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特校表演藝術活動開鑼 跨校展演創造自信亮麗舞台

  一年一度由新北特殊教育學校籌辦的表演藝術活動日前粉墨登場,今年的表演成員除了新北特校學生外,還跨校邀請了新北市安康高中、樹林高中及清水高中等集中式特教班同學共襄盛舉,透過此活動提供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發光發熱的表演舞台。

  表演藝術活動是由校內教師利用藝術相關課程進行舞台表演規劃設計再帶領學生練習,表演內容融合了許多不同之教育議題,如:多元文化、品德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及生命教育等,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於特教學生而言更是如此,特教教師們考量每位學生的特質與專長進行角色安排,表演當日透過影片特效、服裝造型及道具等方式一起呈現,讓當日表演藝術活動更顯生動精彩。

  校長謝順榮表示,表演藝術活動一直以來是新北特殊教育學校的年度大活動,也是學生們期望大放異彩的時刻,今年跨校的表演邀約,帶給學生更多精彩的表演節目,舞蹈呈現上得到現場學生非常熱烈迴響、清水高中及安康高中帶來活力四射的舞蹈表演,帶動了台下學生共同熱舞之氛圍,最珍貴的莫過於台上、台下師生共同投入的畫面。清水高中特教組長張曼暐表示,透過這個舞台,讓特教生有機會展現自己!

  教育局長張明文指出,新北巿長期以多元展能方式協助特教學生培養能力與自信,表演藝術活動秉持特殊教育精神,讓每位學生發揮自己所長,勇敢站上舞台展現自我。「人人是主角,人人均有獎」亦是本次活動重要特色,讓每位特教學生藉此提升自信心、肯定自我,實踐適性揚才的教育精神。

新北特校表演藝術活動開鑼 跨校展演創造自信亮麗舞台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1/25】

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率隊考察莿桐國小英語教學

  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楊玉惠司長及李彥儀司長等人,25日特別前往位在雲林縣莿桐鄉的莿桐國小,深入了解由上銀科技教育基金會與虎尾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攜手合作的長期英語教學計畫,希望以莿桐國小推動外籍教師英語教學的成效,作為2030年雙語國家的借鏡。除了觀察學生課中的學習狀況及互動,課程結束後,再由莿桐國小與虎尾科大應外系簡報分享及交流,了解英語課程的進行方式,希望將雙語教學成功的模式,推廣至全國。

  英語教育是漫長的學習過程,莿桐國小每位學生在每學期都會遇見不同的外籍老師,學童在每個階段皆有不同的突破及表現,從初見外籍老師的緊張,到後來下課後喜歡牽著外籍老師的手,甚至主動找外籍老師玩,課堂上原本對英文學習意願低落的學生,最後還會興奮地拉著跟課助理老師的手,請老師快教他們。

  除了有外籍教師的英語課外,上銀科技教育基金會亦針對當地學生的需求,開設英文補救課程,提供有英文加強需求的學生免費參加,這些學生多來自單親、隔代教養或是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家中無法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學生們透過補救教學,從剛開始對英語字母完全不熟悉,到後來能掌握所有發音規則,進步相當顯著。

  上銀科技教育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每年捐助10萬元為莿桐國小添購新書,2014年開始推動英語外師教學,每年投入約2百萬元,累計贊助金額超過1,400萬元,2020年適逢莿桐國小百年生日,卓文恒董事長親自蒞臨並表達上銀科技仍然會持續與大家一起努力打造莿桐國小成為雲林地區的標竿小學,提升學生的素養與世界接軌,邁向下一個百年。

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率隊考察莿桐國小英語教學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任容/彰化報導 2021/01/25】

灑下一把希望的種子 興仁附幼的「興」希望

  新北市淡水區興仁國小附設幼兒園推動課程轉型,藉由菜園種植,以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親身體驗課程,營造探索自然情境,並由生活核心問題為出發,共同合作解決菜園衍生的菜蟲問題,讓孩子體會食物的珍貴,並感受分享的快樂。

  興仁國小附幼團隊從107學年度開始推出在地課程,校長楊順宇表示,學校位在淡水新市鎮附近,帶孩子們去踏查時發現周圍有許多菜園,孩子們說,想要活化校園空間,因此開闢了菜園,由教師團隊設計種植課程,帶領孩子實際進行種菜活動,經歷2年的課程發展與轉型,讓孩子親近土地、解決問題,並進一步將食物分享給社區長輩,落實在生活中學習、也在學習中生活。

  楊順宇校長說,除了有在地文化的連結,也富含食農教育的意義,課程內容大概是屬於植物栽種的知識、生態,讓小朋友從探索、操作、解決問題等設計在課程中,讓孩子從中學習能力與素養,另外也從食農教育當中,讓小朋友認識飲食與健康、飲食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孩子藉由栽種蔬菜,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楊校長說,小朋友們多半不喜歡吃青菜,但是經過自己辛苦種植、觀察、照顧、採收、動手烹飪成菜餚,就因此愛上吃蔬菜了,楊校長分享,小朋友們種植出來的絲瓜,比小朋友頭還要大!讓孩子們好有成就感,對孩子幫助非常大,儘管中間遇到菜蟲危機,小朋友試著解決問題,在不殺生的前提之下,幫忙菜蟲另闢新家,也讓菜蟲可以吃到自己種植的美味蔬菜。

  幼兒靜靜說,照顧幼苗好辛苦,即使天氣熱也要到菜園澆水,因為怕菜菜死掉,才知道每一口菜菜都是好不容易種出來的,要努力吃光光!到了學期末時,邀請父母當闖關者,把孩子一年來種植菜園的播種、耕耘、豐收和分享的歷程,轉換成闖關的遊戲內容,讓親子在闖關中親密互動,也讓父母了解孩子在課程中學習成長的點滴,共同見證孩子豐收的喜悅。

  教育局表示,幼兒園主題課程的發展需要以孩子為中心,並結合生活素養,讓孩子有帶著走的能力,興仁附幼獲2020年新北幼教之光競賽優等,是許多幼兒園的典範,也期許更多幼兒園推動多元化、在地化、跨域化的課程,給孩子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及童年回憶。

灑下一把希望的種子 興仁附幼的「興」希望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1/25】

激發偏鄉推動閱讀創意 PaGamO首度攜手企業啟動支持計畫

  提升「核心素養」能力正是108課綱的發展主軸,偏鄉學校除了面臨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外,還尚缺好的教學引導方式,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PaGamO素養品學堂今年攜手民間企業與公益單位,啟動「未來素養學堂-偏鄉閱讀素養典範學校支持計畫」,並在1/21~1/22於臺北市立復興高中首度舉辦「未來素養學堂教育松」,邀請全臺18所偏鄉學校組隊參加,透過數位遊戲學習平台及文本,進行探索、討論及合作,提出各種創新、引發孩子興趣的閱讀素養提案。

  PaGamO創辦人葉丙成教授表示,長期觀察教學現場,想讓學校師生校長凝聚共識,一起「動」起來並不簡單,透過舉辦「教育松」的活動,在24小時不中斷的腦力激盪下,讓在學校第一線的校長、老師,從中找到凝聚共同目標,也透過校際之間的交流,彼此激盪創意發想。

  葉丙成教授表示,不少偏鄉學童因為生活體驗不足,就誤以為自己很笨,造成學習自信心低落,但透過品學堂每周4篇以全球重要議題為素材的文章閱讀,學生可以從日常閱讀中擴大生活知識,瞭解包括科技、環保、人文、國際政經等趨勢,藉此打開學習視野,也有不少學生反映自己在經過1到2個月的持續閱讀後,不僅閱讀速度加快,也更容易捉到文章的重點,閱讀的成效反映在學習上。

  本次的「未來素養學堂教育松」活動由18所偏鄉學校組隊參加,成員包括學校校長、主任及教師等,每隊成員約在5-6人以上,透過小組討論,提出如何將學校所擁有的資源結合PaGamO素養品學堂平台,進行閱讀素養教育的舉體方案。

  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以新北市林口區嘉寶國小團隊為例,教師積極將平台資源結合教學現場,進行課程設計。他們所設定的學生表現是能夠將事情有條理的描述清楚,要能培養這項能力就必須從閱讀開始。要能夠先有組織、有系統地去理解一篇文章,瞭解文章架構和作者寫作的鋪陳,進而能以脈絡性的表達方式呈現。

  本次活動也頒發「閱讀素養典範學校」殊榮給10所優勝學校,並獲得企業CSR的計劃贊助,讓「教育松」的教學提案未來有落實的機會。玉山銀行將認養南投南光國小、高雄市美濃國小、雲林縣拯民國小、臺南市樹林國小等閱讀素養資源;大江生醫將贊助屏東縣大光國小、新北市嘉寶國小資源;精誠資訊將協助桃園市永安國中、桃園市蚵間國小提升素養;王雲五基金會將認養南投縣羅娜國小、彰化縣文德國小的提案。

  葉丙成教授強調,未來將針對獲獎學校定期進行訪查,透過平台數據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完成率,這對贊助的企業來說也能夠有效掌握資源是否真正用在刀口上。他認為,企業CSR即將進入『CSR 2.0』階段,如何在企業CSR上,透過數字更精確地掌握投入資源後的改變與影響,讓更多企業加入社會實踐及公益的行列。

激發偏鄉推動閱讀創意 PaGamO首度攜手企業啟動支持計畫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1/25】

翰林居家自學包

{
“MyObject”: [
{
“title”: “翰林居家自學包”,
“des”: “翰林出版關心疫情對學校教學的衝擊,貼心為全國師生準備了各式「防疫自學包」,讓您無論身處校園或家園,都能享備課、輕鬆學!”,
“icon”: “https://material.hle.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02/%E7%BF%B0%E6%9E%97%E6%95%B8%E4%BD%8Dlogo-04.png”,
“link”: [
{
“name”: “前往”,
“link”: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CBEyYLnAZq9irRs5vixoqZDQ9xZH3LX8”
}
]
}
]
}

全國少年第一次擊劍錦標賽 提倡小學生多元化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110年全國少年第一次擊劍錦標賽,於110年1月22日(星期五)至23日(星期六),共計二天。主要爲提倡我國小學生多元化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培養擊劍運動興趣,增強體能,發掘基層潛在的優秀擊劍選手。110年全國長青第一次擊劍排名賽也在同時間與地點舉行。賽事主辦單位為中華民國擊劍協會。

全國少年第一次擊劍錦標賽 提倡小學生多元化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來源:【聯合新聞 連線報導 2021/01/23】

看「台展三少年」畫作 誠正中學生接觸藝術薰陶

  新竹縣矯正學校誠正中學目前收容約230多人,對象為未滿18歲前接受法院處以感化教育判決的青少年,近日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家鄉的永恆對話-台展三少年」展覽,展出日據時期台灣三位代表性藝術家林玉山、陳進、郭雪湖畫家及其弟子複製畫約30多幅,作品呈現自然人文、人際互動與生命教育等議題,讓受矯正教育中的青少年也能接觸到藝術薰陶。

  縣長楊文科表示,廣達文教基金會在新竹縣推動「游於藝」計畫長達11年,在多個國小巡迴辦理展覽、導覽藝術等,實踐學生審美教育,今年開始也將誠正中學納入計畫中,讓受輔導的學生也能接觸到展覽,期待學生在欣賞畫作時從中啟發,出社會後找到自己更好一片天。

  誠正中學校長陳宏義表示,學生平時除受感化教育,休閒活動大部分主要是閱讀,可以接觸展覽十分不容易,同時本次主題是家鄉,由於學生不少家庭背景是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未婚生子的人,看到日據時期3位畫家「台展三少年」對家鄉的鄉土情懷,也十分能產生共鳴,並在美術老師帶領下繪製心智圖,進而引發思考,獲得藝術陶勳。

  廣達文教基金會表示,基金會與國內外博物館合作,辦理廣達「游於藝」計畫,以實際行動將藝術帶入校園,讓師生輕鬆接觸藝術,全台參與學校達上千所,參與人次達3百萬多人,在矯正學校部分也多次與高雄明陽中學合作,很高興今年開始與誠正中學合作。

  新竹縣109上學期「廣達游於藝巡迴展」在校園部分已陸續巡迴竹東國小、福龍國小、信勢國小、芎林國小、竹仁國小,下學期也將會到竹北國小、五龍國小、自強國中、華興國小、中山國小、碧潭國小、東興國中巡迴,直至今年6月30日,也歡迎學生與社區家長參觀。

看「台展三少年」畫作 誠正中學生接觸藝術薰陶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王駿杰/新竹即時報導 2021/01/24】

電競科觸角廣 不當選手也能出頭

  想要培養電競選手,光靠網咖、電競館還不夠,為此全台有不少高中職成立「電競俱樂部」吸引好手加入。由高雄立志中學電競經營科創立的「立志猩勢力」,在去年底GAMFORCE全國校園電競邀請賽高中高職組奪得冠軍,打響名聲。

  立志中學斥資千萬打造五星級電競教室,在2016年創立電競經營科,除了培養電競選手外,更將電子競技、企畫行銷、多媒體應用等課程都編入教學計畫,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出路,未來能在電競相關的產業發光發熱,學生們在各專業老師的引領之下,畢業後可以朝電競賽事主播、賽評、遊戲軟體設計師等相關行業發展。

  電競經營科主任林士弘表示,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相當短暫,且電競產業鏈非常廣闊,所以他一直鼓勵學生們在追逐電競選手夢的同時,也要多方涉獵,目前從立志電競科畢業的學生不僅競技面成績亮眼,在升學或就業上也都有很好的發展。

  電競經營科學生沈佑威說,當初有一個職業電競選手夢,所以選擇就讀電競經營科,校方投入大量資源讓他們有很好的學習環境,在校方安排下,他已經考取多張相關證照,未來即使不當選手,也可以繼續升學,順利在相關產業就業。

電競科觸角廣 不當選手也能出頭
來源:【中時新聞 記者洪浩軒/高雄報導 2021/01/25】

大武國小原舞社 進軍全國賽

  台東縣大武國小原住民舞蹈社去年重整旗鼓,經過一次次的練習,排灣族小朋友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也建立自信心,原本不敢站上舞台的他們,去年初試啼聲就獲得佳績,將在今年3月代表台東參加全國舞蹈賽。

  台東縣大武鄉由於長期以來原漢融合、通婚,原住民排灣族傳統文化逐漸沒落,而大武國小的原住民舞蹈社,也因為欠缺師資,只好停擺一陣子;去年8月,指導老師溫巧盈到任後重整旗鼓,這群大武山下的孩子舞力全開,去年底參加學生舞蹈比賽,在丙組民俗舞以「成年禮讚」舞碼拿下特優,將到台北參加全國決賽。

  溫巧盈表示,學校有80%是原住民,但是這群原鄉學童卻對自己的文化不熟悉,儘管擁有一身好才藝,也怯於站上舞台,經過無數次的練習,一些古老傳統歌謠都已能琅琅上口,回到家還會把在學到的舞步表演給長輩看,老人家看得樂呵呵,讓文化的學習成為生活一部分。她也感謝校長楊惠珍支持,讓孩子們的努力被看見。

  楊惠珍說,學校的原住民文化教育課程一直延續,近幾年在指導老師的努力下,小朋友對傳統文化以及歌謠的吟唱更加活絡與喜愛,並且從中認同自我,也對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而學校也將在多元的社團課程中,提供孩子多元展能舞台,讓他們可以發光發熱。

大武國小原舞社 進軍全國賽
來源:【yahoo 記者莊哲權/台東報導/中時新聞 2021/01/25】

跨域編織夢想藝起來 永和國中Show美學

  新北市推動藝術教學深耕與教師偕同藝術家專長教學合作,共同帶動校園藝術美感與創作風氣,並發展學校特色,一○九學年度共有八十三校推動藝術家駐校,增強學生生活與藝術之連結,並轉化為藝術表演,達到「藝術即生活」。

  永和國中特別邀請「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之街頭藝人跨領域合作,永和國中積極結合各項專長師資,透過校慶變裝秀、校園小藝人表演等活動,創造學生展演舞台,擴展學生藝文體驗與視野。一○九年首度申辦新北藝術深耕計畫,並與「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合作,透過「行動雕像」、「打擊樂」與「雜耍」街頭藝術課程,讓八年級孩子學習街頭藝術主題,最後一堂課師生們更踏出教室,透過在校園展現學習成果,拉近全校與藝術的距離,讓校園成為立體展演舞台。

  責策劃及推動的表藝教師翁敏甄表示,透過藝術深耕計畫帶給孩子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從日常校園生活體驗藝術,從做中學,很符合新課綱素養導向的精神。蕭宇芯同學說,藉由課程發現人體雕塑也是表演形式之一,自己在肢體創作過程中也增強了上台勇氣,變得更有自信;王欣薇同學則說,「透過課程發現『創意』的重要性,當自己的表演具備獨特性,將會吸引他人關注,很開心在課程中有了新發現」。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透過藝術家與專業藝文團隊合作進駐校園,借重藝術家專長提供多元豐富的藝文課程,並透過跨領域的教學方法,讓我們能看到更多的生活藝術美景。除此之外,也辦理偏鄉策略聯盟讓學校共聘藝術家共享資源,弭平城鄉差距。未來將持續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展藝術教育,為孩子編織藝術夢想。

跨域編織夢想藝起來 永和國中Show美學
來源:【yahoo 記者王志誠、周貞伶/新北報導/台灣新生報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