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金美能源小尖兵 回收雨水、隨手關水

  新北市金美國小榮獲經濟部辦理「一百零九年節約用水績優單位」學校組優等,是全國唯一入圍的國小。學校以節約用水、減碳生活為環境教育目標,還培訓「能源小尖兵」入班宣導節約用水的重要。

  擔任能源小尖兵的五年級學生許佑頎說:「其實節約用水沒有很困難,只要記得不用水時關緊水龍頭就可以了,剛開始要隨時提醒自己和同學注意,後來變成習慣,就不覺得麻煩了。」

  另一個能源小尖兵,五年級學生李雲平說:「學校有雨水回收裝置,老師教我們用回收的雨水澆花和洗馬桶,知道雨水能再利用,我覺得很棒。」

新北金美能源小尖兵 回收雨水、隨手關水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楊惠芳/新北報導 2021/02/19】

高中生壯遊自學 錄取日本知名大學

  目前就讀臺中市新民高中二年級的王宣皓,十五歲國中畢業後就一個人到日本旅行十三天,包含機票食宿只花新臺幣五萬元。他在高一時又前往墨西哥當交換學生,一個人在機場帶著三個行李箱和背包,因為擔心行李被偷,連睡覺都不敢。受到疫情影響,王宣皓去年提前回臺灣後,自己準備GED測驗,完成美加高中同等學力證明,近日申請到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

  王宣皓說,十三天的日本旅遊是他的國中畢業禮物,爸爸資助了五萬元旅費,扣除飛機票、餐費和交通費,他只能住青年旅館,也選擇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像是租腳踏車,期間還發生腳踏車爆胎。

  王宣皓在高一時到墨西哥成為交換學生,他說,選擇到墨西哥當交換生是因為自己很喜歡學語言,而墨西哥是說西班牙語的國家。墨西哥學校沒有營養午餐,只能自己攜帶三明治或麵包,交換期間,他最想念的就是營養午餐。

  王宣皓領悟到,在陌生環境中,不要害怕詢問,每次解鎖一個新問題都是進步,他靠著自己準備,完成美加高中同等學力證明,也申請到日本APU大學,連父母也覺得很驚訝,決定支持他。
高中生壯遊自學 錄取日本知名大學
來源:【國語日報 記者張彩鳳/臺中報導 2021/02/19】

南臺餐旅管理系學生征戰蛋糕技藝賽 展實力

  南臺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烘焙選手劉芸辰榮獲由社團法人台灣蛋糕協會於台北美麗華百樂園舉辦的「台北聖誕節蛋糕競賽」大專組聖誕節鮮奶油現場蛋糕裝飾季軍及職業組聖誕柴薪蛋糕亞軍等兩項殊榮。

  台北聖誕節蛋糕競賽為台灣最大的烘焙競賽指標之一,主辦台灣蛋糕協會已成立20年,成員有來自北中南五星級飯店主廚、餐飲學校烘焙系老師、蛋糕店經營者、設備原料供應商等,以推動台灣蛋糕文化、各類工藝蛋糕教育,培育年輕學子成為一流主廚為宗旨。

  參賽選手來自於業界飯店主廚、學校烘焙老師及培訓選手,難度較高,南臺科大餐旅系劉芸辰為於競賽中呈現最好的作品,每天課後在烘焙教室加強練習,並與指導老師多次討論職業組的競賽作品,深入探討口味層次設計、構圖、蛋糕裝飾及整體配色做修正調整,為奪得大專組聖誕節鮮奶油現場蛋糕裝飾季軍與職業組聖誕柴薪蛋糕亞軍奠定基礎,最後獲得評審一致青睞。

  南臺校長盧燈茂表示,餐旅管理系對競賽學生輔導與培訓強調團隊合作及互相扶植共榮精神,讓學生在關鍵時能獲得老師幫助及解決應變方式,也讓學生能突破瓶頸,更上層樓。餐旅管理系主任林美蘭指出,學生獨自練習在比賽中想要突破瓶頸非常困難,學校長期深耕餐飲技術的培訓及團隊合作精神,優秀師資團隊及教學方式能協助同學更上一層,此次於競賽中展現實力,榮獲亞軍、季軍,是對學校教學成果與學生學習最大的肯定。

  劉芸辰說,很開心參與校內林政陞烘焙課程,比賽中除了呈現自己作品,還能品嘗每位選手製作的蛋糕,事後分享如何做出如此不同層次風味的慕斯蛋糕,學到裝飾配色技巧與作品搬運的細節,在心態上也成長許多,也感謝練習過程中老師和學長姐意見與建議,也磨練出面對比賽的抗壓性及臨場反應的應變能力,來應付各項比賽的考驗。

南臺餐旅管理系學生征戰蛋糕技藝賽 展實力
來源:【yahoo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台灣新生報 2021/02/18】

第三節沒守住 佛大輸文化

  放完農曆年假,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女一級6強複賽昨天在台北體育館點燃戰火,佛光山佛光大學首戰面對上季亞軍文化大學,終場雖以81:89落敗,總教練楊淑淨仍視為「好的開始」,「球員在過程中不放棄,做得比前一循環更好,是值得開心的事」。

  佛大預賽對戰文化時以15分差落敗,昨役複賽再碰頭,上半場打完還取得3分領先,然而第三節王竫婷一度因和對手相撞退場,讓場上頓失一大重心,加上文化找回準頭,單節拿下34分為佛大的雙倍,佛大女將雖在末節後段再拉出一波追分攻勢,但沒能改變戰果。

  佛大終場以8分差落敗,奮戰表現仍獲教練團肯定,楊淑淨直言,球隊的實力和文化比起來確實稍弱一些,但賽前給球員的目標就是把進攻、防守和籃板做好、不要失誤,「運氣稍差的是,第三節球隊做得比較不好的時候,對手剛好命中率提升」。

  隊長楊婉琳昨役攻下21分則是全隊最高,李宜樺繳出20分5助攻表現,王竫婷、林品漩各拿12分。

  面對文化陣中一票出色的大一球員,佛大菜鳥李宜樺昨天抱持「不想輸」的心態,創個人單場得分新高,她坦言:「想跟她們在場上比較一下。」比起自己過去以助攻為主的表現,如今更勇於替球隊挺身而出,她也透露:「這場教練要我把速度帶快一點,這剛好是我擅長的地方。」

  為了力拚重返4強,佛大今年農曆年假不休兵,維持正常操練,首次和球隊一起過年的李宜樺不僅沒怨言,還笑說很開心,「教練有帶大家去吃年夜飯,還發紅包」。

  佛大今年想前進小巨蛋之路比過往更艱辛,但全隊拚進4強的目標堅定,楊淑淨表示:「複賽5場比賽,能贏的一定要贏,每場都要全力以赴,就算輸了,也要讓對手贏得不輕鬆,這就是佛大的精神。」

第三節沒守住 佛大輸文化
來源:【人間福報 記者葉姵妤/台北報導 2021/02/19】

教室外的公民課 靜心高中舉辦公聽會 以行動參與公共事務

  有鑑於國內糖尿病人數逐年增加,為了提供糖尿病友能有健康、便利且友善的外食環境,臺北市私立靜心高中國中部的學生日前於立法院舉辦公聽會,向在場的衛福部官員提出訴求,除了展現學生以自發精神投入社會關懷外,也透過政治參與落實真正的「公民素養」。

  靜心高中公民科老師駱雯羚表示,不同於以往的公民課是著重在道德層面與生活常規,現在的公民課連結時事和生活。在課堂上,老師會帶著學生探討社會制度、公共政治,以及從立法修法的法律層面和經濟學社會學層面探討公民社會課程,本次公聽會的舉辦,也是讓學生除了課本內學習外,也能實踐在生活中。

  除了投票、公投外,公聽會也是政治參與的手段之一,駱老師認為,透過本次公聽會的舉辦,讓學生深刻理解公共參與也能具有理性和程序,溫和地表達人民的訴求。

  周家安同學認為,公聽會是一堂教室外的公民課。他表示,課堂上所聽到的政治參與多是公投和投票,而本次將他們所關心糖尿病患的健康議題,以公聽會的形式向政府單位和立法單位提出訴求,對他來說也是另一種的公民課程,尤其作為舉辦公聽會成員之一,讓他能實際參與會議的進行,不但是課堂外的最佳學習,也是在政治參與上的進步。

  同學們願意關上課本、走出教室,以行動落實公民參與,並把自己的研究與親友分享,讓公民參與價值不僅是個人行動,而是分享價值讓其他人一同受惠,這也正是符合108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精神。

教室外的公民課 靜心高中舉辦公聽會 以行動參與公共事務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周明慧/臺北報導 2021/02/18】

新北學生科研作品站上國際舞臺 勇奪國際科展大會獎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日前舉辦2021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在20個參展國家中,新北市共3件作品脫穎而出,榮獲國際級獎項,包含竹林高中榮獲動物學科四等獎、安康高中榮獲微生物學科四等獎、文山國中榮獲數學科四等獎,其中竹林高中更是連續3年榮獲動物學科大會獎,實屬不易。

  竹林高中楊政穎同學以作品「如『膠』似『漆』—台灣淡水渦蟲黏液黏性及誘導抗菌分析」獲頒動物學科四等獎,楊政穎同學說,在研究過程中很享受,因為我知道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拚命實踐。在比賽過程中,我發現還有許多需要持續深入探討的部分這次沒有考慮到,未來我會繼續研究下去,懷抱著重新出發的態度勇往直前!

  文山國中許崇煒及張齊軒同學研究作品「三角形可變動的外西瓦線之共同問題」獲頒國際科展數學科四等獎,兩位同學提到,去年參加全國科展之後,設定了共變角度與長度的條件去提昇難度,常利用放學和假日進行研究,能參加國際科展,看見許多更優秀的作品,很感謝評審教授與指導老師的指導。指導老師蕭偉智表示,學生能在9年級升學階段仍懷抱熱情的參與國際科展,展現出對數學的高度喜愛,十分難得。

  安康高中陳俞安及趙珮妤同學研究作品「菌菌有味—真菌及塔粉綠尺蛾幼蟲食草選擇之探討」進軍國際科展拿下四等獎殊榮。陳俞安同學說,我們總說我們參加科展是從失敗開始,也就是因為這個失敗讓我們的主題打破了許多人原本的認知,讓這次實驗變得更加特別,印象最深刻的是進行組織培養時,長出的真菌像極了雞爪,讓我覺得真菌很有趣,進而想要深入研究。

  新北市教育局教資科科長吳佳珊表示,除了獎助學生科學研究作品外,也邀請各界專家學者給予指導與建議,今年學生作品在國際科展舞臺展現探究實力,期待能透過科研獎助計畫,鼓勵更多學生探索科學議題,成為未來的科學人才。新北市中小學科展也將於今年2月24日開始報名,詳細資訊請至新北市中小學科學展覽資源網查詢。

新北學生科研作品站上國際舞臺 勇奪國際科展大會獎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2/18】

建構友善校園環境 高大建築系師生提出宿舍改造方案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師生,以使用者視角,針對校內學生宿舍公共空間提出改造方案,修課學生朱冠宇提出「學生第一宿舍OA、OB間中庭」改造方案,包括建造休憩、市集兩相宜的木棧平台,或是種植植物牆衍生綠意。

  校方表示,體現友善、智慧校園精神,進一步營造學生宿舍成為學習翻轉、團隊互動場域,未來將辦理公開招標,得標建築師團隊邀請校內師生共同參與規劃,並送交教育部爭取經費補助。

建構友善校園環境 高大建築系師生提出宿舍改造方案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林祺宏/高雄報導 2021/02/18】

慈科大菲律賓專班學生 在校史室看見家鄉

  慈濟科濟大學配合新南向政策開設的「二年制日間部長期照護科菲律賓籍專班」,三分之二學生來自奧莫克大愛村,今(18)日學生特別參觀校史室,從影像中回顧當時的災況,讓學生們感觸良多。

  2013年,菲律賓中部受到海燕颱風重創,來自各界的援助進入菲律賓,目前就讀慈科大長期照護科一年級的花斯婷,對當時情況印象深刻,她說,志工們幫忙修復她的家,無私的奉獻,讓她決定,自己也要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慈濟基金會當時在風災重災區「奧莫克市」興建「大愛村」,後來,又設立二年制日間部長期照護科菲律賓籍專班,讓菲律賓學生可以免費就學,並保障就業,來自奧莫克大愛村的羅娜說,這不僅給她唸書、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也給她幫助家人翻轉貧窮的機會。

  雖然因為疫情與課業,菲律賓專班的學生無法返鄉過寒假,但在開學前夕,學生們來到校史室,回顧當時各界在當地的救援與重建工作,再次堅定自己充實自己、回報社會的信念之外,也從影像中一解思鄉之情。

慈科大菲律賓專班學生 在校史室看見家鄉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趙佳韻/花蓮報導 2021/02/18】

防疫不受限 新北正德國中與韓國遠三中學線上國際交流

  新北市正德國中的學生們,日前使用代表臺灣新年常用的「春」、「福」字樣製作卡片封面,並以英文一字一句寫下誠摯的祝福,並介紹我國過年習俗、年節活動及十二生肖的由來,帶給韓國遠三中學師生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也顯示跨國姊妹校的友好情誼。

  正德國中跟韓國遠三中學從2018年起開始進行學生交流,因辦學理念相同,都相當重視國際理解跟英文教育,因此締結為姐妹校。正德國中校長林武龍表示,國際教育一直是學校重點發展之一,因此跟美國Freehold Intermediate School、日本墨江丘中學校及韓國遠三中學校等締結為姊妹校,期望透過國際交流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拓展學生國際視野進而結交國際學伴理解他國文化,培養學生未來世界競爭力。

  林武龍校長說,去年師生到遠三中學參訪交流,由學伴帶領學生入班體驗了豐富的課程,無奈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為了彌補遺憾,結合教育部「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及新北市教育局「教室連結網絡社群計畫(CCOC)」,策劃執行「挺聲而出,感謝守護」活動,用拍攝影片的方式傳送到遠三中學校,交換學校防疫措施並祝福彼此。而邁入110年,雖仍無法出國交流,但學校持續運用線上軟體,如Google簡報、Google Meet等方式持續跟姐妹校進行交流。

  林武龍校長補充,學校除了設置外師協同教學增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外,也積極開設日、韓、法等第二外語社團選修,同時跨領域社群教師也指導學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跨國文化理解等課程。教育局則表示,防疫限制學生無法出國,仍鼓勵各校利用線上進行交流活動,與姊妹校維持聯繫,並結合課程進行國際教育,拓展學生視野、建立國際觀。

防疫不受限 新北正德國中與韓國遠三中學線上國際交流
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記者王芓諭/臺北報導 2021/02/18】

興大找到讓蘭花「花容失色」及老化關鍵 極具應用價值登頂尖期刊

  中興大學找到讓蘭花「花容失色」關鍵!解密蘭花花色、老化及凋落之謎,除找到調控蘭花花色及老化關鍵基因外,更能透過「基因靜默」技術調控花色、老化速度 ,最快能在兩個月內產出新色蘭花,比傳統育種法要花7、8年育成,大幅縮減時間,或延長花期,極具實際產業應用價值;研究登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的系列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副校長楊長賢指出,蘭科植物含有超過2萬8000多種以上的蘭花,是現今植物界中包含種類最多的科之一,尤其花朵美麗多變,花被特化出各種形式的唇瓣,使蘭花形成獨特的兩側對稱的花型及顏色多變,成為人氣花卉且深具產業價值。

  楊長賢領導的團隊,5年前曾提出「花被密碼」,解密蘭花唇瓣形成的原因及機制,提出蘭花唇瓣的形成是受到「唇瓣複合體」 (L complex)及「花萼/花瓣複合體」(SP complex)等2種關鍵「蛋白質複合體」的調控影響,這兩種複合體互相競爭的強弱影響花形。

  研究團隊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花被密碼」的SP複合體竟不只能調控花萼、花瓣形成,甚至還具有調控花朵顏色、花萼花瓣老化及花柄凋落等多重新功能。

  楊長賢指出,花朵有五顏六色的色彩與花器中含有包括花青素、胡蘿蔔素等有關,花青素讓花朵呈紫紅色系,胡蘿蔔素呈橘色系;團隊研究發現,影響蘭花花萼、花瓣的SP複合體中的3個基因蛋白竟能影響花色變化,調控其中3個蛋白的表現能控制「花青素」的量,進而讓蘭花「花容失色」。

  團隊以「基因靜默」技術抑制3個蛋白的表現後,紫紅色系的蝴蝶蘭因花青素量的下降,花瓣顏色出現變淡、形成班點花紋等深淺變化,甚至顏色消失趨近白色等變化;橘色系的蝴蝶蘭則因花中的花青素量下降,花瓣橘色變淡而偏黃色系,或僅留橘色斑紋等變化。

  另又發現以「基因靜默」技術抑制SP複合體中的2個蛋白表現時,會造成花朵提早老化;另調控抑制一項蛋白表現時,會加速花柄基部木質化及破壞離層的形成,花朵就算枯萎也不會自枝上凋落。

  楊長賢說,過去學者皆認為植物中控制花朵花器形成的主要基因在完成花器分化及形成花器後就功成身退,不會再有其他功用,這次的研究打破這項「想當然爾」的想法,甚至進一步證明控制花型的基因,在花朵發育的後續過程中還扮演重要角色與功能,包括調控花朵顏色、花萼花瓣老化速度及花柄的凋落的機制,因創新發現在國際花卉研究的領域上有著突破性的貢獻,研究成果2月10日獲登Nature Communications。

  楊長賢說,研究團隊包括興大生技所博士後研究員徐杏芬、陳偉翰、碩士生沈怡璇 (共同第一作者),及博士後研究員許巍瀚、毛婉廷等,除是完全由中興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成果,更是純本土團隊獨力完成的研究成果,向國際證明台灣及興大的研究實力,也顯著提升興大及台灣在研究蘭花之國際能見度。

  楊長賢另指出,過去蘭花業者為培育不同花色的品種多採傳統育種法,多採隨機雜交,除多要費時7、8年交種,等培育出穩定的代系後才算育種完成,且雜交出的成果也「無從預期」,極費時費力,甚至可能白忙一場,興大找到關鍵控制花色的基因後,進行技術控制,最快能在2個月內就長出新色蘭花;另傳統蘭花花期最多80到100天,也能透過老化基因的調控,讓花期延長,達到蘭花花卉改良應用目的,除了可以增加蘭花市場的多樣性外,並對提高台灣花卉產值有所助益,極具實際產業的應用價值。

興大找到讓蘭花「花容失色」及老化關鍵 極具應用價值登頂尖期刊
來源:【自由新聞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