所專人進行健康追蹤關懷。

  臺東縣衛生局呼籲,曾暴露於指揮中心公布的個案活動地點(同時間及場所活動)的民眾,請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和他人交談時盡量佩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在外用餐等脫口罩行為,用餐前、返家與如廁後確實洗手。

  如有疑似症狀,如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原因腹瀉等,儘速戴口罩至縣內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急診就醫,包含部東醫院、基督教醫院、榮民醫院、關山慈濟醫院、台東馬偕醫院、部東成功分院、蘭嶼衛生所、綠島衛生所;前往醫院時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應主動告知活動史、接觸史等資訊。

臺東縣啟動返鄉學生健康關懷追蹤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睿鵬/臺東報導 2021/05/18】

花蓮防疫準三級 全縣幼兒園防疫動起來

  因應防疫提升至「準三級」,花蓮縣政府為落實幼兒健康管理,特別加強入園督導衛生保健防疫工作,除強調體溫量測、戴口罩之外,更加強園內各處消毒,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表示,經過查核,縣內各公、私幼均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家長不入園,由老師在門口接送,幼童在進入園所前,先進行體溫量測及酒精消毒工作,多數園所也於假日先行消毒園內環境。

  此外,幼兒園也提醒家長,務必讓孩子配戴口罩上學,入園後要全程配戴口罩,以減少傳染風險。老師也加強指導孩子勤洗手、戴口罩、維持1.5公尺以上社交距離的重要性,並維持教室與各學習場域環境通風,且增加幼童使用教具消毒頻率。

  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強調,教育處會協助各幼兒園,盤點備足備用口罩、額溫槍、稀釋漂白水及消毒用酒精等,他同時也呼籲家長,減少帶孩子外出,減少染疫風險,共同為孩子打造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

花蓮防疫準三級 全縣幼兒園防疫動起來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5/18】

高市南安動手除塵、摺衣服 學清潔技巧

  高雄市偏鄉彌陀區南安國小日前與兒童福利聯盟合辦「兒童家事營」活動。校長李安世表示,活動主要教導學生學習如何摺棉被、摺衣板摺衣法、除塵、擦桌子與物品收納等家事,讓學生從學做家事的過程中,不僅知道如何運用技巧與口訣,分擔清潔收納的家務工作,更學會從小自我照顧,讓環境變得井然有序,提升生活品質。

  學生陳祈君分享學習心得:「看起來乾淨的地方,也會藏著灰塵,現在我知道要用對方法,才能澈底掃除。」

  李安世說,兒童家事營的課程從「認識灰塵」開始,讓學生了解灰塵無所不在,再教導學生除塵的技巧與實務練習。兼顧理論與實務的除塵操作課程,讓學生收穫滿滿,懂得怎麼消滅看不到的灰塵。

  兒盟社工尹孝慈說:「弱勢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學會照顧自己,而學會摺衣服、擦桌子等家事,就是他們必須學會的基本生活能力。」

  為了讓學生輕鬆做家事,課程中會教導他們清洗抹布的技巧、摺衣服的口訣,以及如何使用摺衣板,讓學生可以分擔家務工作,並培養責任感,更懂得體貼父母的辛勞。

高市南安動手除塵、摺衣服 學清潔技巧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陳景清/高雄報導 2021/05/19】

科技防疫 苗縣大南設計戴口罩提示器

  苗栗縣大南國小日前因應防疫需要,推出「科技小尖兵防疫我最棒」資訊課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程式設計,並運用AI智慧設計防疫措施及流程,讓防疫更加確實。

  教師邱智賢表示,課程結合平日課程中的Scratch程式設計,教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與需求,拓展AI解決問題的應用領域,讓學生獲得學用結合的成就感。

  學生經過引導與操作後,設計戴口罩提示器,也將體溫感應與實名制結合,加速通關也確保校園的安全。學生都非常興奮,更對於科技的力量驚訝萬分。

  學生林羽沁說,疫情嚴峻,可以從課程中學習發明有助於防疫的工具,真是開心。希望大家能好好配合防疫工作,消滅病毒。

科技防疫 苗縣大南設計戴口罩提示器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苗栗報導 2021/05/19】

北市指南編抗疫饒舌歌 輕鬆記口訣

  臺北市指南國小師生日前自創「防疫指南八步驟」Rap歌曲,透過有趣好記的口訣,呼籲大家落實「內外夾弓大立腕勤洗手,打噴嚏咳嗽摀住口鼻」。師生自編有趣又好記的歌詞,並拍攝影片,上傳到YouTube,希望在疫情中帶給國人正面樂觀的力量。

  學生林茉莉、劉思莛都說,防疫指南八步驟的口訣簡單易懂又有趣。雖然全國學校已經停課了,他們期待的畢業典禮、溯溪行程都延後或取消,心情不大好,但希望國人更要落實防疫,期待透過這首自創的防疫歌曲,帶給全國溫暖的力量。

  音樂科教師張昊祺說,歌曲錄音有賴經營專業錄音室的學生家長許妤甄協助,校方也結合英語科教師張倩玲、班級導師郭育廷和教務主任郭士豪一起幫忙。學輔處會在打掃時間、朝會播放防疫歌曲,大部分學生都能琅琅上口,也能更有意識的實踐防疫。

北市指南編抗疫饒舌歌 輕鬆記口訣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阮筱琪/臺北報導 2021/05/19】

弘光科大餐旅系美食饗宴畢展 台灣小吃結合在地食材

  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學系首次舉辦美食饗宴畢展,現場也加強防疫,分散場地、座位安排距離1.5公尺,餐會餐點提倡綠色飲食,推廣在地小農食材,並把傳統上海菜、台灣小吃精緻化,蚵仔煎做成肉圓內餡,小玉西瓜佐魚子醬,還用西餐擺盤別出心裁有如藝術品,來賓品嚐後大讚:「好吃又好看,好像吃米其林餐廳的菜色。」

  弘光科大餐旅系主任吳胤瑱表示,今年是以開一間可以記錄這四年學習成果的餐廳為主題,所以一切都是玩真的,而且是一個可以營利的事業,讓學生展現從市調到企劃到主題設定並且成真的驗收的實務專題製作,讓師長來驗收所學成果。

  三個班級分別由助理教授鄭錦慶、副教授許凱敦及他指導,學生分三大組,包含行政組、內場、外場,從企劃、設計主題、找廠商、找食材、烹煮、上菜服務、網路行銷,全部一手包辦。

  第一場餐宴「迴藝」,學生提倡台灣小農食材,推廣綠色飲食,學生蔡孟軒說,他們選大甲金盞花麵、花田喜彘蘿蔔豬、芸彰牧場憨吉牛、台東晨希牧場有雞蛋等食材,把在地食材發揮的淋漓盡致,並讓用餐賓客了解食材溯源,還安排桌邊秀,當場刨烏魚子入菜,牛肉湯則是用生牛肉包著煮熟的白蘿蔔,放在凹盤內,上桌時再淋下滾燙高湯讓客人享用清甜湯品。

  第二場「嗣季」用上海風格為主題,學生顧欣晏說,指導老師許凱敦專研上海菜,傳承老師手藝烹煮上海菜,再加入創意手法,醃漬番茄、龍鬚菜、黃金泡菜當前菜,主菜使用春雞、軟殼蟹搭配櫻花蝦米糕,另外有醃篤鮮湯品、檸檬慕斯蛋糕搭配芒果泡芙甜品,學生穿上旗袍當服務員,讓大家好像進入1940的上海時代。

  最後登場的「老厝1988」,把台灣小吃變得精緻化,學生林武漢說,台灣小吃最能引起共鳴,希望用美食拉近與父母的距離,每道菜特別設計菜名,用一首歌曲代表,歌曲「甜蜜蜜」是甜點剉冰,歌曲「又見炊煙」是主菜豬肉配滷白色捲,會場也掛上紅燈籠、貼上春聯,營造台灣懷舊的用餐氛圍。

弘光科大餐旅系美食饗宴畢展 台灣小吃結合在地食材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游振昇/台中即時報導 2021/05/17】

木雕圖騰、刺繡背心 屏縣泰武展原民藝術

  屏東縣泰武國小原訂明天在校外原住民會館舉辦畢業生織布、木雕、陶板等文化傳承的藝術成果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取消,校長賴慶安表示,將改在校內自設展區,不讓畢業班學童留下遺憾。

  畢業班導師邱靖雅表示,今年畢展多了陶板作品,呈現排灣族人蓋家屋的故事,後來師生將陶板拓印上色,創作出繪本《部落的家屋》,再把繪本改編成族語戲劇比賽劇本。

  展出的作品中,包括由十名男童兩兩一組,合力雕刻兩塊大型木板,再動手拼成一幅幅以部落圖騰為主題的大型木雕。

  女童則以十字繡,手工製作背心,並且以創作時的心路歷程來命名作品。

  學生邱靖雅說:「儘管採用相同紋樣,但依技巧和心情,呈現的繡工仍有不同。」學生林語晨把十字繡背心命名為「努力」,她說,從算格子開始到做出完整圖案,全靠努力和耐心來完成。學生謝葦彤指出,刺繡要把線拉好,還要用心控制好線的鬆緊度,所以取名「用心」。

  學生鄞有安認為,刺繡最困難的地方是遇到打結,必須不嫌麻煩的拆線,在過程中最感動的是,大家一起解決問題並互相幫助,所以把作品命名為「幫助」;學生鍾愛佳說,一針一線完成作品,很有成就感,所以把作品取名「成就」。

木雕圖騰、刺繡背心 屏縣泰武展原民藝術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莊舒仲/屏東報導 2021/05/18】

從種麥到煮麥 中市東光體會農民辛勞

  臺中市東光國小推行食農教育,讓學生種麥子,收成後再由營養師洪菱窕教導學生煮小麥飯、作脆餅筒,並搭配新鮮的生菜,學生說:每一口都是辛苦的結晶!

  校長鄭人榮表示,每個年級的食農教育主題都不同,五年級是種麥,讓學生從產地到餐桌,了解作物生長歷程,並且體會農民的辛勞。

  學生薛有捷表示,她們種的麥子被鳥兒吃掉了一大半,即使做了稻草人也無法驅趕成功。學生呂盈盈則說,要將收成的麥子從麥殼裡分離出來,是一大工程,要輕柔的擠壓、揉搓,最後再按壓,麥粒才會彈射出來,而小麥飯吃起來有點硬,但很有口感。學生陳怡瑾指出,她們用麥子磨成的麵粉製作像是可麗餅的脆餅筒,再放入小麥飯、生菜等配料,有種吃日式料理手捲的感覺。

從種麥到煮麥 中市東光體會農民辛勞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1/05/18】

南市雙春附幼做門牌 虱目魚造形討喜

  臺南市雙春國小附設幼兒園親師生發揮創意,利用當地虱目魚魚塭泥巴結合陶土捏塑,為社區永安宮、民宅及學校設計虱目魚造形門牌,十分討喜,不但協助行銷家鄉產業,也打造藝術漁村。

  校長林佑霖指出,附幼由主任李宜霈與教師許淑萍、林鐿晴帶領學生踏查虱目魚養殖區,幼童下魚塭玩泥巴,提及要把泥巴捏成虱目魚,又發現永安宮沒有門牌,師生就決定用魚塭泥巴捏塑門牌。

  學校邀請安平陶坊陶藝教師宋健誠指導親師生,歷經兩個多小時,創作出十二塊門牌。

  幼童謝孟庭說,爸爸養虱目魚,以虱目魚圖案作門牌,只要有親友來造訪,就可以行銷家鄉產業。幼童李易叡及李易融表示,媽媽從事虱目魚拔刺工作,門牌變成虱目魚圖案,非常活潑。

  社區耆老李保順、家長會長李宇彥說,幼童很認真的將魚塭泥巴捏塑成虱目魚造形門牌,很可愛。

南市雙春附幼做門牌 虱目魚造形討喜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李榮茂/臺南報導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