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素材如何融入108課綱課堂? 故宮教戰

  108課綱拉近中小學生與博物館的距離。板橋高中名為「潮設計」的選修課堂上,學生試著用3D列印技術,把故宮正展出的元代帝后平面圖像立體化,助視障觀眾了解歷史。將展覽素材帶入課堂的故宮教育展資處助理研究員鄧欣潔說,課綱新增無教科書的選修課,愈來愈多教師找博物館合作上課,也把更多學生帶入博物館。

  開設這門課的板中教師林世國指出,他經歷多次討論才與故宮合作開課,包括確認故宮特展內容、文物如何搭配課程宗旨,以及教師和業師的角色分工。故宮合作教師入校介紹各文物的歷史故事,描述內容遠比一般師生上網找資料來得深入,助學生設計真的能入館的成品。

  鄧欣潔說,故宮以前大多和藝文科教師合作,108課綱新增選修課等多元課程,愈來愈多歷史、生活科技甚至數學教師都來找故宮討論課程。

  她欣見這樣的風氣成熟,以板中這學期的潮設計課程為例,許多修課生主要想投入理工領域,除能在課堂上學到科技實作技術,也從中認識人文歷史。各領域人才都具文史涵養,正是故宮希望推動的事。

  但教師和博物館不見得一拍即合。鄧欣潔指出,中小學教師基於課程需求找上故宮,但故宮不一定能及時提供對應素材。舉例來說,曾有歷史教師教「鄭和下西洋」,希望結合桌遊,帶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鄭和的旅程,但故宮暫無相關素材。

  雙方進一步討論,鄧欣潔發現,教師主要希望用大富翁形式教歷史,而故宮曾展出乾隆南巡主題文物,展場剛好有互動素材,讓民眾認識南巡過程攜帶的文物。故宮將展覽素材轉化成符合課程的教材,順利讓展覽主題進到課堂。

  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展覽,自然提升博物館觀展人次。鄧欣潔引述過往研究,指出民眾之所以喜歡參觀博物館,主因是有好的觀展體驗,而奠基觀展體驗的最佳時機就是學生時期。許多人認為博物館是知識殿堂,敬而遠之;博物館加入課堂,讓更多學生發現它的親近之處。

  學生上課接觸文物,還能增加博物館員的策展創意。今年11月初,板中等新北市創客學校首度前進故宮辦展,各組學生發揮創意重現「清明上河圖」。鄧欣潔觀展後表示,故宮也曾展覽此主題,有館內人員讚嘆高中生的想像力,直言要向學生學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則說,博物館和教室是不一樣的學習場所,博物館更有「說一個好故事」的空間,也有更多說故事的方法。比如剛落幕的第一屆科學節,館方就把天文學家克卜勒的故事改編成劇,比起閱讀課本,看戲觀眾更能記住克卜勒的生平和成就。

  孫維新強調,此類「故事」除能點燃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也符合108課綱的探究與實作和素養精神,帶學生了解科學與生活的關聯。

博物館素材如何融入108課綱課堂? 故宮教戰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 2020/11/30】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