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學問大
小學第一本數學繪本《小熊去爬山》
文/房昔梅(臺北市國小數學輔導團榮譽輔導員)
進入小學,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里程碑。小學不同於幼兒園,雖然多數是半天的課程,但每堂課的時間拉長了,課堂中不能任意走動,沒有點心吃,每天還有回家功課。孩子們對課業的惶恐,如果沒有獲得安撫或化解,久而久之,很可能轉為對學習的抗拒。因此,如何使小一新鮮人對學習保持高度興趣,是師長們一致的期望與努力的目標。
一年級上學期的數學內容很簡單,數到30。事實上多數學生在幼兒園已經能夠數到100,但幼兒園比較偏重「唱數」的活動,搭配少許書寫;小學課程則兼顧數的「說、讀、聽、寫、做」活動,學習的負擔比較大,若能搭配繪本教學,必然能夠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推薦一本非常適合小一新鮮人使用的數學繪本「小熊上學去」。故事情境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字數不多,場景豐富,很適合與孩子們討論。
圖1:《小熊去爬山》繪本封面
一、多樣的點數練習
故事的主角是10隻小熊,雖然內文的字數不多,但對於還在學習注音符號的小朋友來說,閱讀國字可能有困難,建議教師可就圖畫進行提問,引導孩子們閱讀和思考。例如:一共有幾隻小熊要去爬山呢?
圖2:《小熊去爬山》繪本P.1~P.2
孩子們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點數,只要能夠數出10隻就好,同時還可以和孩子們討論,怎麼數才不容易數漏了呢?引導孩子提出「做記號」的解決策略。
二、分類初體驗
接下來,可以和孩子們討論小熊們的裝扮,訓練孩子們的觀察力。有幾隻小熊戴了帽子?有幾隻小熊穿了背心?
圖3:《小熊去爬山》繪本P.3~P.4
部份已經學會簡單加法的孩子可能會發現:有5隻小熊戴了帽子,6隻小熊穿了背心,5+6=11,可是一共只有10隻小熊啊!怎麼會這樣呢?因為戴帽子和穿背心並不是互斥的選項,和男生、女生不一樣,教師只要引導孩子發現:有些小熊戴了帽子又穿了背心,有些小熊沒有戴帽子也沒有穿背心,這兩件事並不衝突就可以,不需要在這裡進行加減法的教學。
三、認識「第幾個」
走著走著,從前面數過來第二隻小熊提醒走在牠後面的第三隻小熊要小心,倒數第二隻小熊也提醒走在最後面的小熊要跟上。
圖4:《小熊去爬山》繪本P.5~P.6
這頁刻意凸顯2隻小熊都是「第二隻」,但一隻是從前面數,一隻是倒數。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正次接觸「倒數」這個詞,課本上大多是「從右邊數」和「從左邊數」,教師可以透過圖畫,讓孩子們了解「倒數」的意思就是從最後面開始數。
除了2隻說話的小熊外,教師可以透過頁面的圖示做更多的引導提問練習。例如:第幾隻小熊是黃色的呢?讓孩子們理解每一個位置都可以有至少兩種的表示方式。例如:從前面數第六隻是黃色小熊,從後面數第五隻也是黃色小熊。又如:從前面數第三隻小熊有沒有戴帽子?如果有,戴了什麼顏色的帽子?從前面數第三隻也可以說是倒數第幾隻?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形下練習使用「倒數」這個詞表示位置。
延續上頁「第幾個」的練習,在這頁,老師可以提問:哪一隻小熊跌倒了?哪一隻小熊準備去幫忙?讓孩子們練習分別從前面數和倒數兩種表示方式。
圖5:《小熊去爬山》繪本P.7~P.8
四、不同的五隻
到了橋邊,教師可以就指示牌的文字「每次只能通過五隻」進行提問:為什麼每次只能通過五隻呢?
圖6:《小熊去爬山》繪本P.9~P.10
很可能是基於安全的考量,超過了橋的負重限制,橋可能就要垮了。這是很好的安全教育,許多景點的吊橋,也有類似的重量或人數限制。並且詢問孩子們:每次只能通過五隻,那麼小熊們該怎麼過橋呢?
有些小朋友可能會說:五隻排一排,第一隻到第五隻是第一排,第六隻到第十隻是第二排,第一排先過橋後,第二排再過橋。當然這是一種方法,很像小朋友們排路隊,一隊走完再換另一隊。但也有更節省時間的走法:第一隻下橋後,第六隻就補上,讓橋上隨時保時五隻小熊。
這些過程用說的可能沒這麼清楚,教師可以請10位小朋友上臺角色扮演:在10位小朋友的胸前分別貼上1到10的號碼,用兩張椅子當成橋的兩端,請10位小朋友按照號碼排成一排,從1號開始走,當前5人到達橋面時,請5位小朋友面向全班,讓大家看清楚橋上的小朋友身上是1號到5號;接著繼續往前走,當1號小朋友下橋後,教師問:現在橋上有幾位小朋友?引導學生回答:4位。那可不可以再上去一位呢?接著請6號小朋友上橋,教師再請橋上的小朋友轉身面向全班,讓大家看清楚橋上小朋友身上的號碼是2、3、4、5、6。再數一數,是不是5位小朋友?接著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活動,直到所有小朋友都過了橋。透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可以認識1到5是5隻、2到6也是5隻、3到7也是5隻……,這個練習可以銜接未來的長度單元,尺上的0到3是3公分,2到5也是3公分……。
五、練習分與合
休息時間到,因為涼亭裡的位置不夠,所以有2隻小熊坐在外面用餐。這是「分與合」的練習,也是「一對一對應」和「合十」的好例子,因為涼亭裡有8個座位,所以剛好可以坐8隻小熊,8隻小熊和外面的2隻小熊合起來是10隻小熊。
圖7:《小熊去爬山》繪本P.11~P.12
到達目的地前,突然有小熊走丟了!透過頁面圖示,老師可以問問小朋友,是第幾隻小熊沒跟上呢?(第八、九、十隻,或倒數第一、第二和第三隻)一共有幾隻小熊沒跟上?引導孩子練習基數和序數的不同描述。
圖8:《小熊去爬山》繪本P.13~P.14
獲得同伴們的幫忙後,小熊們終於順序到達目的地。
圖9:《小熊去爬山》繪本P.15~P.16
這是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孩子們幾乎可以不用看頁面的文字,事實上,頁面的文字對於能讀懂國字的孩子來說,也許提早破梗了,比較適合教師作為引導提問的內容。因此,頁面文字是否呈現,教師們需要多思考。
雖然這是一本數學知識很豐富的繪本,但也很適合用來進行生活教育。從出遊前的準備、出發的時間、守時的重要、同伴跌倒時的協助及過橋和用餐的秩序,到最後,隨時關注脫隊的同伴,都是很好的生活教育素材,值得和小朋友們討論。雖然只有少少的16頁,卻藏了大大的學問,非常適合小一新生進行圖像閱讀。