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繪本帶領孩子讀故事學數學

數學繪本帶領孩子讀故事學數學

 

文/黃琡懿(臺北市文山區武功國小教師)

 

  「老師今天要講一個……的故事……」每當用這樣的句子作為一堂課開場,孩子的眼睛馬上亮了起來。如果能善用孩子愛聽故事的天性,將數學融入故事中,一堂美妙的數學閱讀課就此展開……。

  數學繪本中饒富趣味的故事情境和圖畫包裝著嚴肅的數學知識,會讓孩子更輕鬆的親近數學、學習數學。

  數學繪本需要靠教師引導對話,才能讓孩子察覺蘊含在故事中的數學概念,透過數學繪本來做數學概念的加深加廣與生活連結,搭配不同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學習,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成效,展現數學素養。

 

數學繪本運用的時機 視目的而不同

  數學繪本的使用時機可根據教學目的做不同的安排。

  課本教學前,可以選擇比課本概念淺顯一些的繪本作為學習單元內容的前奏。例如:二年級的孩子正要學習二位數的直式加法運算,筆者先進行臺灣麥克出版社《私房藍莓派》的繪本教學,透過點數堅果和果實時10個一堆,加總四隻小熊所採集的數量自然引發進位的需求感,再銜接課本的直式算則教學,讓孩子有意義的理解加法直式計算。

  在課本教學進行中,穿插數學繪本的教學,則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加深化,同時檢驗迷思概念。例如:配合二年級的「時間」單元,孩子正在學習時鐘報讀幾點幾分,搭配信誼基金出版社《慌張先生》,讓孩子一邊撥鐘,一邊聽故事,將故事文字中出現的時間語詞「4點10分」、「晚上6點鐘」、「5點15分」……等,轉化成鐘面上的指針,故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為數學課增添不少趣味。

  在單元教學後,也可以配合數學繪本讓孩子做加深加廣的學習,例如:四年級的孩子學完面積與周長單元後,配合遠流出版社《義大利麵與肉丸子》,讓孩子從故事中具象的桌面和座椅,體會有相同的面積可能組合出不同的周長,藉以澄清孩子常將周長與面積混淆的迷思。

 

同一本數學繪本 年級不同重點不同

  數學繪本挑選和使用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同一本繪本因為所偏重的概念不同,可以應用在不同年級的學習概念中。例如:信誼基金出版社《門鈴又響了》的故事中原有的24片餅乾隨著平分的人越多,每個人得到的餅乾就越來越少,二年級的孩子可以搭配教具操作平分概念;三年級的孩子可以用來學習除法計算;四年級的孩子可以討論以一盤餅乾為整體量時,每個人得到的是幾盤餅乾的分數概念;五年級的孩子則可以討論24片餅乾可以有多少種平分方式的因數概念,端看老師的引導重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討論深度。

 

教師引導數學繪本討論是學習關鍵

  平面的故事,讓孩子自己讀,不容易讀出深刻的的數學味兒。一邊說故事,透過教師的關鍵提問,才能引動師生的對話與思考。靖傑說:「老師講的數學故事很有趣,又可以學數學,希望可以常常聽到!」庭儀說:「老師說的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像是慌張先生慌慌張張趕去上臺結果出糗,真好笑!數學繪本對我幫助很大,可以增加數學知識和靈感,我最喜歡數學課!」湘婷說:「老師說給我們聽的數學繪本既好聽又可以幫我學會很多課本裡沒教的東西。希望老師可以常常講數學繪本給我們聽。」老師說過的故事,孩子會想要再三翻閱,讓數學繪本中的故事與數學概念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因為喜歡數學繪本,不再覺得數學是那樣可怕,甚至愛上數學課。挑選搭配課本教材內容的數學繪本,讓學生透過數學繪本的閱讀,啟發思考、創造學習、鞏固概念,就能與課程教材的學習相輔相成。

 

 

(本文原刊載於《國語日報》2019年3月23日14版)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