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實驗教育 多重返升學路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六年,部分機構面臨招生、就業與體制內升學的難題。台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是全台第一所「機構實驗教育」,主打表演藝術,創校時高喊讓學生畢業就能就業,未料兩屆畢業生仍以升學為主,招生率持續下探;培養孩子建築等技能的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引入德國工匠精神,但去年只招到十名新生。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有個人、團體、機構三種,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內實驗教育機構走過草創「爆發期」後,整體學生數雖仍有增加,但成長已趨緩,一○六至一○八學年年增率已降至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之間,部分實驗教育機構開始艱苦經營。

  跨領域教學使課程變動大

  TMS兩屆共五十七位畢業生,二十五人就業創業,但高達三十二人選擇升學,不少體制外孩子又回到體制內;當招生面臨考驗,為了能發獎學金,TMS校長李遠(小野)今年還將展開募款計畫。小野坦言,這幾年與家長互動過程,發現有八成父母仍希望孩子升學。

  汗得今年二十名應屆畢業生,八名參加學測、一名參加統測、一名參加指考;其他學生有的準備多實習一年摸索性向,有的準備參加青年儲蓄計畫,或明年的多元選才,因上學時間是上午七時到下午三時,放學後學生仍有時間補習學測或指考;汗得應屆畢業生中,補習者占一半。

  汗得負責人胡湘玲說,第一屆因外界報導多,再加上新鮮感,收到最多學生,到了第三屆學生幾乎全從實驗教育出來,她表示,實驗教育規模小,必須在招生宣傳花更大力氣才會被注意。

  汗得的課程和老師也屢遭家長質疑「改來改去」,胡湘玲說,一般學校例如數學老師,一個年級可能換一次,依照課綱教學,沒有「變動」太多的感覺,但汗得以建築為主題,必須與業界、學界、德國能源建築趨勢連結,沒有「一個」建築老師可以在一個年級從頭教到尾。

  讓學生探索培養選擇能力

  TMS主任楊湘穎認為,升學與就業不是二元對立,不少學生邊讀書邊就業,TMS讓他具備去「想去的地方」的能力,得到選擇的自由;像就讀台藝大戲劇系的康文瑜,大一發現對影像有興趣,從環工科系休學,在TMS求學一年後,她重考進入台藝大戲劇系夜間部並輔修電影;TMS對康文瑜來說,只是一個開始。

  在台灣,實驗教育常被貼上「不必考試比較輕鬆」的標籤,汗得應屆畢業生黃禹睿觀察,學生若抱著「逃避考試」心態來念實驗學校,念沒多久就會「陣亡」轉學;從國小就開始讀實驗學校的他表示,實驗學校只是打破傳統教育的考試框架,但學習不會比體制內學校輕鬆,以汗得為例,畢業門檻是「蓋一棟房子、寫一本書和通過德文檢定考試」,挑戰更高於考試。

  在汗得教「手思教育」的建築師詹益忠說,家長、政府都都不習慣放手讓學生「探索」,但汗得樂於讓老師帶著學生探索,就連校長都被稱呼為「工頭」。他認為「實驗教育就是未來教育,實驗成功便會走入體制」,希望探索精神成為體制內教育的一環。

6年實驗教育 多重返升學路
來源:【人間福報 台北報導 2021/06/15】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