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數/課數/單元:第二單元第2課「氣候變奏曲」
頁數:25
行數:
原始資料:
更正資料:
勘誤內容說明:漏植
Hanlin Wordpress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大屯山有「火山通道」”,
“Date”: “7月15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大屯山先前被證實是活火山,具有心跳、呼吸、週期性地震,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團隊近日宣布,發現大屯山有「火山通道」,火山通道位於大油坑、擎天崗之間,岩漿噴發會流向哪裡,得看實際的噴發點,若噴發點靠近大油坑的半山腰,以當地的地勢,岩漿將會向北流,影響區域將是新北巿金山區;但如果噴發點在擎山崗,岩漿就會順著當地的地勢往南流,最有可能影響的地方是天母、北投。
(2020/07/15)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https://www.mdnkids.com/news/search_detail.asp?serial=117133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火山警報3燈號年底上路”,
“Date”: “7月06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中研院研究團隊去年證實大屯火山群與龜山島為「活火山」。中央氣象局表示,已規畫火山警報流程及擬定相關發布辦法,將以紅黃綠三燈號示警,預定年底可上路,相鄰的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也將配合訂定防救災計畫。
\n
\n
地震測報中心將火山活動觀測列為0至2級共3個等級,分別以綠、黃、紅3個燈號對應,0級是綠燈,代表火山活動正常,1級為黃燈,代表火山有噴發跡象,也是發布火山警報的標準,2級為紅燈,代表火山可能噴發或已噴發。火山警報除了以3種燈號示警,並透過網路、簡訊及細胞廣播傳達。
\n
\n
(2020/07/06)
\n
\n
資料來源:
\n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n
https://www.mdnkids.com/news/search_detail.asp?serial=117031
\n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炎炎夏日 如何預防熱傷害”,
“Date”: “6月8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近日各地持續高溫,已讓許多人受不了,而身處高溫環境時間太久,就可能引發熱傷害。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以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100名發生熱中暑的人,至少30人死亡。
如何預防熱傷害?應「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保持涼爽舒適;夏天高溫,應隨時補充水分,每天應至少喝2,000c.c.白開水;在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2020/06/08)
資料來源:
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58050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金戒指現身 全臺瘋賞日環食”,
“Date”: “6月21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天文奇景日環食,於6/21下午在臺灣上空絢爛登場,下次想再看到要等195年。
\n
\n
當天最早看到日環食的地方是金門,下午2時44分04秒「初虧」,太陽開始出現黑影,慢慢的太陽的缺口越來越大,有如天狗吃日,下午4時11分01秒出現「食甚」,環食帶中心線附近地區可見太陽呈現出金戒指的環狀景象。
\n
\n
臺灣本島也可於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南投、花蓮、臺東等地看到日環食的現象,其他地區則可看見日偏食,有如倒掛的明月,一樣令人驚豔。
\n
\n
(2020/06/21)
\n
\n
資料來源:
\n
中時電子報
\n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21001297-260405?chdtv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南極變「綠」了!”,
“Date”: “5月21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劍橋大學與英國南極調查局共同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期刊指出,研究團隊花了6年時間觀察,南極不斷升溫,促使藻類蓬勃生長,目前至少記錄到1679叢藻類。依照季節不同,這些藻類最大覆蓋面積可達195萬平方公尺,驚人範圍甚至可以從太空用肉眼看見一片「綠地」。此外,大面積的藻類每年能為地球消化479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87.5萬趟開車旅遊的排碳量,雖然不算多,但對於地球來說不無小補。
科學家指出,藻類可以供應其他生物所需的養分,直呼人類正在見證一塊「全新生態系」的誕生。
(2020/05/21)
資料來源: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60970?utm_source=Line%E6%96%B0%E8%81%9E&utm_medium=%E6%96%B0%E8%81%9E%E9%BB%9E%E6%93%8A&utm_campaign=Line_today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國際奧會宣布 東奧2021無法舉行就停辦”,
“Date”: “5月21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京奧運原訂2020年7月舉行,日前奧委會會長巴赫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協商,東京奧運延期於2021年舉行是「最後的選項」,大會組織無法永久雇用三千至五千名員工,加上疫情尚未穩定控制,世界衛生組織無法有效預估未來疫情變化,這一兩年都可能有大流行的機會,隔離為目前控制疫情最為有效的方式。
(2020/05/21)
資料來源:
今日新聞
https://www.nownews.com/news/sport/5010630
”
}
}
]
}
{
“MyObject”: [
{
“title”: {
“main”: “時事”,
“sub”: “世界地球日50週年”,
“Date”: “4月22日”
},
“catagory”: {
“txt”: “text”
},
“content”: {
“src”: “
\n
\n
1970年4月22日,美國人民為了石油外洩、工廠汙染、廢水、有毒廢棄物不當處置、殺蟲劑噴灑、高速公路開發、荒野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發聲,進而促成「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成立,藉此產生各種環境保護相關法案,從此這天成為世界地球日,環保意識開始在人們心中萌芽。
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地球仍然面對許多挑戰,空氣汙染日益嚴重,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森林遭大火吞噬等種種現象,無形中都帶給地球更大的負擔;然而就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疫情至今尚未結束,使得全球各國採取相關隔離措施,人類活動減少卻意外讓地球獲得喘息。
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污染監測衛星在2月實施隔離檢疫的兩個星期內觀察發現,中國的空氣污染急劇減少,長年混濁的威尼斯運河變得清澈見底,還可見到魚群在水中悠游。
上述的現象不禁讓人反思,雖然現今多國都已開始注重環保,但地球是否也需要像人類一樣,什麼事情都不做,好好的休息一下。
(2020/04/22)
\n
\n
資料來源:
\n
yahoo!新聞
\n
https://tw.news.yahoo.com/%E5%9C%B0%E7%90%83%E6%97%A5-50-%E9%80%B1%E5%B9%B4-%E4%BC%91%E6%81%AF%E5%B0%B1%E6%98%AF%E6%9C%80%E5%A5%BD%E7%9A%84%E6%85%B6%E7%A5%9D-064412537.htm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