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創新發明展 我獲23金國際第1

  二○二一第三十五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昨天傳回捷報,臺灣共獲得二十三金、十八銀、四銅,總成績國際第一名。臺北市復興實驗高中陳頎崴、周聖華、梁峻瑋、陳柏諭、陳楷惟五人,為長期臥床的高齡長輩與行動不便者設計「手拉腳踩升降、移位多功能生活輔助裝置」,是我國年紀最小的金牌得主。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理事長吳智堯表示,今年比賽採線上舉行,共有十三國參與。

  陳頎崴說,他們設計的裝置,可透過更輕鬆安全的方式,將被照顧者從床上移位,參與家人的活動。

日本創新發明展 我獲23金國際第1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李琦瑋/臺北報導 2021/05/24】

國際教育2.0 全球觀待加深加廣

  教育部去年公布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預計實施至二○二五年,規畫第一年投入經費一億元,之後逐年加碼,預計二○二五年將增至兩億五千萬元。對於國際教育2.0實施成效,教育現場人員抱以期待,但也希望政府能鬆綁法規,並規畫設置專責人力等配套,讓學校推展國際教育能更有彈性。

  國際教育2.0以國際教育1.0為基礎,並依據十二年國教課綱、雙語國家政策發展。教育部表示,國際教育2.0更重視將國際教育融入各學科,強調跨領域的主題式教學,實施對象也從臺灣學生,擴及境內、境外非本國學生,加強彼此交流。

  致理科大通識中心講座教授、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執行長陳超明認為,國際教育2.0更著重培養學生公民素養,強調與國際連結;國際教育1.0是了解別人,國際教育2.0則是延伸到與他人連結,這是比較對的方向。臺灣推動國際教育多年,但落實程度和深度不足,許多學生關心南韓明星、美國好萊塢電影等娛樂小確幸,其實這並不代表世界的全貌。

  政府推雙語國家政策,國際教育2.0也把雙語納入中小學課程。陳超明說,雙語教育不等於國際教育,學會一種外國語言,僅具備國際溝通基本能力,其實還得了解其他國家文化等面向,並具備國際移動力。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認為,政府推動雙語教育,但師資不足,要數學教師用英文上課,學生可能聽不懂,教師備課更吃力,造成教學現場的大災難;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展,避免政策美意打折扣。

  臺北市中正高中推動國際教育多年,校長江惠貞認為,政府推動國際教育從1.0版到2.0版,教師獲得的資源確實更多,但以臺北市為例,規定校內要有專責人力作為推動窗口,而教職員已有工作,實在分身乏術,希望政府鬆綁法規,讓行政組織更有彈性。

  近年許多學校與國外學校締結姐妹校、推動雙聯學制,或透過視訊線上交流。江惠貞說,學校推動雙聯學制,卻受限國內法規而窒礙難行,例如我國學生到國外學校念雙聯學位,受限法規或課綱,取得國外學校的學分在國內不能抵免等,或是外籍生來臺就讀,但修讀內容和先前在母國所學有異,而影響來臺意願。

  教部推學校國際化 新增標章制度
 
  國際教育2.0新增學校國際化的標章制度,也就是把國際教育訂出指標,對應初階、進階及高階三個等級,讓中小學自行依據符合的指標,申請學校國際化認證。這項制度已有一百所中小學由國教署和各縣市政府推荐,從今年七月試辦,明年將正式啟動。

  該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教授莊雪華表示,指標分為必要指標、選項指標,必要指標是基礎項目,包括學校有英文版官網、有對國外學校的聯繫窗口等。必要指標難度提高,需要有外部資源、累積多年經驗,例如與國外學校締結姐妹校、國際交流等,為避免變成評鑑學校,增加學校行政負擔,會讓各校自行決定是否參加,指標數量也會儘量簡化。

  莊雪華指出,申請初階的學校要達到必要指標;申請進階除了須達到必要指標,也要符合五成選項指標;申請高階要達到八成選項指標。但學校不一定得從初階開始申請,若已推動國際教育多年有成,可挑戰進階或高階。

  金門整合英語、國際教育 引進外師
 
  臺北市三民國中在十年前開始推動國際教育,連續九年獲得教育部國際教育學校本位計畫的補助,且獲得臺北市教育局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的國際學校獎最高等級認證,去年更轉型為雙語實驗課程學校。校長莊國彰表示,推動雙語課程的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有教師願意花時間付出,願意在校內組成社群共備課程、教材,學生才能更加受惠。

  近年,金門縣整合英語教育和國際教育,不僅推動英速魔法學院計畫,安排學生兩天一夜沉浸在英語環境中學習,也引進外籍教學師資,推動學校國際化計畫;近日更推動一一○學年度起,全縣國小五年級學生都要參加國際兒少英語檢定TOEFL Primary檢測,創下國內首例,預計到一一四學年度,五年級到九年級都要施測。

  金門縣教育處長羅德水說,檢測成果將建立學習成就資料庫,為學習落後學生提供加強輔導,讓教師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應用知識和技能,了解他們是否可用英語溝通、解決問題。

國際教育2.0 全球觀待加深加廣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沈育如/連線報導 2021/05/24】

照顧家人、突破困境 王棱卉獲總統教育獎

  臺中市臺中國小王棱卉的父親罹患漸凍症,靠母親微薄收入照顧家庭、支付龐大醫藥費,弟弟罹患輕微的亞斯伯格症。王棱卉面對這樣的困境,不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積極正向,每天幫忙照顧爸爸,陪伴弟弟妹妹,協助媽媽和奶奶,並投身減塑、淨灘、堆肥翻土等公益活動,更通過資優鑑定就讀資優資源班,獲得今年的總統教育獎。

  王棱卉說:「爸爸罹患罕見疾病漸凍症之後,不斷開刀、求醫,醫藥費大幅提升。因此我要幫忙照顧爸爸、妹妹和弟弟,減輕媽媽的負擔。」王棱卉每天要將食物打成流質餵爸爸,再陪讀經書、推動輪椅、翻動身體、清理尿壺,與爸爸分享開心的事情,逗他笑,同時還要小心以免爸爸嗆著,每天都要等到媽媽回家後,才能開始讀書。

  面對家中氣氛低迷,王棱卉表示,自己也會難過、抱怨,但身為長姐,她沒有太多時間難過,只能努力讓父母放心、減輕負擔。所幸通過資優鑑定之後,她發現自己對數理、邏輯思考、實驗的喜愛。王棱卉表示,她想研究出對抗罕見疾病的治療方式,希望自己來得及治好爸爸的病。

照顧家人、突破困境 王棱卉獲總統教育獎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1/05/22】

竹縣大同雲端體育課 師生同步運動

  全國停課,各校課程改為線上授課,但體育課要怎麼上呢?新竹縣大同國小利用「米立雲」系統,讓師生在雲端相會。學生在鏡頭前按照教師指示做動作,教師再逐個檢視,最後要求回報運動後一分鐘脈搏跳動次數,學生直呼:「線上體育課比現場上課還累!」

  學務主任符國城表示,即使是線上體育課,也要維持運動的品質與成效。體育教師洪維辰說,由於學生居家環境不同,所以空間上要求可張開雙手臂、轉身不撞倒東西即可。

  六年級的彭畇嘉說:「同時看到畫面中有二十幾個同學一起上線很有趣,線上上體育很累,老師盯得更清楚,絲毫不能偷懶。」黃唯翰表示,自己比較喜歡現場上體育課,有些同學連線不佳,大家會透過通訊軟體告訴他上課的內容和注意事項。

竹縣大同雲端體育課 師生同步運動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阮筱琪/新竹報導 2021/05/22】

臺南學子彩繪燈籠 日本水上町展出

  臺灣、日本都有火神信仰。日前,臺南市政府將中小學生以「祀典武廟火德星君(火神)護佑.平安祈福」主題繪製的數百個燈籠,寄到日本友好城市群馬縣水上町,在黃金週假期展示,非常受歡迎,已有日本多處城鎮來函,表達希望展出。

  水上町豐樂館供奉全日本最大的火神「烏鴉天狗」,和臺南火德星君保佑平安相呼應,兩地首次以防火、防災進行交流。

  榮獲國中組第三名的忠孝國中學生周佳憲說:「能透過圖畫向消防員致敬祈福,很有成就感。」獲得佳作的學生蔡淳容創作消防員舞獅畫面,表達謝意。學生蘇慈恩在燈籠上繪出消防員勇闖火場。協進國小學生楊瑾晅表示,自己用壓克力原料,畫出腦海裡火神的樣子。學生鄭心蕙則興奮的說:「沒想過可以得獎,居然拿到第三名!謝謝家人陪我完成燈籠。」

臺南學子彩繪燈籠 日本水上町展出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詹伯望/臺南報導 2021/05/22】

內壢國中 以行動落實三好

  「行三好是教育的本質!」桃園市內壢國中校長林祺文表示,教育的根本在於「心」,要讓學生成為良善的公民,就要引導學生看見世界的美好、正向與良善,因此品格教育很重要;而從思想與行動中落實三好,正是型塑好品格的良方。

  推動讀報擴大正向影響

  「閱讀讓人看見世界之美!」林祺文校長表示,閱讀可以啟迪人心、明亮世界。學校圖書館以轉板組合成屏風,上面刻著書法老師的作品,透過轉板的光影改變環境,「讓孩子走進閱讀的世界,就能開展智慧。」

  林校長盛讚《人間福報》內容豐富多元、報導正向,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他更感謝楊秀嬌老師推動閱讀教育,因為教育可以讀心、論心與修心,透過閱讀看到自己,教師無私地為孩子付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喜愛閱讀。

  閱讀推動教師楊秀嬌表示,全校85個班級都實施《人間福報》讀報教育,除了晨間讀報之外,每學期還規劃閱讀月,舉辦讀報與剪報比賽以及閱讀抽抽樂活動,每天抽出20至30個獎項,獎品是她親手做的茶葉蛋、草仔粿、南瓜竹筍包等客家美食,鼓勵學生讀報。楊老師透過閱讀理解「4F」方式帶領學生讀報,也就是:Fact(事實,從文章中讀到什麼)、Feeling(感受,讀完之後的感覺)、Finding(發現,讀完文章後有何發現)、Future(將來可用來做什麼),引發學生思考觸角,鼓勵學生將文章內化,並把好文章貼到聯絡簿上與家人分享,讓親子在共讀中擴大良好正向的影響。

  型塑良好品格行動落實

  除了內在思維,外在行動也很重要,為了讓學生懂得感恩、累積正向能量,林祺文校長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落實在生活中,例如:「百里健走」結合人文與景觀,擴大孩子的夢想;帶領學生做義工,以減塑、淨灘、照顧海洋生態等建構環境教育,來保護環境、守護家鄉。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自105年起開辦「食在暖心」食物銀行,提供物資給弱勢家庭的學生,讓他們在寒暑假期間也能遠離飢餓;並將校園物資送給街友、單親媽媽、社會邊緣人等弱勢人口,以協力方式讓社會充滿溫馨與愛的關懷。由學校成立的「食物銀行—─內壢傳愛」創新教學團隊,依年級開發不同的教學主軸,七年級主軸為「食在健康」、八年級「服務學習好童軍」、九年級「夜訪街友發現愛」,結合了家政食安、童軍服務、輔導關懷,融和教育與慈善,為學生創新體驗。親師生共同打造「食在暖心」校園,不僅落實三好服務體驗,也讓親師生更加認識「愛分享與轉動」的校園真、善、美,並於106年榮獲全國創新經營綜合領域KDP標竿獎殊榮。

  從生活中落實,內壢國中親師生演繹了三好的真諦。

內壢國中 以行動落實三好
來源:【人間福報 記者張彬彬/連線報導 2021/05/24】

偏鄉推閱讀 驚豔孩子想像力

  「到偏鄉上課,有時會聽到村里辦公室『放送』的聲音,就感到很親切!」在城市長大的「故事媽媽」謝明芳、葉姿均,兩人共乘機車巡迴偏鄉推動兒童閱讀,學童不僅挖地瓜送她們,還會送紙藝與畫作,讓兩人備感窩心。

  謝明芳畢業於佛光山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與曾任幼教師的葉姿均都在小學擔任「故事媽媽」多年,孩子畢業後,她們仍持續推動兒童閱讀。去年受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盧彥芬之邀,開始巡迴嘉義縣偏鄉小學推動閱讀。

  聽村長廣播 體驗城鄉差距

  謝明芳說,到偏鄉推閱讀之後,才明白什麼是城鄉差距,以前看到「張君雅小妹妹」電視廣告,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在偏鄉上課,真的聽到「村辦公室報告」,但不是廣播請小朋友回家吃泡麵,而是「賣鳳梨的來了!」

  她說,到偏鄉推閱讀,小朋友回饋給她的,不僅是純樸的情感、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還有很多是她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與趣事。例如,有一名學童說他阿公是「補塑膠桶的老師傅」,讓她深感疑惑,反問:「塑膠桶可以補嗎?」沒想到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可以呀!」

  謝明芳除了推兒童閱讀,也引導學童寫作、童詩創作。她會請學童吃葡萄乾,透過眼、耳、鼻、舌、觸等「五感」來描寫葡萄乾。結果,學童光是描寫葡萄乾外觀,就有像隕石、痣、大腦、山溝等不同的形容,讓她佩服學童的想像力。

  她說,有一名「活潑過頭」的男學童,是學校樂隊成員,上課時一直說自己不會寫作,但吃過葡萄乾後,隔周竟能寫出「低音大提琴,很像大人低沉的聲音,仿佛在跟我訴說他小時候的故事」,讓她喜出望外。

  不過,謝明芳也感慨,偏鄉孩童資源少,吃顆葡萄乾就有「小確幸」,還開心地笑瞇瞇;反觀城市裡的孩童,有些學童會當面拒絕,或露出嫌惡的表情,讓她心裡感到很受傷,「難道這就是城鄉差距?」

  為了提升學童的閱讀興趣,謝明芳會在上課前舉行「聽力大考驗」,先念一小段故事,要求學童一邊聽故事、一邊記住故事中出現的動物種類、數量,以增進學童的專注力,學童也很喜歡接受這種「挑戰」。

  山區小學生 看完全套金庸

  更讓她感到開心的是,有一所山區小學,全校學生只不過十來人,但學童程度普遍不錯,其中一名四年級女童,已把全套的《金庸小說》與《哈利波特》看完,上課時還會跟她討論「華山論劍」,讓她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感覺。

  被學童暱稱「維尼老師」的葉姿均,擅長以民間故事帶入閱讀。她說,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偏鄉學童相對純樸,她與「明芳老師」就經常收到孩童餽贈的小禮物,包括蔬菜、水果、地瓜、紙青蛙、圖畫、獨角仙等,「反正他們覺得妳喜歡,就會大方送給妳!」

  葉姿均說,有一個非常可愛的低年級男童,下課時會跟她分享心情故事,有次還在校園裡挖坑埋掃帚,邀約她「一百年之後,我們再把它挖出來,看它變成什麼樣子!」簡直將她當摯友,讓她有單純的幸福感。

  讓她覺得開心的是,當她與謝明芳共乘機車到校,機車尚未停妥時,就遠遠聽到學童高喊「維尼老師、明芳老師,妳們來了,我愛妳們!」讓她們感到很窩心。

偏鄉推閱讀 驚豔孩子想像力
來源:【人間福報 記者江俊亮/連線報導 2021/05/24】

北斗國中闢農場養狗 雞舍種電奪獎

  很多學校在校園角落開闢開心農場,彰化縣北斗國中卻在校園蛋黃區設農場,不但種蔬果,還養雞、養狗;學生覺得很紓壓,不但非社團時間也到農場「巡田水」,連假日都有學生返校務農,讓農場終年生氣蓬勃。

  北斗國中6年前在教學大樓與司令台間的校地,開闢約450坪農場。學校成立社團「農藝社」負責管理。起初上半年種水稻,校方租水牛到校示範春耕,重現農業時代耕田景象,下半年全校學生種蔬果,體驗農業。去年爆發疫情,停止水牛進場,改種蔬菜和雜糧作物。

  不種水稻後,農園犁出40畦菜圃,為培養「學生來源」,提供6畦菜圃給鄰近民間幼兒園教學,幼童自備菜苗和工具種菜,播種後每月來兩次,蔬菜平常則交給農藝社員幫忙看顧。

  校方還建造狗舍收養流浪犬作生命教育教材,第一隻流浪犬「小花」老死後葬在校園一隅,現有兩隻流浪犬「大白」與「阿毛」,是農藝社的開心果。家裡不准養狗的學生自告奮勇早晚牽狗散步,操場經常出現「狗遛人」;狗舍距司令台僅約20公尺,朝會師長講話時校犬汪汪叫,逗得學生哈哈笑。

  狗舍與司令台間搭建雞舍,養蛋雞消化學校午餐廚房的菜葉剩飯,雞舍裝置溫濕度感應設備,粗糠混合益菌鋪在地面分解雞糞,沒臭味,每天有蛋撿。產下的雞蛋供學校自辦午餐廚房用,但因雞舍距離司令台不到15公尺,擴建「有礙觀瞻」,校長郭佳文宣布不准再增養。

  雞舍屋頂2年前開始種電,供雞舍照明、散熱,雞窩亮燈保溫,如果氣溫超過攝氏30度,電風扇自動開啟,綠能也供電給空氣品質感測器,傳送監測數值到看板,作為學校擺放空品旗的依據。雞舍種電節能成果列入學校綠能教育計畫,去年獲得經濟部推動能源教育標竿獎中區金獎。

  學校教師再接再厲,寫計畫向農糧署爭取經費,在司令台另一側興建智慧溫室,溫室最近完成整地即可種菜,校長郭佳文希望學生學習科技導入農業的知識,找出改善傳統農業經營的方式。

北斗國中闢農場養狗 雞舍種電奪獎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2021/05/24】

掌握考試技巧 權衡強弱分配時間

  中正大學畢業的林澍莛,大四開始準備高考一般行政,他分享,努力讀書只是標配,懂得如何擬定讀書策略,分析自身強弱項,權衡各考科準備時間,更要掌握答題版面配置等考試技巧,才是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大學念社會福利系的林澍莛,選擇報考分發單位較不設限的一般行政。林澍莛說,同樣都是社會科學領域,思考邏輯不會差太遠,平常就廣泛閱讀的他,面對政治學更是得心應手,總能跳脫課本論調,寫出個人風格的論述。

  但林澍莛坦言,其他考科未必如此,像是行政法、民刑法總則便讓他飽嘗痛苦,尤其從未受過法科訓練,一開始光適應法律文字、邏輯就很吃力,不過社會科學就是要「重複一直念」,先求理解後反覆讀、寫考古題,都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他說,國考不像考大學,分數低也還是有學校念,國考只有上榜、落榜二條路徑,因此一定要付出,「沒有所謂的輕鬆考上」,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分析優勢、劣勢,做好科目權衡比重的時間分配,不要把雞蛋都擺在同一個籃子內。

  「每個人都會用功念書,但考試技巧很重要」要懂得避免花太多冤枉時間,林澍莛說,很多國考生認為要花一樣的時間,平均念每一科,沒有分辨自己的強項、弱項,但以法科為例,分數進步幅度有限,因此只要掌握基本分即可,他寧願把強科分數衝高。

  他提醒,國考看中作文能力、寫作速度,要在芸芸眾生中勝出,最基本的版面配置要做足,且結構要明確、有統整,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若是真遇上不確定的考題,也要盡力作答、寫好寫滿。

  此外,林澍莛也提到,考國考必須認知到每個人起跑點都不一樣,過去求學階段,課業相對不拿手的考生,準備起來一定比別人辛苦,因此不要抱持「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成功」的幻想,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既然選擇國考這條路,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證明給自己、家人、朋友看,保持堅持下去的動力。

掌握考試技巧 權衡強弱分配時間
來源:【聯合新聞 記者葉冠妤/連線報導 2021/05/22】

校園節水有撇步,共同落實節水行動、積極抗旱

  臺灣西半部旱象尚未減緩,因應春雨相較往年少,梅雨鋒面來臨前仍須審慎應對水情變化。為加強校園節水教育工作,教育部於水情嚴峻地區辦理「節水抗旱說明會」,因疫情影響於先前改採線上會議方式,提供學校目前最新水情資訊及政府抗旱作為,除了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經濟部水利署說明未來降雨趨勢及節水措施外,並邀請學校進行實務案例分享,以加強節水成效。

  學校節水行動方式多元,中小學部分,如桃園市中平國小,利用校園閒置空間設立「雨撲滿」,進行雨水回收,作為廁所沖洗、校園花圃澆灌、生態池給水之用,並融入環境教育議題學習,打造環教主題戶外教室,發展水資源議題、雨水回收淨化與再利用、水費通知單等解說課程,提升學生節水的環境素養。臺南市太康國小為教育部補助的永續循環校園,學校掌握用水數據,規劃整體校園水資源管理,開源節流,整合雨水及中水利用、雨水滯洪、滲透保水和鋪面綠化等工程措施,達到校園與環境互利共生之效。高雄市國昌國中除了利用學校跑馬燈呼籲師生節水,另也藉由生活科技、地球科學及理化課程設計,將節水教育融入課程學習,教導學生落實生活用水管理。

  大專校院部分,朝陽科技大學校內跨單位成立節水工作小組,定期查漏、裝置省水器材、設置中水回收系統,務實進行用水管理,再透過學校社團和講習活動多方面宣導,達到顯著的節水成效。

教育部提醒,抗旱期間仍需注意衛生並兼顧防疫,日常省水可以很簡單,如淋浴時儲存出熱水前的冷水,可用來沖馬桶、拖地、澆灌等,多元省水、多元利用,人人都可為抗旱省水盡一份力。相關學校節水教育資訊,可至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平臺」查詢。

校園節水有撇步,共同落實節水行動、積極抗旱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廖南瑛/臺北報導 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