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學 增添數學趣味與實用性

繪本教學 增添數學趣味與實用性

文/鍾靜(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數學是許多中高年級學生不喜歡的科目,但當數學與受歡迎的讀物「繪本」結合,成為兒童數學讀物「數學繪本」,就可透過豐富且簡明的圖文脈絡,呈現數學概念。數學繪本除了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更能體會數學是有趣且實用的。

  數學繪本的教學,可滿足數學素養中「數學的思維」和「生活的應用」兩種要素,尤其展現數學外部連結、水平數學化的部分。本文將從直接選用、關鍵圖文、教學安排,來談數學繪本教學的考量。

 

繪本當補充教材 須有閱讀與數學討論

  就我所知,臺灣市面上能找到的數學繪本就超過兩百本,從學齡前到國小低、中、高年級都有適用的,基於「學以讀、讀以學」的重要性,數學繪本教學不能沒有閱讀成分。

 

  數學繪本不只是文學作品,也是藝術作品,只是它在情境脈絡中,出現了數學概念、數學表徵、數學符號、數學問題、數學討論等,教師以數學繪本作為數學教學的補充材料,須兼顧繪本閱讀和數學討論。所以,教師要配合單元教學,選擇適用的繪本,但不必藉繪本情境大幅修編數學問題,小幅微調數字則無妨。

  教師選用數學繪本,可以先了解該繪本所呈現的主要數學概念,與單元內容的相關性,相關性越高越適用。如《綠豆村的綠豆》故事中,兩位老爹比較誰買的綠豆多,由於綠豆不易數,因此用不同容器盛裝綠豆來比較;這雖是學前的繪本,但很適合國小容量單元。

  《門鈴又響了》的故事中,由於客人一直來,招待客人的餅乾被平分給越來越多人。這個故事呈現的是平分概念,不是除的概念,教師可將該繪本連結平分單元,作為除法單元的前置經驗。

 

藉繪本關鍵圖文 探討和應用數學概念

  數學繪本教學須有繪本閱讀,更要有數學探究,如果作為數學單元的補充教材,建議數學討論的時間要多一些,故事閱讀可以少一些。

  教師想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須先掌握繪本關鍵圖文,才能幫助學童探討和應用數學概念。教師如果能配合關鍵圖文,提出關鍵問話,則可引導學生數學思考和討論,藉以培養推理、辯證等能力,並增進數學知能和生活的關聯。

  此外,當教師掌握數學繪本的關鍵圖文,就能依據學習內容,決定要引發的討論重點。如《灰熊特報》一書,有三人要競選營隊的發言人,而營隊剛好有一百人,繪本中共出現四個圓形統計圖,這些圖的呈現內容雖然不同,但都出現人數和百分比。透過這些關鍵圖文的變化和比較,配合故事內容進行關鍵提問,可以引導尚未學圓形百分圖和圓形圖的學生,認識這種統計圖的特性,並建立初步概念。相同的數學繪本,可能因年級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就教學時機不同 數學討論重點有差異

  數學繪本以補充的方式和課程接軌,教師只要選定某繪本為核心,進行一節課的繪本閱讀和數學討論,就是閱讀課的概念了。這樣的方式也可為學童的數學學習增添色彩,繪本往往能減少教學時間,增加學習效果,使數學單元進行更順暢。

  在數學單元中,數學繪本可以擔任許多不同的角色,包括引起動機配合的準備活動,概念教學配合的發展活動,彙整延伸配合的綜合活動等,只要教學時機不同,數學討論就會不同,教師可配合關鍵圖文和數學概念,決定最佳的教學安排。

  以《慌張先生》一書為例,書中描述主角參加什麼活動都遲到,藉此引導學生了解守時的重要,並認識鐘面上幾時幾分的時刻概念。

  教師如果用在「幾點鐘、幾點半」的教學前,可當作學習報讀時刻引起動機,但繪本中的時刻要略調為整點和整點半;如果教師用在教完幾時幾分的報讀之後,可當作學完鐘面時刻報讀的彙整延伸,讓學童了解會看時鐘的重要,並檢驗他們是否能正確報讀繪本中出現的鐘面。

  總之,選用適合的數學繪本,不但能和部定數學課程銜接,也能做為學習輔助的補救教材;數學繪本有些數學概念超越課程,或是課程相關的補充,可作為課後或社團活動的材料。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