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年假尾聲 親子走讀北北基

  假日不知何處去?不妨透過結合北北基在地環境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的智慧電子書,共同探索在地環境、反思全球議題吧!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國際教育,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結合全球相關議題,編製國際教育月學習資源手冊,以北北基真實生活場域為文本,鼓勵各領域教師跨科合作,帶領學子實地走訪在地環境,藉由任務實作來認識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關注國際議題,吸引各學層師生紛紛投入走讀北北基的大活動。

 芝山國小曾秀琴及林芳如老師從推動閱讀文本及蒐集資料著手,規劃五年級「海洋生態」、六年級「消除飢餓」、「性別平等」、「淨水與衛生」、「消弭不平等」、「責任消費與生產」等議題,由老師拋出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童瞭解多元文化,透過分組討論議題,上網搜尋資料,並以海報展示「小小公民」的實踐方法,提供全校師生欣賞、票選。

  敦化國小則以臺北探索館和石油探索館做為校外教學地點,以步行及搭乘捷運的方式出發,瞭解臺北城市發展的歷史、交通、文化演變,再透過瞭解石油的開採以及認識各式石化工業在生活上的應用,得知能源的珍貴。回到校園後再結合學習資源手冊中的任務,學生們經由分工合作、共同討論、省思檢討等過程,不只收獲了相關議題的知識,還有在地認知的扎根,與國際視野的延伸。

  私立華興小學更結合語文領域、社會領域及自然領域教學,設計精彩多元的課程,從臺北市歷史及能源開發,到結合性別平等議題、食安問題,認識臺灣豐美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素養,期盼透過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的國際議題探討能打開孩子的視野,共同學習保護地球、節約能源、珍惜食物及飲用水,成為地球村的好國民。

  泰北高中國中部選擇學習資源手冊中「Fight for WHAT?—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主題,結合生物、英文及表演藝術課程,從基礎醫學瞭解COVID-19傳染途徑、防疫方式及口罩結構,再由2003年疑似爆發SARS院內感染導致臺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議題,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防疫與人權的兩難問題,接著延伸至影響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比對臺灣及世界各國的防疫現況與困境,最終由學生們以英文話劇及歌曲形式,與國際筆友學校分享防疫的重要性。

  因應國際疫情無法執行國際志工服務課程,建國中學鄧書華老師及中山女中李淑雲老師發展跨校彈性學習微課程「TAIPEI‧微旅」,希望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自己生活的場域—臺北—這個每日行腳的城市之中的特色、文化與歷史。學生實地走訪南勢角緬甸街、大稻埕街區、寶藏巖、四四南村、龍山寺剝皮寮、北投溫泉鄉等地,透過與同行夥伴的討論與對話,自我思考及反思,將這片土地的多元、美麗及特色點滴融入,方能從在地文化出發,延伸出全球視野,真正落實國際教育。

  內湖高中選擇學習資源手冊中「離岸前的海浪之歌—漁工所凝望的異鄉」主題,以實際行動展現包容多元文化、積極解決問題、實現建構宜居城市的全球願景。在陳怡蓉老師的規劃下,帶領全班學生循序漸進認識漁工的工作環境、臺灣對外籍漁工的需求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同學們表示,常在媒體上接收到外籍漁工的議題,卻從不明瞭他們的處境,也不清楚能採取什麼行動提供實質的幫助。透過這一次的課程,他們在深入瞭解相關背景脈絡之後,號召全校師生一同為在臺外籍漁工募集冬衣。在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合作之下,順利將募集的物資送到外籍漁工朋友手中,完成了這次寒冬送暖的募資活動。

  教育局表示學習資源手冊均已電子化放置於酷課雲供民眾下載,包含「臺北市就是我的大教室」及「城市大教室2.0—北北基探索趣」兩部電子書,不只是教師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優質資源,更是親子共學的極佳素材!家長不妨利用假日,依據孩子的年紀選擇不同學層的學習資源手冊,一同攜手走出戶外,深入瞭解家鄉環境,進而放眼全球,反思共同議題,培養認同在地文化、具備國際素養及責任感的全球公民。

大專院校外籍生攜手中市高中生 體驗在地文化促進交流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2/16】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