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 獲美IDA國際設計大獎

  美國IDA國際設計獎於日前公布獲獎名單,南臺科技大學一舉奪下三金一銀一銅佳績,再次在設計界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也再次證明南臺科大在人才培育方面傲人的成績。

  南臺科大校長盧燈茂表示,此次一舉奪下二面金獎的團隊,係該校創新產品設計系歐陽昆副教授所指導,學生鄭逢甲、彭凱嶸、李宣諺、高偉銘,以作品「HanDo兒童義肢」榮獲Children Products-Health & Baby Care金獎與Industrial And Life Science Design-Aids/Prosthetics金獎,「HanDo」是專為6~12歲單側斷肢兒童所設計的義肢。透過模組化與可調式的設計針對學習、運動娛樂與生活進行套件的設計,改善頻繁汰換整支義肢所產生的經濟問題,並輔助斷肢兒童日常生活與校園學習上的需求。

  另一項同樣由歐陽昆副教授所指導之學生曾郁玲、劉涵瀞、趙玟瑄、王映捷,以作品「T3 Monster」榮獲Children Products-Health & Baby Care金獎與Education-Teaching aids銀獎,「T3 Monster」是一套給手部發展遲緩兒童的訓練教具。第三項獲獎作品是由歐陽昆副教授與電子工程系張萬榮副教授共同指導之學生朱宜潔、謝秧蓁、王家宏、吳培義、徐吏憲、鄭慎弘,以作品「童話視界Visual Land」榮獲Education-Teaching aids銅獎。

  2020年南臺科大於各大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陸續於世界上具代表性的競賽中傳來佳績,而該校一直以來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競賽,激發學生潛能,希望學生於作品開發過程中,習得各項專業與產業應用技術,畢業後可直接投入職場與產業界無縫接軌。

南臺科大 獲美IDA國際設計大獎
來源:【中時新聞 記者郭文正/連線報導 2021/02/17】

讓法治走入校園 法律系學生前進中小學

  教育部鼓勵大專校院法律系師生推動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藉由服務、實習增進其生活與服務經驗,幫助中小學學生及社區民眾建立正確法治觀念及資訊,110年度補助23所大學法律系所辦理「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計畫」,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及臺北教育大學等學校將計畫推展至花蓮、臺東、澎湖及蘭嶼的偏鄉地區,國立高雄大學更將法治教育資源挹注身心障礙者,期待讓法治教育的推動更加普及與深化。

  例如逢甲大學前往苗栗及金門等地、靜宜大學到南投縣、世新大學至新北市新店區,以結合學生熟知的網路消息及時下新聞,設計引人入勝活動教案,為中小學生帶來活潑有趣的法治教育宣導活動,及提供當地民眾法律專業諮詢。

讓法治走入校園 法律系學生前進中小學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曾鈺羢/臺北報導 2021/02/15】

把握年假尾聲 親子走讀北北基

  假日不知何處去?不妨透過結合北北基在地環境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的智慧電子書,共同探索在地環境、反思全球議題吧!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國際教育,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結合全球相關議題,編製國際教育月學習資源手冊,以北北基真實生活場域為文本,鼓勵各領域教師跨科合作,帶領學子實地走訪在地環境,藉由任務實作來認識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關注國際議題,吸引各學層師生紛紛投入走讀北北基的大活動。

 芝山國小曾秀琴及林芳如老師從推動閱讀文本及蒐集資料著手,規劃五年級「海洋生態」、六年級「消除飢餓」、「性別平等」、「淨水與衛生」、「消弭不平等」、「責任消費與生產」等議題,由老師拋出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童瞭解多元文化,透過分組討論議題,上網搜尋資料,並以海報展示「小小公民」的實踐方法,提供全校師生欣賞、票選。

  敦化國小則以臺北探索館和石油探索館做為校外教學地點,以步行及搭乘捷運的方式出發,瞭解臺北城市發展的歷史、交通、文化演變,再透過瞭解石油的開採以及認識各式石化工業在生活上的應用,得知能源的珍貴。回到校園後再結合學習資源手冊中的任務,學生們經由分工合作、共同討論、省思檢討等過程,不只收獲了相關議題的知識,還有在地認知的扎根,與國際視野的延伸。

  私立華興小學更結合語文領域、社會領域及自然領域教學,設計精彩多元的課程,從臺北市歷史及能源開發,到結合性別平等議題、食安問題,認識臺灣豐美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素養,期盼透過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的國際議題探討能打開孩子的視野,共同學習保護地球、節約能源、珍惜食物及飲用水,成為地球村的好國民。

  泰北高中國中部選擇學習資源手冊中「Fight for WHAT?—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主題,結合生物、英文及表演藝術課程,從基礎醫學瞭解COVID-19傳染途徑、防疫方式及口罩結構,再由2003年疑似爆發SARS院內感染導致臺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議題,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防疫與人權的兩難問題,接著延伸至影響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比對臺灣及世界各國的防疫現況與困境,最終由學生們以英文話劇及歌曲形式,與國際筆友學校分享防疫的重要性。

  因應國際疫情無法執行國際志工服務課程,建國中學鄧書華老師及中山女中李淑雲老師發展跨校彈性學習微課程「TAIPEI‧微旅」,希望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自己生活的場域—臺北—這個每日行腳的城市之中的特色、文化與歷史。學生實地走訪南勢角緬甸街、大稻埕街區、寶藏巖、四四南村、龍山寺剝皮寮、北投溫泉鄉等地,透過與同行夥伴的討論與對話,自我思考及反思,將這片土地的多元、美麗及特色點滴融入,方能從在地文化出發,延伸出全球視野,真正落實國際教育。

  內湖高中選擇學習資源手冊中「離岸前的海浪之歌—漁工所凝望的異鄉」主題,以實際行動展現包容多元文化、積極解決問題、實現建構宜居城市的全球願景。在陳怡蓉老師的規劃下,帶領全班學生循序漸進認識漁工的工作環境、臺灣對外籍漁工的需求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同學們表示,常在媒體上接收到外籍漁工的議題,卻從不明瞭他們的處境,也不清楚能採取什麼行動提供實質的幫助。透過這一次的課程,他們在深入瞭解相關背景脈絡之後,號召全校師生一同為在臺外籍漁工募集冬衣。在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合作之下,順利將募集的物資送到外籍漁工朋友手中,完成了這次寒冬送暖的募資活動。

  教育局表示學習資源手冊均已電子化放置於酷課雲供民眾下載,包含「臺北市就是我的大教室」及「城市大教室2.0—北北基探索趣」兩部電子書,不只是教師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優質資源,更是親子共學的極佳素材!家長不妨利用假日,依據孩子的年紀選擇不同學層的學習資源手冊,一同攜手走出戶外,深入瞭解家鄉環境,進而放眼全球,反思共同議題,培養認同在地文化、具備國際素養及責任感的全球公民。

大專院校外籍生攜手中市高中生 體驗在地文化促進交流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2/16】

大專院校外籍生攜手中市高中生 體驗在地文化促進交流

  教育部推出「大手牽小手-我國高中生與大專院校外籍生交流計畫」由學校申請通過國教署審查後核定經費辦理,臺中市17所高中通過審查後,陸續推出鄰近古蹟、文化景點參訪、文化美食製作交流等活動,並邀請東海大學、靜宜大學、亞洲大學、中臺科大、朝陽科大等鄰近大專院校外籍生與校內學生一同體驗,促進學生跨文化溝通及理解能力。

  長億高中蔣同學表示,學校規劃藍染體驗活動,與來自朝陽科技大學及亞洲大學的外籍同學體驗手作藍染方巾,第一次和外籍同學互動,感覺非常新鮮,他們對中文不太熟悉,有時需要用英文對話,雖然有些難度,但也能訓練自己鼓起勇氣說英語。

  大甲高中林同學指出,學校安排與東海大學的外籍生們共訪鎮瀾宮,除了解在地文化外,也認識各國文化及外籍生們來台灣當交換生的故事,這次活動是難得且珍貴的經驗;臺中一中李同學表示,學校邀請亞洲大學的外籍生分享風土民情、飲食文化,除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外,也在跟外籍生溝通時精進英文能力。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這次活動由大甲高中、大里高中、文華高中、臺中二中、臺中家商、東勢高工、長億高中、清水高中、龍津高中、豐原高中、豐原高商、臺中一中、新民高中、光華高工、華盛頓高中、慈明高中、葳格高中等17所高中參與,與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日本、法國、俄羅斯、墨西哥、泰國、美國等諸多國家的外籍生互動,學生們能藉此拓展國際視野、理解多元文化並提升外語能力,外籍學生亦能深入了解台灣各地的民情特色,市府將持續引入相關資源,培養具國際觀、競爭力的人才。

  另外,因應疫情,各校在活動中均遵循手部消毒、體溫量測等衛服部公告公眾集會指引規定,維護師生健康。

  教育局表示,臺中目前有41校,與17國、120校次締結姊妹校,市府近年致力推動國際及雙語教育,打造國際化教育環境,如推動雲端英語學堂提供線上外師教學,108年開辦至今已逾1萬7,000名學生受惠;亦辦理「大使帶你遊世界」活動,邀請退休大使至學校分享駐外經歷,拓展師生國際視野,目前已於25所學校辦理,此外,臺中女中、惠文高中、臺中二中及文華高中也與國外學校辦理雙聯學制,讓學生得以到國外升學。

大專院校外籍生攜手中市高中生 體驗在地文化促進交流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常維鈞(常罡)/臺中報導 2021/02/17】

臺東女中彩繪多良車站 描繪排灣文化

  臺東女中美術班四十八名學生,日前以多良瀧部落排灣族人文特色,彩繪八十公尺擋土牆,讓臺灣最美的多良火車站更吸睛。

  教師康毓庭表示,這項計畫一度因經費不足而取消,校方不捨學生失望,向國教署申請經費。師生創作前還與部落長老討論圖畫內容,後來整個部落族人都來參與,氣氛溫馨,讓師生受益良多。

  學生羅王真是魯凱族人,負責彩繪排灣族豐年祭。她在彩繪過程中發現,魯凱族和排灣族的服飾、圖騰等文化很相近,是奇特的收穫。

  師生以六天的時間將太麻里鄉瀧部落的生活與文化呈現在多良車站入口處,這些壁畫也成為遊客認識當地文化的索引和美麗印象。

臺東女中彩繪多良車站 描繪排灣文化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洪素蓉/臺東報導 2021/02/09】

嘉縣六美現場揮毫 賀歲贈春聯

  嘉義縣六腳鄉六美國小書法社日前舉辦成果發表會,學生與書法大師趁春節前夕揮毫贈春聯給民眾,學生筆法蒼勁有力,頗有書法家架式。校長翁浩育也教學生如何張貼春聯,現場洋溢年節氣氛。學生洪榆茜、黃欣妍表示,看到民眾爭相索取春聯,覺得很有成就感。

  學生除了寫傳統春聯外,也分別書寫「春」、「福」、「滿」、「招財進寶」、「吉祥如意」、「迎春納福」等吉祥話,社區民眾對學生作品讚譽有加。

  學生黃馨妮、盧宥蓉說,寫春聯時有點緊張,但圍觀民眾一直稱讚她們寫得很棒,相當開心。

  翁浩育教學生如何張貼春聯,他說,春聯分上聯、下聯及橫批,張貼春聯時要先確定自己站的位置,從屋外望向大門時,右邊貼的是上聯,左邊則是下聯,門上是橫批。

  翁浩育指出,學校為發揚傳統書法藝術而成立書法社團,並聘請書法家到校授課,學生學習興致高,比賽屢創佳績。

嘉縣六美現場揮毫 賀歲贈春聯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李榮茂/嘉義報導 2021/02/09】

學武術、打籃球 中市沙鹿寒假樂趣多

  臺中市沙鹿國小日前開設多元寒假社團,包括科學探究與實作、桌遊及各式體育社團,參加的學生都說,寒假社團活動帶給他們美好的回憶。

  學生李芷芸表示,第一次接觸麥克筆,覺得寫出來的字不但簡潔有力,還非常美觀大方。

  學生陳映伊說,幸好寒假期間有社團活動可以參加,否則可能每天都會睡到中午。不懂籃球的他,在教練耐心教導下,不但對籃球規則有初步了解,最後更順利投進三分球。

  學生鄭鈺璋表示,自己學武術已經三年,今年利用寒假參加武術社,密集訓練,學到了五花蓋棍、弓步挑棍、馬步攔棍等招式。

學武術、打籃球 中市沙鹿寒假樂趣多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1/02/09】

新北機器人格鬥營 師生PK攻防技巧

  國中生也瘋機器人格鬥!新北市立板橋高中與元智大學日前合辦為期三天的「二足人形格鬥機器人」營隊,吸引來自臺北、新北甚至桃園的學生報名參加,其中也不乏國中生來挑戰。在元智大學教授林柏江與助教團隊指導下,不但全員挑戰成功,順利進行機器人格鬥,甚至還有學生戰勝助教。

  課程從機器人操作的注意事項開始,接著訓練基本能力,包括側踢、跳轉、前後滾、倒立等技巧,最後組合各式動作,正式上場格鬥。

  臺北市中正國中學生趙得倫說,營隊好玩又有趣,還學到很多知識。

  新北市中山國中學生汪希賢表示,學到許多設計機器人的技巧,收穫滿滿。

  指導教授林柏江說,這次機器人課程只是開端,希望學生以此為基礎,未來繼續學習機器人相關的技術。

新北機器人格鬥營 師生PK攻防技巧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楊惠芳/新北報導 2021/02/09】

大學師生跨校合作 行銷客家年貨

  台北市長柯文哲、客委會主委徐世勲率同台大、台科大、台師大、中央、聯合等跨大學的師生,組成二○二一客家春節創意行銷團隊,善用年輕世代的數位社群行銷創意,替全台客家年貨在網站「大學市集」進行促銷。

  台北市客委員主委徐世勲說,今年客家年貨本來從立春開跑到除夕,選定全台最多人潮的線型公園舉行,但受新冠病毒疫情升高影響不得不取消。柯文哲則表示,啟動台北市暑假期間「首都幫鄉村」的模式,整合台北市府、台北市農會和全台各客家縣市在地大學的產學資源和數位行銷創意,以使客家年貨在春節檔期的銷售不致受到太大的影響。

  台科大酷點校園董事長黃丙喜表示,佩服台北市府、台北市農會和台大、聯合、中央、台師大等大學快速行動的能力。數位影音和社群傳播是年輕世代的天下,台灣各大學組成的二○二一客家春節創意行銷團隊,是今後台灣客家行銷的尖兵,也是大學在地創生產業走向都會的新亮點。

  東華大學產學育成中心經理吳其璁說,疫情期間,活動首次在台北轉運站舉行。由東華、宜蘭、台東、慈濟、慈濟科技和佛光等六所宜花東大學,帶領在地的農特產品來台北行銷。他們很高興這次能夠運用社群網路來降低疫情對農業的衝擊。

大學師生跨校合作 行銷客家年貨
來源:【人間福報 2021/02/09】

台中大雅國小和平樓拆除重建 學生教室牆塗鴨致謝

  台中市大雅區大雅國小和平樓拆除重建工程,今天舉辦動土典禮,舊教室待拆除,新大樓預計2年後完工,教室牆內滿滿塗鴨,學生們寫下對舊教室的不捨和感謝。

  台中市長盧秀燕和教育局長楊振昇與多位民意代表,今天參加動土典禮,盧秀燕表示,過年前大雅國小要蓋新房,她說和平樓拆除重建工程經費近8400萬元,大雅國小已建校123年,是台中市歷史第3悠久學校,學校久,建築物老舊,她說再怎麼窮也不能窮教育,一定要給學生們好的教育環境。

  教育局表示,和平樓經結構安全鑑定屬耐震能力不足校舍,有使用安全上的疑慮,為了提供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給師生使用,校舍重建刻不容緩,這次重建工程經費由教育部補助195萬元,市府籌編8200萬元,補助經費合計8395萬元;原有校舍為東西向建築,師生飽受日曬之苦,在建築師的巧思規劃為L型設計,縮減東西向教室間數,轉為南北向,除解決日曬問題,並與學校原有建築順利銜接,提供方便舒適的空間,營造溫馨校園,讓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都能提升品質。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校園安全是市府最重視的一環,校舍重建打造安全樸實、節能環保、健康友善的永續校園,期盼未來嶄新的校舍可以為莘莘學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讓老師們發揮所長精進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和平樓將拆除,教室現已空蕩,沒有桌椅,牆面留下學生們的塗鴨,寫下對老教室的不捨,許多學生都在牆壁寫著「謝謝你,讓我們在這裡讀書上課,愛你」。

台中大雅國小和平樓拆除重建 學生教室牆塗鴨致謝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