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數學 可從閱讀繪本開始

親近數學 可從閱讀繪本開始

 

文/鍾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你對數學的印象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學數學必須要背很多公式,做很多計算練習,總之,就是為了考試才學習。其實,生活中處處可發現數學的美,例如高鐵、電影院的坐位號碼都有規律可循;用一個公式(底×高÷2=面積)就可以算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面積;1×1=1、2×2=4、3×3=9、4×4=16、25、36、49……這些數都稱為正方形數;數學例子還有很多。

  數學可以培養邏輯思考、推理探究、問題解決等能力。不過,數學真的只能透過課本、習作、參考書來學習嗎?事實上,在圖文繪本中,也能看到與數學有關的故事和想法。

 

圖文繪本 充滿數學元素

  很多圖畫故事書含有數學元素,目前坊間出版社已經出版了不同主題的數學繪本。舉例來說:兩個老爹要比誰買的綠豆多,一顆一顆數要花費許多時間,就算村民提供了大大小小的木桶,還是無法解決,那麼,最後他們要怎麼比出來?你收到朋友生日派對的邀請卡,但是門牌號碼其中一個數字不見了,你要怎麼找到派對地點?有隻厲害的小蜘蛛,牠可以猜出客人要買哪種糖果,牠是如何辦到的?企鵝裴利想要一輛滑板車,牠必須花九個蛤蜊才能買到,在籌措的過程,牠經歷到自己賺來的、花掉的、找到的、遺失的、借來的蛤蜊,並從中認識了什麼是負數。生活中有很多用點和線組成的網路圖,從奇線點和偶線點的介紹,可學會一筆畫問題,同時也破解古老的七橋問題。

  讀了這些故事簡介,是不是讓人覺得數學有趣又有用?這類的繪本,很適合從幼兒園到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逐年閱讀。

 

多重功能 解決數學問題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童會接收到許多抽象的觀念,如果能透過兒童文學把數學的觀念或想法,以故事脈絡及圖片呈現,用更多學童熟知的語言來表達,就更能讓學童感受到數學真實存在生活裡。

  數學繪本能有效提升、擴展抽象的數學概念,從閱讀中增進學童的觀察、預測、應用、表達及評斷等能力,同時提供有意義的學習脈絡,有助了解數學概念,加強數學溝通能力,並鼓勵他們成為數學問題的解決者,提升解題的自信心。

  數學繪本透過不同的生活事件來引導學習某個數學概念,也可將數學概念連結兒童的生活經驗。數學繪本充分展現生活的應用和關聯,提供數學的思維和視野,它可用來培養學童的數學素養。因此,數學繪本是:

1. 具有親和力且輕鬆的數學教材;

2. 加強數學概念溝通討論的工具;

3. 連結數學概念和生活情境的教材;

4. 提供傾聽、寫作及討論數學概念的機會;

5. 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

6. 改變學童對數學的看法;

7. 擴展學童的數學知識。

 

故事情境 探索數學內涵

  相較於一般數學文字題,數學繪本的故事情境更易於操作,使親師改變數學的難度及傳達方式。

  對年幼的孩子可採大聲朗讀的方式,從故事的人、事、時、地、物來討論;對中年級的學童可用共讀或輪讀的方式,討論故事中發現的數學概念,故事能怎麼繼續發展,並確認數學的概念、過程與類型。

 

 

  至於高年級的學童,可鼓勵他們獨自或在小團體中閱讀,說明從故事裡學到哪些數學概念,並反思故事的目的、結果與過程,將所學應用於專題報告與創意活動中。故事的結局也可以是開放的,允許學生繼續建構故事線,以便發展符合他們自身情境的數學問題。甚至可假想情境改變,故事的走向又會如何轉變等。

  根據筆者的研究,親師在指導學童閱讀數學繪本時,最常用的閱讀理解策略是「解釋閱讀材料提出理由支持」,其次是「比較自己的經驗」,以及「歸納和推論」。而數學解題策略的分布較平均,前三者是「模擬與操作」、「歸納或演繹」和「猜測與嘗試」,低年級也重「尋找樣式或規律」。不管使用哪種策略,學童透過閱讀數學繪本,都能慢慢親近、理解數學。

 

(本文原刊載於《國語日報》2018年10月17日13版)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