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地球日修復行動 中山大學師生柴山清除外來種

  配合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特別開設「服務學習: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課程,在「城市是一座共事館」USR計畫支持下,與地球公民基金會講師、資深環境教育暨生態解說員傅志男共同帶領課程學生踏查柴山,以及清除外來種植物,以呼應「世界地球日」51週年的主題「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師生用實際行動嘗試修復環境,展現對地球的愛護。

  邱花妹去年便曾於服務學習課程邀請傅志男帶領學生踏查柴山與柴山西海岸,並進行外來種清除和淨灘的行動,今年再次邀約傅志男導覽柴山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此次踏查的路線相比去年又更加深入,不僅見證了昔日馬卡道族生活歷史的小溪貝塚遺址、了解攔砂壩對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感受到泰國谷及大榕樹的壯闊。

  傅志男表示,柴山擁有豐富的地形景觀與生態物種,但近年來面對外來種生物的強勢入侵,對於本土生物的生存也帶來相當大的威脅。此次踏查主要清除的對象為外來種的「黃金葛」,黃金葛是常見的園藝植物,其強韌的生存能力,可以在野外「鋪天蓋地」生長,不僅在地面上,就連岩壁也常可見其攀藤的蹤跡。此次行動總共清除了6個肥料袋大小、相當於30公斤重的黃金葛,而這些摘除的黃金葛則將會運用在社科院屋頂菜園的堆肥。

  傅志男也提到,近日臺灣遭逢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豐水期的降雨量減少,今年也不見情況好轉,這樣的現象同樣也反應在柴山的生態當中。根據他的觀察,往年於四月開始至五、六月的梅雨季節,都有機會在柴山見到臺灣特有種馬卡道澤蟹,但在此次踏查中,即便認真找尋,也難以觀察到馬卡道澤蟹的足跡,可見乾旱對於自然生態所造成的影響。

  邱花妹則表示,課程師生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藉由走訪與中山大學為鄰的柴山,讓超過一半從未深入走進柴山的學生更加認識到校園以及周遭的生態環境,未來更希望學生都能以身為地球上的一份子的自覺,為永續環境的目標做出實際行動。

響應地球日修復行動 中山大學師生柴山清除外來種
來源:【教育部電子報 2021/04/29】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